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陽江市民政局2012年工作總結及2013年工作計劃
來源:市民政局 時間:2013-02-08 16:22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2012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有力指導下,我局能緊緊圍繞大局,真抓實干,開拓進取,不斷推進全市民政事業的創新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有新成效 

   1救災減災工作成效明顯。2012年汛期以來,全市緊急轉移受災群眾9.8萬人次,投入救災款1100多萬元,救助災民9.5萬多人次。投入重建家園資金2700多萬元,555戶全倒戶100%竣工。 

   2.低保工作成果得到鞏固。目前,全市納入低保救助的對象有3913082170,其中城鎮低保對象682318296,農村低保對象3230763874,全市累計發放低保資金9288.7萬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628萬元,城鎮、農村低保平均補差水平分別為119/人月、83.7/人月。 

  3.五保供養水平逐步提高。全市符合五保條件的對象有16121人,其中集中供養1509人,分散供養14612人,落實五保供養資金3120多萬元月。全市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平均標準分別為409/人月和406/人月,比2011年同期分別提高了188/人月、228/人月,分別占當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2%61.5%,實現了五保供養標準提標達標。 

   4.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力度加大。20117月市政府出臺了《陽江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實現了農村五保戶等困難群眾新農合實行零起付線,住院及特殊慢性病門診費用補償比例比其他參合人員提高10個百分點的目標。2012年資助城鄉低保對象和農村五保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8.61萬人,資助資金430.5萬元,參保率達100%;二次醫療救助2.3萬人次,支出救助金1115.4萬元。困難群眾醫療問題得到及時救助。 

   5.慈善事業有聲有色。全市民政部門積極履職,繼續牽頭做好2012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的組織發動和募集工作,全市募集到捐款共6602.89萬元。同時,及時將募捐資金返撥各縣(市、區)和有關單位安排使用,發揮募捐資金在扶貧濟困中的最大效益。 

   6.社會福利事業健康發展。抓緊籌建陽江市養老中心,投資4707多萬元、設置床位336張的市養老中心建設項目已動工興建,整個建設項目正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逐步推進居家養老工作,確定陽江市江城區和陽春市為社區居家養老試點單位,確定陽春市崗美鎮黃村、閘坡鎮綠康頤養院、江城區大朗村、陽西縣長芙村為農村居家養老試點單位。江城區南恩街道辦和城東街道辦正在籌建居家養老中心。全面按照省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意見》的規定,落實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1000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600元標準,并建立每年的自然增長制度。依法做好送養和收養登記工作。2012年全市各社會福利機構涉外送養棄嬰81名,國內送養棄嬰95名,辦理收養登記117例。福利彩票銷售再創新高,目前共銷售3.2億元,完成年度任務153%。 

   7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局繼續采取有效措施,開拓創新,精心推進北汀村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深入開展。2012年以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45萬元。建成北汀村文化廣場,新修建北亦—北汀約1公里村道,幫助村委會購買收割機、耕田機發展生產。此外,在貧困戶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村兩委班子建設及實施“救濟扶貧”和“慰問扶貧”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至今年底,北汀村56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已實現穩定脫貧,提前一年完成任務;當年村委會集體經濟收入達13萬元。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得到了省、市扶貧部門的肯定和表揚。 

   (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有新成績 

   1.雙擁創建再創佳績。我市連續三屆被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民政部、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連續六次被評為“廣東省雙擁模范城”。陽春市、陽東縣、陽西縣也分別被評為廣東省雙擁模范縣(市)。 

   2切實抓好優撫政策的落實。全市優撫對象16290人,按照上級文件有關規定,進一步調整了部分重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標準,全市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均高于省規定的標準。認真做好復退軍人穩定工作,認真履行了民政工作職責,實現了進京到省上訪登記為“零”的目標,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陽江市社會穩定‘百日防護期’工作先進集體”。 

    3安置改革扎實推進。2011年冬季至今,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800。廣泛發動退役士兵參加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全市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退役士兵共442人。 

  (三)社會管理工作有新創新 

   1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取得新成績。深入開展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項目,圍繞加大社區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社區工作目標,推進資源整合,把各項服務前移到社區。全市共建成各類社區服務設施316個,71個社區被命名為省“六好”(自治好、管理好、服務好、治安好、環境好、風尚好)社區,占全市社區總數的62.8%,圓滿完成了省下達的五年60%創建任務,其中江城區城東街道金灣社區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江城區50個社區服務站共投入建設資金250多萬元,于4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運作,打造社區“一刻鐘服務圈”的做法得到了省社工委的充分肯定。村(居)務公開民主管理扎實推進。全市709個村(漁)委會實現網上公開村務,陽西縣沙扒鎮、陽春市春灣城垌村被列為廣東省基層建設和社會管理名鎮名村示范創建單位,陽西縣連續第三次被評為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 

   2.社會組織管理進一步加強。抓好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切實做好深化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降低社會組織登記準入門檻等工作,全市社會組織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全市現有社會組織675,2011年底增加73個。成立社會組織評估委員會,制定了《陽江市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暫行辦法》和《陽江市行業協會商會評估評分細則》,扎實做好社會組織等級評估的相關工作。加強社會組織“兩建”工作,規范章程,積極創新社會組織兩建工作理念,逐步推進社會組織行業協會誠信體系建設,促進了全市社會組織的自律和誠信建設。積極抓好“兩新組織黨組織覆蓋”百日攻堅行動,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的原則抓好聯合組建,提高社會組織黨組織的覆蓋面。目前,市直社會組織黨組織有80多個,覆蓋率達80%。 

   3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進一步深化。我局高度重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辦公室負責組織的格局,并以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評定為突破口,探索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以江城區和市福利院作為全市社會工作的先行先試地,形成試點經驗后向全市推開。目前,全市有持證社工人才50名。 

   (四)社會事務管理工作有新進展 

  1.區劃地名管理扎實推進。穩步推進全市地名普查試點工作,目前,江城區、陽東縣、陽西縣已高質量通過省的檢查驗收。全面開展《政區大典·陽江卷》編纂工作,市及各縣(市、區)初稿已基本完成,正報各級政府審定,嚴格按照省廳要求有序扎實推進。 

   2.殯葬管理得到加強。全面落實免除低收入群體殯葬基本服務費用,201171日起,全市共為低收入群體減免殯葬基本服務1284宗,減免服務費用300多萬元。按照省民政廳提出“火化率不能掉下來,新墳不能冒出來”的要求,抓好火化率鞏固工作,保證遺體火化率達標。在全市開展殯儀服務行業民主評議行風活動中,我局被評為2012年度陽江市政風行風評議滿意單位。 

   3.流浪人員救助工作有序開展。嚴格執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今年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620人次。2012年我市基本實現城市街面無流浪乞討未成年人的目標。 

   4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深入推進。以創建等級婚姻登記機關為重點,指導各縣(市、區)開展婚姻登記機關規范化建設活動,確定江城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為我市標準化試點單位。 

   (五)民政隊伍建設有新發展 

   通過積極創新學習方式,以創建學習型干部、學習型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等為目標,結合開展紀律教育月活動、效能建設年活動、創先爭優活動和2012年殯儀服務行業政風行風評議活動,著力治懶治庸,提升機關效能,涌現一批行風建設先進典型,陽西縣上洋鎮敬老院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首批“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陽春市殯儀館被命名為全國民政系統“群眾滿意窗口單位”和“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同時,陽江市福利院、陽春市殯儀館、陽西縣殯儀館、陽江市軍隊離休退休干部休養所、陽西縣上洋鎮敬老院、陽東縣社會福利院、陽西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江城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被省民政廳命名為“全省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今年,我局被市直工委評為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 

   一是低保救助水平偏低。我市低保標準和人均月補差額偏低,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全省城鎮、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325/人月、262/人月,我是分別為222/人月、129/人月;全省城鎮、農村低保月補差額平均為188/人月、102/人月,我市分別為119/人月、83.7/人月。 

   二是五保供養未實現“應保盡?!?。全市仍有7197名符合五保條件的對象納入農村低保救助而不是實行五保供養;敬老院管理體制尚未理順,管理人員少,經費欠缺。 

   三是養老床位數偏低。我市現有老年人口38萬人,且每年還以3%的速度遞增,而老年養老床位僅4500張,僅占老年人口的1.2%,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敬老院床位不足,五保集中供養率不足10%,與省提出集中供養率要達到25%以上差距較大。 

   二、2013年工作設想 

    2013年的民政工作,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務和民政事業的核心任務,堅持重民生、提水平、強服務、促改革,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繼續抓好五保低保提標擴面工作。組織實施《陽江市貫徹落實廣東省城鄉低保補貼五保供養標準達到全國前十名水平的實施方案》,確保2013年各縣(市、區)城鎮低保、農村低保平均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242元、109元。繼續推動五保應保盡保,五保供養標準不低于當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0%,并建立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 

  (二)繼續加大孤兒保障工作力度。堅持依法治理、區別管理,切實加強對個人和民辦機構收留孤兒的管理工作,協調公安等部門盡快解決未入戶孤兒的入戶問題,全面落實“粵府辦〔201120號”文精神,確保兒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不低于每人每月1000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600元的養育標準落實到位。大力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建設,開展等級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工作。 

  (三)繼續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要重點抓好市養老中心建設項目,確保建設進度,確保工程質量,確保施工安全,預計今年9月底前竣工。以市養老中心建設項目帶動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養老項目和社會養老項目的三大板塊的建設。同時,從今年11日起落實80周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制度,推動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 

  (四)切實加強城鄉社區建設。要主動牽頭與綜治、住建、文體、衛生、計生等部門協調溝通,盡快擬定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六個一”(公共服務站、文體活動中心、健康計生服務中心、家庭服務中心、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小廣場或公園)工程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加強領導,整合資源,有序推進。選擇1個街道辦事處開展厘清街道辦事處與社區居委會工作職責試點,推行行政管理事項社區準入制度。開展村(居)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創建活動,推薦15%以上(即123個)村(社區)申報省示范單位。力爭完成市、縣兩級資助的“雙強雙促”(強居促和諧、強村促穩定)計劃任務。 

  (五)加大推進社會組織改革力度。落實全市深入推進綜合改革動員會精神,推進社會組織政會分開,鞏固和完善行業協會去行政化、去壟斷化,加快社會組織自治化、民間化進程。加強培育發展,重點培育、優先發展工商經濟類、公益慈善類、社會服務類、群眾生活類,樞紐型社會組織。建立和完善社會組織評估制度和評估指標體系,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推動社會組織行業自糾體系和社會組織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社會組織的公信度。 

  (六)穩步推進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當前我市重點要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出臺的關于軍隊退役人員的政策措施。落實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安置補助金和農村退役士兵一次性生產生活補助。切實做好2012年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積極組織退役士兵免費參加職業教育和最短不少于三個月的技能培訓,確保有意愿的退役士兵100%參加教育培訓和參訓退役士兵合格率達到90%以上、就業率達到80%以上。 

  (七)加強民政隊伍建設。堅持業務能力建設與思想建設相結合、全面建設與重點建設相結合,進一步加強班子建設。要繼續抓好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整頓工作作風、嚴肅工作紀律、提高工作效率。以優良作風引領隊伍、凝聚民心,形成推動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del id="hnwhh"></del>

  1. <th id="hnwh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