2021年,全市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部署,堅持把民生實事辦理和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緊密結合,堅決兜牢民生底線。全市共投入資金11.3億元,集中力量辦好市十件民生實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市十件民生實事共19個具體項目基本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在教育、生活保障、衛生健康、糧食和食品藥品安全、文化體育惠民等方面,解決了一批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完成情況如下:
一、提高教育發展和保障水平。一是增加公辦學位供給,啟動改擴建5所中小學和新建2所幼兒園。其中,改擴建陽春市合水鎮第二小學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改擴建江城區城東學校、江城區城西學校、陽春市春城街道新云小學和新建城南新區幼兒園A、幼兒園B項目已動工建設并完成總工程量80%以上,江城一小城南校區擴建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二是增加中職學位供給,基本完成陽西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建設。三是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完成建設陽東區、陽春市、陽西縣教師發展中心。
二、鞏固提高底線民生補貼標準。一是實現城鎮、農村低保平均補差水平每人每月分別提高到691元、403元,高于目標要求。二是全市城鎮、農村特困標準每人每月分別從1255元、888元提高到1300元、920元,確保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三是全面落實特困人員供養制度,保障全市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基本照料護理全覆蓋。四是全市集中供養和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分別從1820元、1110元提高到1883元、1227元,實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1227元。五是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每人每月從175元提高到181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每人每月從235元提高到243元。
三、提升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一是提升疾控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全市4家疾控中心最高日核酸檢測能力達4000人份,超額完成2000人份以上的目標要求。二是提升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對陽江市人民醫院感染大樓原有三、四、五層醫生工作區的醫護和通道流程進行優化,修繕改造可轉換傳染病區的病房設施及增加ICU監護病房,完成新增可轉換傳染病床100張的目標任務。
四、加強糧食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測。一是完成全市政策性儲備糧質量安全抽檢工作,抽檢數量達全市儲備庫存30%以上,檢驗結果全部合格;同時對新入庫的市級儲備糧進行質量抽檢,檢驗結果全部合格。二是全市完成食品抽檢15467批次,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121.75%,其中30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2.09%,不合格食品處置率100%。組織對2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在產品種全覆蓋抽檢,合格率100%。對全市32家農貿市場2688戶經營戶開展食用農產品快檢快篩,完成131305批次快檢,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綜合性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每月完成快檢的批次均大于目標任務量,其中156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1.19%,不合格處置率100%。三是完成我市在產的國家基本藥物10個品種共10個批次抽樣,抽檢覆蓋率100%,檢驗合格率100%。
五、免費實施出生缺陷防控項目。實現為全市20441名孕婦免費提供地中海貧血、唐氏綜合征、嚴重致死致殘結構畸形的產前篩查,為全市25551名新生兒免費提供甲狀腺功能減低癥、G6PD缺乏癥、苯丙酮尿癥、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和新生兒聽力疾病篩查。其中,全市完成地中海貧血篩查30322人,唐氏綜合征篩查20114人,嚴重致死致殘結構畸形篩查20005人,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23033人,新生兒聽力篩查23335人,做到應篩盡篩,全面落實政策。
六、推動公路橋梁安全改造項目。推動公路橋梁安全隱患治理,完成陽春市勒朗橋、前進橋、木紗一橋、竹坑橋、甘垌橋、荊竹小學橋、黎沖橋、下壩橋、朗尾橋、船鋪橋等10座農村公路橋梁整治改造。
七、實施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一是建立“陽江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聯席會議制度,組建成立市社會工作雙百工程督導中心,并成立了6個督查組對縣(市、區)落實情況分片區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二是按標準建設“雙百工程”社工站點,并將雙百社工培養項目納入市人才工作重點項目。按省的實施要求,分兩年實現鎮(街)社工服務站和村(居)社工服務點100%覆蓋,今年已建成49個鎮(街)、漁委會社工服務站,實現鎮(街道)社工服務站100%覆蓋,并按照“1+N”的模式建成134個村(居)社工服務點,以點帶面、輻射服務,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建點任務。三是開展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全覆蓋行動,524名“雙百”社工走村入戶,為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開展建檔、立卡、造冊等服務,進一步織密編牢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網。
八、推動文化體育惠民項目建設。一是建成陽東區東平鎮瓦北村和陽春市崆洞巖2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旅游咨詢中心融合示范點,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二是建成海陵試驗區敏捷游客接待中心、陽春市金鵬酒店、陽東區雅韶鎮福興園、陽東區新洲鎮恩陽臺獨立大隊舊址、陽西縣沙扒鎮月亮灣碧桂園游客接待中心等5個“粵書吧”示范點項目,打造“一吧一特色”并對外開放。三是在全市具備條件的鎮(街道)、村(社區)安裝(更換)一批全民健身運動設施,推動基層體育設施提檔升級。目前,30張室外乒乓球臺、20條健身路徑及10付籃球架,已全部分配至各縣(市、區)共32個村(社區),并完成安裝及驗收工作。
九、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開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相關工種職業技能培訓41013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其中,“粵菜師傅”培訓2562人次,“南粵家政”培訓10605人次,均100%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十、實施“雪亮工程”市級共享平臺項目。按照省、市的工作要求,在電子政務外網完成搭建“雪亮工程”市級共享平臺,匯聚全市公安一類點、市交通運輸局等單位的視頻4172路,全量推送至省委政法委,共享至市委政法委視聯網平臺及有關單位,充分發揮視頻監控系統的作用,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目前,正加快推進市級共享平臺的升級改造工作,拓展平臺性能和完善功能,相關設備正在采購中,近期將完成安裝。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