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陽江市民政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來源:市民政局 時間:2017-10-20 16:32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業務指導下,我局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聚力實干,攻堅克難,扎實推進各項工作有效落實?,F將我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2017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扎實推進底線民生保障工作。 

1、城鄉低保提標補差工作。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城鄉低保救助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差工作方案。在核準低保人數的基礎上,民政、財政部門密切配合,認真測算提高城鄉低保補差水平所需資金,并列入財政預算安排。同時,按照市政府發布2017年我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鎮、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580/人月、400/人月)的通知要求,狠抓貫徹落實,全面提升城鄉低保補差水平,確保城鎮、農村低保平均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不低于462/人月、211/人月。6月底,全市低保家庭有3029267235人(其中城鎮低保家庭616012326人,農村低保家庭2413254909人);城鎮、農村低保平均補差分別為484.4/人月、225.9/人月。城鄉低保對象生活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提高,更好地維護和保障了城鄉貧困居民的基本生活。16月累計發放低保資金10996.94萬元。 

2、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提標工作。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全面開展特困人員精準認定工作,積極落實救助供養提標所需資金,做好提標各項準備工作。同時,按照市政府發布2017年各縣(市、區)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的通知要求,全面提高供養水平。6月底,全市納入農村特困供養14530人,其中集中供養1084人,分散供養13446人;各縣(市、區)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全部提高到不低于當地2016年度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全市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月人均均為700元(即8400/人年),占2016年度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2%,比2016年均提高了65/人月,增幅10.2%,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權益得到更好保障。16月全市累計發放供養資金6145.93萬元。 

3、城鄉醫療救助標準提標工作。各地認真開展城鄉醫療救助工作,按照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有關政策規定,抓好貫徹落實,特困供養人員經各項醫保政策報銷后合規醫療費用按100%的比例給予救助,城鄉低保對象和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住院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提高到不低于80%。16月全市累計支出住院醫療救助資金2580.85萬元,救助8352人次,平均每人次住院醫療救助標準3090元,比2017年提出年人均住院醫療救助標準提高到2828元的目標高出262元,更好地緩解了困難群眾的醫療問題。 

4、兒童福利保障工作。一是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為了動態分析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規模、分布區域、結構狀況,清晰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組成、生活照料、教育就學等基本信息,我市啟用了廣東省農村留守兒童管理系統,有利于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信息庫,為細化完善關愛保護政策措施,加強關愛保護服務力量調配和資源整合提供基礎數據支持。目前,已錄入管理系統的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共8588人。二是孤兒生活保障工作。6月底,我市共有孤兒1807人,其中集中供養孤兒467人,社會散居孤兒1340人,按集中供養每月1450/人,散居供養每月880/人的標準落實生活保障。上半年全市累計發放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1154萬元。 

5、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目前,我市困難殘疾人共有14822人,重度殘疾人共有26271人。2017我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按每人每年1800元標準執行,上半年已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990.14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按每人每年2400元標準執行,上半年已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2352.5萬元。 

(二)扎實開展困難群體節日慰問、冬春生活救助和臨時救助工作。一是深入開展節前集中走訪慰問活動,慰問全倒戶、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和受災人員等困難群眾。據統計,元旦、春節期間,全市組織慰問團(組)800多個,慰問敬老院46所,慰問低保戶、分散農村特困人員及因災全倒戶、重損戶等困難群體家庭2.5萬戶5.7萬人,發放慰問金及慰問品折款1996萬元。二是扎實做好20162017年度冬春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各地迅速組織開展“寒冬送溫暖”行動,向困難群眾發放生活救助資金、口糧及棉衣、棉被等御寒保暖物資,確保受災困難群眾特別是因災全倒戶食有糧、寒有衣、蓋有被,安全溫暖過冬。據統計,冬春期間,全市安排落實冬春救助資金共805萬元,發放棉被10384床、棉衣(大衣)6672件,以及大米、食用油等物資一批,救助60234人,有力保障了冬春期間受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三是及時開展臨時救助。扎實開展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工作,幫助因臨時性、突發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群眾渡過暫時困難。16月,全市累計臨時救助1682戶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393.34萬元,平均每戶次救助2338元,有效發揮了臨時救助制度救急難的作用,緩解了社會矛盾。 

(三)扎實推進養老服務事業健康發展。一是加快推進縣級公辦養老機構建設。目前,陽春市養老院已全部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正在籌備開業;陽西縣養老院主體工程加快建設;江城區、陽東區養老院正在抓緊籌建中。二是積極培育發展民辦養老機構。目前,我市已有7家民辦養老機構獲得行政許可開業,還有5家正在籌建,預計年底前建成開業。三是落實養老機構投保工作。根據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印發《廣東省養老機構責任保險統保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粵民發〔201760號)文件精神,我市認真組織全市養老機構積極投保。目前,我市共有5家養老機構投保了機構責任險,投保床位數共610張,養老機構投保覆蓋率居全省首位。四是開展養老服務質量自查工作。根據省廳有關要求,認真組織全市養老院開展關于養老服務質量自查自改專項行動大檢查,嚴格按照要求逐一核查養老服務質量情況。目前,我市已按照省廳要求完成了養老院服務質量自查工作。 

(四)扎實推進殯葬改革發展。一是出臺陽江市殯葬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貫徹落實《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殯葬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粵民發〔2016125號)文件精神,推進我市殯葬事業科學健康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出臺了陽江市殯葬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今后五年我市殯葬事業加快發展提供指導和支撐。二是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全市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的實施方案》,對于凡在本地或異地死亡且遺體實行火化的本市戶籍居民,免費實施殯葬基本服務,上半年全市共減免了5966宗,減免費用853萬元。三是根據經營性公墓年度檢查的實施辦法要求,我局會同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財政局、市林業局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開展了2016年度全市經營性公墓年檢,全市3家經營性公墓年檢均合格。 

(五)扎實推進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一是精心籌備村(居)換屆選舉工作。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充分發揚民主與嚴格依法辦事有機統一,穩步推進換屆選舉工作。目前,全市827個村(社區)全部成功選舉產生新一屆村(社區)“兩委”班子,圓滿完成了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我市實現“以海興市、綠色發展”的目標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二是扎實推進城鄉社區建設。一門式一網式自然人服務改革取得新成效,印發了《陽江市社區(村)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自然人事項指導目錄(試行)》,逐步推進政府服務向社區(村)延伸。城鄉社區建設穩步推進,市財政下撥730萬元用于24個社區辦公用房建設,進一步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加強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督查,抽查了全市10%村(社區)公共服務站,公共服務站場所建設、人員隊伍建設、網上辦事系統運行、經費保障等工作成效顯著。三是扎實推進村務公開工作。陽江市農村黨風廉政信息公開平臺完成升級改造,并按考核要求在公開平臺設置便民服務欄、綜合查詢欄,實現與市網上辦事大廳的鏈接。加強村務公開督查,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常態化機制得到鞏固。 

(六)扎實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一是開展擁軍優屬慰問。春節期間,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深入部隊營區開展慰問活動,大力支持部隊建設,積極為駐軍各部隊解決干部隨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入托問題,為部隊辦實事、解難事70多件,全市慰問優撫對象3581人,發放慰問金62.9萬元。二是認真落實優撫政策。按照省的要求,調整了部分重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標準,建立健全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自然增長機制,全市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均高于省規定的標準。三是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2016年冬季至今,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786人,其中城鎮退役士兵153人,農村退役士兵440人,服役10年以上的士官28人,服役10年以下的士官165。四是積極開展軍隊退役人員服務管理工作。主動做好幫扶解困工作,上半年全市共救助有生產、生活、醫療困難軍隊退役人員1050人次,救助總資金156萬元。積極開發和提供公益性崗位,目前,全市共為58名“兩參”退役人員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解決了因企業下崗失業、家庭生活困難的部分軍隊退役人員的就業問題。全力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并按照實名制完善個人信息資料,定期動態更新內容。建立了鎮(街道)領導干部利用每周二駐點聯系村日對軍隊退役人員進行走訪制度,切實解決聯系對象實際困難和問題。 

(七)扎實推進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一是積極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繼續落實登記制度改革,加強基層改革等措施,促進我市社會組織發展。目前,全市社會組織數量達到1709個,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6.76。二是大力推動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印發了《陽江市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實施方案》,繼續深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加快社會組織自治化、民間化進程。三是增強自治能力。制定了社會團體民主選舉、會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財務管理等十項內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引導社會組織依法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四是推動行業誠信自律建設。積極引導行業協會制定完善行規行約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會評價、失信懲戒等信用管理制度,共同增強企業誠信和守法意識。 

(八)扎實推進區劃地名工作。一是推進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今年以來,市地名普查辦多次對各地進行了地名普查工作專項督查,要求嚴格按照驗收流程和時限要求,合理制定驗收計劃,科學謀劃、部署和實施本級驗收工作,并對各地普查辦上報的普查成果進行了全面核查,并于531日上報申請省級驗收和國家驗收工作。二是推進陽東區行政區劃界線勘定工作。我市行政區劃界線勘定工作完成了外業作業工作,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已整理好界線勘定資料送我市審核及陽東陽春線、陽東江城線雙方政府代表簽名蓋章,并做好界線勘定資料成果上報和建檔工作。三是積極做好縣鎮級界限聯檢工作,推進平安邊界建設,加強政府駐地遷移管理和地名規范管理以及地名公共服務工作。 

(九)扎實推進專業社工服務深入開展。一是配合推進“雙百鎮(街)社會工作服務五年計劃”,在全市組織10個鎮(街)社工服務站列入“雙百計劃”試點,統一招聘52名一線社工駐村入戶,協助政府鏈接社會資源,直接服務困難群體。目前,社工崗前培訓已組織完成,71日前各社工服務站全部掛牌成立。二是積極發動報考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全市發動1100多人參加今年的資格考試,做好應考輔導工作,壯大社工人才隊伍。三是主動拓展社工服務領域。鼓勵扶持社工機構以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申請省、市社會組織資金以及自籌經費等方式開展各領域服務。目前,陽江市社工機構在老人、青少年、醫務社工、社區矯正、義工、留守兒童、未成年人犯罪社會調查等領域開展服務,并在服務中逐步提升一線社工能力。 

此外,行政審批、婚姻登記、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民政統計等工作都得到規范有序的開展。在肯定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然滯后。二是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仍存在薄弱。三是殯葬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四是軍隊退役人員服務管理仍需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改進。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著力提升底線民生保障水平。一是確保完成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涉民政事項任務。加強底線民生督查力度,確保按時完成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以及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底線民生工作提標任務。二是加強救助對象動態管理,強化入戶核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抓好“救急難”和臨時救助工作,盡快出臺《陽江市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實施細則》,進一步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四是貫徹落實《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監護、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著力推進社會福利事業發展。一是著力推進縣級養老機構建設,確保陽春市養老院盡快開業,陽西縣養老院主體工程加快建設,陽東區、江城區養老院前期工作加快推進。二是推動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落實各項稅費優惠和補貼政策。三是加強養老機構管理,加快推進養老機構責任保險統保工作,加強消防安全督查力度,確保機構安全、有序運營。四是做好老齡工作。不斷完善老年優待的項目和范圍,繼續做好高齡津貼發放和“銀齡安康行動”老年意外傷害保險投保工作,不斷擴大覆蓋面。 

(三)著力推進慈善事業新發展。一是加強慈善宣傳。繼續加大《慈善法》宣傳力度,在社會營造良好的慈善氛圍。抓緊出臺促進我市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加快推進慈善超市建設,健全完善慈善信托備案制度,推動我市慈善事業新發展。二是認真組織實施好2017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及“攜手慈善 共創和諧”捐贈活動,努力把各類慈善資源引導到扶貧攻堅任務上來,推進慈善事業為扶貧攻堅服務。三是繼續推動福利彩票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全市福利彩票銷售穩步增長。 

(四)著力提升防災減災應急能力。一是認真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制定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不斷完善減災救災工作機制。二是推進自然災害救助款物精細化管理。三是加強救災物資儲備,推進應急避護場所建設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提高救災應急和減災能力。四是做好新災應對與救助工作,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五是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應急救援、災民救助安置、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等減災救災工作。 

(五)著力推動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一是做好換屆選舉后續工作。督促及時做好村(社區)“兩委”新舊班子工作移交,確保按要求在選舉后10日內完成移交工作。認真組織村(居)委會干部培訓教育,確保新一屆“兩委”干部全部輪訓一次,切實提高履職能力。二是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建設,組織開展村(居)務公開“五化”創建活動,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九有”規范化建設。三是加強城鄉社區協商工作,按照每個鎮(街道)各選取1個行政村1個社區為試點,擴大城鄉社區協商制度試點范圍。推進村(居)民會議、黨群聯席會、村(居)民小組議事會、理事會等群眾組織建設,不斷完善民主協商形式。四是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示范創建活動,繼續開展為期三年的示范創建活動,建立農村社區建設督查機制,確保農村社區示范創建工作有新成效。 

(六)著力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一是全面落實優撫政策,進一步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水平,加大對特困優撫對象的救助力度。二是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深化雙擁宣傳教育,積極配合部隊搞好駐訓、海訓和演習,做好支前擁軍工作,為加強部隊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全面鋪開“雙擁在基層”活動等社會化擁軍活動,以創建雙擁模范城(縣)活動為抓手,推動擁軍優屬工作創新發展。三是落實各項安置政策。按時完成退役士兵、軍休人員接收安置任務,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退役士兵參加教育培訓組織宣傳發動工作,提高培訓退役士兵合格率和就業率。四是扎實做好軍隊退役人員服務管理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軍隊退役人員服務管理工作考核、信息收集、溝通聯系、宣傳引導等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好領導干部聯系退役人員工作制度,確保我市軍隊退役人員服務管理工作穩定有序推進。 

(七)著力推進社會組織規范發展。一是繼續抓好培育發展。積極培育發展各類社會組織,優先發展工商經濟類、公益服務類、社會服務類、群眾生活類社會組織。二是深化行業協會商會的“脫鉤”工作,促進行業協會商會成為依法設立、自主辦會、服務為本、治理規范、行為自律的社會組織。三是繼續推進社會組織綜合監管和做好社會組織統一信用代碼工作。四是做好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同步推進。加強黨建工作調研,建立社會組織黨建與管理工作的長效聯動機制,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 

(八)著力規范區劃地名管理工作。一是嚴格按照時間節點組織完成各級檢查驗收工作,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二是制定陽江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轉化規劃,開展普查成果開發應用。二是加強區域界線管理,認做好縣級界線和鎮級界線聯檢工作,扎實做好陽東區行政區劃變更后的勘界工作,積極穩妥做好界線管理和平安邊界創建工作。三是規范地名命名更名審批,推進地名標準化建設,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加強地名文化保護。 

九)著力提升專項社會事務工作水平。一是深化殯葬改革貫徹落實《陽江市殯葬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深入推進惠民殯葬、陽光殯葬和綠色殯葬建設,全面落實殯葬基本服務免費政策。繼續推動實施殯葬公共設施建設“長青計劃”,大力推進殯儀館評級建設,加快推進陽東區殯儀館升級改造,陽西縣殯儀館建設力爭達到省二級館標準。二是加強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進一步做好救助管理機構安全防范和管理工作,切實保障受助對象生命財產安全,杜絕各種責任事故發生。 

(十)著力推動專業社會工作向縱深發展。一是深入推動好“雙百鎮(街)社會工作服務五年計劃”項目,找準基層社會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為著力破解基層民政服務能力薄弱、社工發揮作用不明顯等難題作出新探索、新嘗試。二是穩步推進志愿者隊伍建設。廣泛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探索開展志愿服務示范創建與國際志愿者主題宣傳活動。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del id="hnwhh"></del>

  1. <th id="hnwh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