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業務指導下,全市各級民政部門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聚力實干,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各項工作扎實有效落實,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一、2018年工作總結
(一)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列入省、市“十件民生實事”的7項民政事項各項提標工作均在上半年提前達標、全面落實。一是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差水平提標達標。2018年我市城鎮、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650元/人月、480元/人月,城鎮、農村低保平均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不低于513元/人月、238元/人月。目前,全市低保家庭28395戶63668人(其中城鎮低保家庭5207戶10226人,農村低保家庭23188戶53442人)。2018年全市累計發放低保資金25480萬元。同時,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二是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全面達標。2018年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不低于當地城鄉低保標準的1.6倍。目前,全市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15111人(其中城鎮特困人員632人,農村特困人員14479人),城鎮、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為1040元/人月、768元/人月。2018年全市累計發放供養資金14010萬元。三是城鄉醫療救助力度持續加大。認真貫徹落實《陽江市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實施細則》,持續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切實減輕困難群眾的醫療負擔。2018年全市累計醫療救助30695人次,支出醫療救助金7382萬元。四是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有效落實。2018年全市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發放標準為每月每人1560元,社會散居孤兒發放標準為每月每人950元。目前,全市共有孤兒1305人。2018年全市累計發放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1809萬元。五是高齡老人津貼提標及時兌現。80-89周歲、90-99周歲、100周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分別提高到30元、50元和300元。目前我市領取高齡津貼人數為66025人。2018年全市共發放高齡津貼2679萬元。六是殘疾人兩項補貼按時發放。2018年全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按每年1890元標準執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按2520元標準執行。目前,全市困難殘疾人有14126人,重度殘疾人有27504人。兩項補貼合計發放9093萬元。七是健全失能特困人員治療與護理機制。按需配備護理人員提供服務,目前共聘請配備鎮(街道)敬老院護理人員122名,通過購買服務或其他方式在醫院和其他養老機構配備護理人員共108人,全市失能特困人員治療與護理實現了全覆蓋。制定出臺了陽江市特困人員護理標準,實現了特困人員基本生活和護理“雙重”保障。
(二)汛期災害救助、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等工作及時有力。一是妥善安排汛期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尤其是在強臺風“山竹”防御和救災工作中,各地民政部門緊急啟動救災應急響應,全員投入到防御救災第一線,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入汛以來,全市緊急轉移受災群眾11.46萬人,投入救災資金2300萬元,調運發放救災物資一大批,開放應急庇護場所和臨時安置點1003個,救助9.8萬人,有效保障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二是災后恢復重建圓滿完成。目前,全市545戶1018間因災“全倒戶”全部竣工,因災476戶743間“嚴損戶”全部完成修繕,共投入重建家園資金4071萬元(其中政府投入重建補助資金2305萬元),重建家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三是及時開展臨時救助。按照《陽江市臨時救助實施辦法》,扎實開展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工作,2018年全市累計臨時救助6201戶次,發放臨時救助金1551萬元,平均每戶次救助2501元,有效發揮臨時救助制度救急難的作用。四是精心組織開展今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各級黨委政府及時召開動員會全面部署工作,各地各有關單位、社會各界人士積極響應號召,掀起了扶貧濟困捐款熱潮。全市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接收捐款共2529.61萬元,開展2018年“攜手慈善 共創和諧”定向活動接收捐款共1056.1萬元。五是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規范了我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2018年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994人次。
(三)養老服務事業取得新發展。一是扶持民辦養老機構建設。認真落實《陽江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對符合標準的養老機構新增床位進行資金扶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開辦養老機構。2018年發放民辦養老機構新增床位補貼218.5萬元,全年新增民辦養老機構7家。二是養老床位數不斷增加。2018年新增養老床位數1388張,目前全市共有養老床位16981張,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36.7張,提前完成了省下達的年度建設任務數。三是繼續擴大“銀齡安康行動” 參保覆蓋面。為符合條件老人購買一份10元的意外傷害保險,2018年參保對象范圍為“65周歲(含)以上和60至65周歲特困老人”,參保年齡降低5歲,切實減輕老年人住院護理費等負擔。
(四)殯葬改革有力推進。一是深入推進“陽光殯葬”建設。組織各級殯儀館開展了“公眾開放日”活動,不斷增強殯葬行業透明度,提高殯葬服務滿意度。二是清明期間祭掃活動平安有序。平穩度過清明祭掃高峰,實現了群眾祭掃活動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的工作目標。落實惠民殯葬減免政策。三是繼續落實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2018年全市殯葬減免共12958宗,減免金額1853萬元。深入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重點對我市殯葬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排查摸底、全面整改,切實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五)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取得新成效。一是城鄉社區治理扎實推進。牽頭制定并印發了《“創新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方案》、《陽江市村(居)民委員會工作職責事項指導目錄》、《關于進一步規范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指引的通知》等,進一步厘清基層政府與村(居)委會權責,推動城鄉社區治理任務有效落實。二是村(居)委會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出臺了《關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的意見》、《陽江市村(社區)“兩委”干部績效考核制度實施辦法(修訂)》、《關于進一步嚴格村(社區)“兩委”干部上班值班制度的意見(修訂)》等文件,以制度規范村(居)委會建設,進一步加強我市村(社區)“兩委”干部隊伍管理。三是村(居)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工作全面完成。全面完成全市832個村(居)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工作,進一步促進村(居)委會依法開展履行職能,更好地為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四是基層社會治理亮點頻出。崗列街道對岸村獲得 “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為全省獲此殊榮的31個村(社區)之一。
(六)社會組織健康規范發展。一是積極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優先發展工商經濟類、公益服務類、社會服務類、群眾生活類社區社會組織,積極指導培育發展農村社區社會組織,促進基層農村和社區社會組織的健康有序發展。目前,全市社會組織數量達到1940個,2018年新增社會組織158個。二是積極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開展專項行動以來,已公布并處置了兩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依法處置涉嫌非法社會組織29個,其中勸散12個,自行解散9個,引導登記8個,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態勢。三是認真做好社會組織年度檢查工作,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監管力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七)區劃地名工作穩步推進。一是順利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任務。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全市共形成地名目錄24742條、采集多媒體信息32890條,標繪工作圖370幅,制作地名成果圖370幅,采集地名標志453張。二是全面完成陽江、云浮線第四輪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云浮、陽江兩市共同核對邊界走向,深入實地對界樁及其方位物情況進行了檢查并通過了驗收。三是完成陽東區行政區劃界線勘定工作,積極做好界線勘定資料成果上報和建檔工作。四是全面完成地名命名、更名核準行政許可事項“放管服”改革,我市地名命名、更名核準行政許可事項已全面下放或委托縣(市、區)實施,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務。
(八)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深入開展。一是深入推進“雙百計劃”項目實施。全市10個“雙百計劃”站點扎根村(社區),為村(居)民提供專業社工服務,累計入戶走訪5800多次,服務民政對象1.3萬人次,提供政策咨詢1631次,完成走訪建檔1578次,成功幫助185個個案解決問題。巧用社區公共空間,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小組活動240節、社區活動145場,累計服務民政對象及社區居民約2.5萬人次,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我市在省廳組織的年度評估中排名第一位。二是組織實施“基層民政社會工作服務計劃”項目。在全市每個鎮(街)資助開發1個民政社工崗位,在每個縣(市、區)資助開發1至2個共60個民政社工崗位,發展專業社工服務,落實各項惠民政策。三是開展“社工宣傳周”主題宣傳活動。舉辦以“牢記社工心,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2018年陽江市“社工宣傳周”主題宣傳活動,涉及養老、助殘、禁毒等多個服務領域,活動共開展了約70場,服務超過8300人。四是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通過人數創新高。2018年度考試通過人數239人,通過人數是去年的2.5倍,創歷史新高。目前全市共有705人獲得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資格,社工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民政工作還存在一些差距或不足,主要表現在:部分民生保障的主動性、精準性仍需加強,民政公共服務便利性、易及性尚需提升,社會治理創新水平還不夠高,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一定差距;民政基層基礎工作比較薄弱,部門協同、信息共享、需求對接等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基層一線工作力量不足,工作能力、業務素養、服務質量仍需提升。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決。
二、2019年工作計劃
展望2019年工作,我們已緊鑼密鼓召開了全市民政局長辦公會議,著手提前謀劃,抓快抓早。全市各級民政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工作任務,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兜住民生底線為主題,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全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推動全市民政工作再上新的臺階。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在提升底線民生保障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加快落實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提標任務。其中城鎮、農村低保平均補差水平每人每月分別提高到不低于564元和261元,比今年標準分別提高51元和23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 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685元和1025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每人每月提高到165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提高到220元。上述四項預計上半年完成提標,切實兜牢織密民生保障網。二是落實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農村低保標準且財產狀況符合當地規定的未脫貧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以及扶貧部門已經認定的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員,按規定程序納入農村低保,實現未脫貧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兜底保障。三是落實城鄉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政策范圍內基本醫療救助比例達到80%以上,遏制因病返貧。四是鞏固失能特困人員治療與護理機制。2018年已實現全市失能特困人員治療與護理全覆蓋,2019年要重點鞏固深化機制,督促鎮(街道)按需聘請配齊敬老院護理人員,保證失能特困人員有病得到及時治療,沒病得到集中照料護理。加強對敬老院進行常態化檢查督查,落實定期巡查制度,不斷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五是加快推進因災“全倒戶”重建家園進度。合理倒排工期,加快工程進度,及時發放重建補助資金到戶,幫助和敦促竣工戶搬進新居,確保春節前全市545戶因災“全倒戶”建好新居并入住。六是加強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杜絕管理不規范、制度不落實、監督不到位現象發生,加強街面巡查救助,依法依規做好滯留人員尋親返鄉、托養安置等相關工作。
(二)在加快發展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上下功夫。一是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落實各項稅費優惠和補貼政策,重新修訂《陽江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2019年預計全市增加民辦養老床位數1000張以上,全市各類養老床位數力爭達到18000張,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36.7張,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任務數。籌建成立陽江市養老服務業協會,促進我市養老行業規范發展、形成規模,提供優質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二是落實各項老齡政策。計劃在陽江市城東養老院、江城區崗列街道對岸社區、陽春市合水鎮合南社區實行社區“長者飯堂”試點工作,集中提供配餐服務。繼續實施“銀齡安康行動”,為65周歲(含)以上老年人和60至65周歲特困老人購買一份10元的意外傷害保險,預計全市30萬老年人受益,減輕老年人住院護理費等負擔。三是深入推進“陽光殯葬”。組織各級殯儀館清明期間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不斷增強殯葬行業透明度,提高殯葬服務滿意度。加快推進陽東區殯儀館建設。繼續落實惠民殯葬減免政策,推動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落地,出臺《陽江市綠色生態葬活動補貼辦法》,不斷提高火化率和節地安葬率。四是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計劃在陽春市救助管理站開展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能力建設試點,構建多部門共同參與協作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救助保護工作機制。五是組織開展好2019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踴躍參與,推進慈善事業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服務。六是加強福利彩票發行與銷售管理,促進福利彩票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在創新社會治理格局上下功夫。一是著力推進基層治理創新。出臺《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方案》、《關于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實施方案》,推動城鄉社區治理改革任務工作落實。深入開展城鄉社區協商,開展社區、小區、村(居)民小組等多層次協商。深化村民小組自治試點工作,在有條件的村民小組推進“五有”規范化建設,健全村民理事會建設,進一步推動村民自治下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抓好因涉黑涉惡被查處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小組長的補選工作,做好受刑事處罰村(社區)“兩委”干部聯審與清理工作,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干部隊伍。二是著力推進社會組織規范發展。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積極指導培育發展農村社會組織,預計2019年我市社會組織將超過2000家。切實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加強社會組織日常監督管理和年度檢查,深入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三是著力推動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縱深發展。繼續培育壯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拓寬社會工作服務領域,進一步鞏固全市10個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的輻射和示范作用,配合省廳第2期“雙百計劃”爭取在5至10個鎮(街)設立社工服務站,聚焦民政主業,提升基層民政服務水平。加強志愿服務的行政管理,培育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民生保障、社會治理和“創文”工作。四是著力規范區劃地名管理。重點貫徹落實國務院新頒布的《行政區劃管理條例》,積極穩妥地做好界線管理和平安邊界創建工作,定期進行邊界踏勘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加強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工作。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