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陽江市民政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
來源:本網 作者:陽江市民政局 時間:2020-07-21 10:44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今年以來,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業務指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三個聚焦、三個履行”民政職責主線,真抓實干,搶抓機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不利因素帶來的挑戰,穩步提長民生服務和保障水平,推動全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現將我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開展情況及下半年工作計劃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強化工作推進,全力做好民政領域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持續壓實責任,每月至少召開2次局黨組(擴大)會議部署民政系統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風險評估預判,指導縣(市、區)繼續落實好民政服務機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要求,不斷鞏固防控成果。二是切實抓好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及時更新完善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工作指引,制定周密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對養老和兒童福利機構繼續落實高于社會面的管控要求,嚴格人員出入管理和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對全市85家民政重點服務機構5266名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實行全員核酸檢測,嚴防疫情輸入和內部擴散。截至目前,全市民政重點服務機構的服務對象和工作人員保持“零感染”。同時,為加強機構服務對象人文關懷,通過在線探視、電話交流等方式開展探視,并在條件允許的養老機構,設立有玻璃隔開的探視室,通過預約、限人數等方式,有序、安全開展現場探視。三是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及關愛幫扶。目前,全市城鄉低保標準、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集中供養和散居孤兒生活保障標準、殘疾人兩項補貼、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補貼標準等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提標工作皆順利完成,并每月及時足額發放。同時,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價格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我市已啟動第5次(2020年1月-5月)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目前,我市發放了2020年1月-5月的臨時價格補貼,救助低保、特困對象和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399231人次(根據粵發改價格函〔2020〕564號文件要求,3-6月階段性擴大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保障范圍,增加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共發放臨時價格補貼4493.3947萬元,人均補貼標準為112.55元,有效地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此外,加大對新冠肺炎患者及受影響的家庭救助力度,通過簡化優化臨時救助審核審批程序,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6月底,全市累計發放臨時救助金790.16萬元,救助了3539人次,平均救助水平為2232元/人次。四是認真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研究制定城鄉社區工作者臨時工作補助發放政策,草擬了《關于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的實施方案》(代擬稿),并已征求相關單位意見,將于近期呈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審批印發。五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疫情防控。市慈善會已籌集社會捐贈資金4680457.14元,并根據捐贈單位(個人)意向,全部撥付到有關單位用于防控疫情。全市24個“雙百”社工站和10個民辦社工機構169名社工積極參與防疫工作,宣傳與服務的自然村(社區)311個,社區走訪宣傳3.8萬多人次,入戶宣傳及提供防疫咨詢、心理輔導等服務15.9萬多人次,服務民政對象及弱勢群體8000多人次,協助(鎮、街)排查重點人群7.8萬余人次,整合捐贈物資(口罩、消毒液、遮陽傘等)3.6萬件,為打贏社區防控戰“疫”貢獻堅實有力的力量。六是切實加強督導巡查。建立健全了局領導同志掛點聯系包片督導機制,明確各局領導同志每周要到掛點聯系的縣(市、區)以“不打招呼”等方式開展督導調研工作。重點加強養老院、福利院、鄉鎮敬老院等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防控措施落實指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堵塞可能出現的各種漏洞,確保每一個隱患都能及時消除。

  (二)底線民生兜底保障任務有序推進。一是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2020年4月,我市印發了《陽江市民政局關于印發2020年陽江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陽民規〔2020〕1號),全市農村低保標準由504元/人月提高到555元/人月(6660元/人年),增幅為10.1%,農村低保平均補差水平由不低于261元/人月提高到不低于288元/人月,進一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更好地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6月底,全市低保家庭29333戶65375人(其中城鎮低保家庭4861戶9339人,農村低保家庭24472戶56036人)。1-6月份累計發放低保資金14543.97萬元。二是完善農村供養標準增長機制,保障基本生活。2020年4月,我市印發了《陽江市民政局關于印發2020年陽江市各縣(市、區)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的通知》(陽民規〔2020〕2號),全市農村特困標準由807元/人月提高到888元/人月(10656元/人年),增幅為10%,進一步提高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全面提高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水平,確保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均提高到不低于當地當年度農村低保標準的1.6倍。6月底,全市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15045人(其中城鎮特困人員846人,農村特困人員14199人),1-6月全市累計發放供養資金7693.53萬元。三是扎實推進特困人員基本照料護理工作。根據特困人員照料服務協議,落實照料護理經費,切實維護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權益,發揮兜底保障功能,保證特困人員有病得到及時治療,沒病得到照料護理。6月底,全市完成生活自理能力評估的特困人員15045人(其中集中供養特困人員957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14088人),1-6月累計發放照料護理資金812.87萬元。四是嚴格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2020年,我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175元/人·月,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235元/人·月。1-6月份全市共有困難殘疾人16694人,發放生活補貼1691.78萬元;重度殘疾人34195人,發放護理補貼4810.7萬元。兩項合計6502.48萬元。五是認真落實臨時救助制度。各地民政部門認真落實“救急難”工作,著力健全主動發現機制,積極響應困難群眾的急難需求。簡化優化臨時救助審核審批程序,落實鄉鎮(街道)救助備用金制度。同時,加強臨時救助與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銜接,對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困難群眾,通過臨時救助做到有困必幫、有難必救。六全力推進流浪乞討救助管理。嚴格按照《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做到該救助的不漏,加強監督管理,杜絕管理不規范、制度不落實、監督不到位的現象發生。截至6月底,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77人次。

  (三)積極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統籌推進養老機構建設。目前,我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合計78家,其中公辦社會養老機構2家,敬老院44家,綜合性福利院3家,民辦養老機構共有29家。全市共有各類養老床位18219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37.7張。二是及時發放民辦養老機構新增床位補貼。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發展趨勢,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扶持民辦養老機構健康發展,規范政府資助民辦養老機構工作,根據《陽江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2020年我市對符合條件的6家養老機構進行新增床位資助,按照每張床位每年補助1000元的標準,今年已發放民辦養老機構新增床位補助119.5萬元。三是認真做好高齡津貼發放工作。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市養老事業發展,建立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我市高齡老人基本生活問題,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按照重新修訂的《陽江市80周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發放方案》,2020年我市認真做好高齡老人津貼發放工作,截至目前,我市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共有69030人,合計發放高齡津貼約1191萬元。

  (四)扎實做好兒童福利保障工作。一是全面提升孤棄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2020年,全市集中供養和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820元和1110元。6月底,全市共有孤兒1050人,其中集中供養孤兒290人,社會散居孤兒760人,1-6月份全市共發放集中供養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841.05萬元。全市共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290人,1-6月份全市共發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632.27萬元。全市在冊登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共5人,其中陽東區4人,海陵區1人,截止2020年6月,全市累計發放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保障金 4.05萬元。二是積極推進“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今年3月,我局印發了《2020年全市民政領域困境兒童監護問題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陽民函〔2020〕55號),各級民政部門牽頭聯合教育、公安等部門全面摸清農村留守兒童底數,初步實現了動態管理,加強干預幫扶,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6月底,我市現有農村留守兒童8550名,其中與委托監護人簽訂家庭監護責任書的有882人,對排查發現無人監護和父母無監護能力的農村留守兒童落實監護責任,及時幫助失學輟學農村留守兒童返校復學,并指導各地為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辦理戶口登記。疫情期間,我市結合專項關愛服務行動,重點加強對本轄區確診收治或需集中醫學觀察對象家庭的兒童、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參加防疫抗疫工作的兒童、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等兒童群體的走訪核查,督促落實監護照料,加強救助幫扶,精準提供服務,確保關愛服務不遺漏、生活保障不間斷、監護兜底不落空。三是加強基層兒童關愛保護隊伍建設。各級民政部門切實發揮牽頭協調作用,整合各地婦女主任、計生專干的力量組建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49人,村(居)兒童主任843人,實現工作隊伍全覆蓋。村(居)民委員會定期走訪、全面排查,及時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監護情況、就學情況等基本信息,并向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為農村留守兒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父母聯系提供便利。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排查情況,按照“一人一檔案”的要求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賬,并實行動態管理、精準施策,為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提供支持。四是加強兒童福利保障機構建設。加快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遭受監護侵害、暫時無人監護等未成年人實施救助,承擔臨時監護責任,協助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等工作,有效滿足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臨時監護照料需要。目前,我市已將原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更名為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并逐步開展工作,同時,積極推進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其中陽春市是試點地區,現已完成掛牌工作,并已開展了初期的內部建設。

  (四)城鄉社區治理有序推進。一是加快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制度建設。1月9日,以市委辦市府辦名義印發了《中共陽江市委 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方案》,為我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依法開展提供文件依據。2月28日,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服務能力建設的實施方案》,加快推動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服務功能,健全服務機制,創新服務手段,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效能,進一步推進鄉鎮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創新探索,把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修訂工作作為我市城鄉社區治理“四項硬任務”之一,指導全市開展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工作,至6月底,全市共有833個村(社區)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工作,占全市村(社區)100%。三是提前謀劃村(社區)換屆選舉。根據全省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推進會精神,要求在今年底前力爭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全部實現“三個一肩挑”的要求,我市提前謀劃做好村級換屆工作。3月26日,市委組織部印發《關于做好村級換屆選舉準備工作的通知》(陽組通﹝2020﹞35號),提出了以“五個先行”(排查摸底先行、整頓清理先行、人才儲備先行、任期審計先行、教育培訓先行)提前謀劃村級換屆選舉工作。4月13日,市民政局召開全市民政局長座談會,局主要領導聽取各縣(市、區)民政局關于村級換屆選舉籌備工作情況。4月28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陳然同志主持召開村級換屆選舉座談會,研究推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三個一肩挑”工作,要求10月底前新任“頭雁”全部調整到位,12月底100%實現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三個職位“一肩挑”。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分別就各自職責作了匯報。各縣(市、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匯報了村級換屆選舉準備情況,分析存在問題,提出下步工作措施。四是正常離任村干部信息采集穩妥有序。在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下,我市根據省廳民政要求,切實抓好離任村干部信息采集工作,認真做好離任村干部信訪維穩。截至6月底,全市累計采集離任村干部信息并錄入廣東黨建云系統12654條。

  (五)區劃地名工作穩妥開展。一是牽頭做好茂陽線聯檢工作。根據省民政廳關于第四輪行政區域界線及行政管轄范圍分界線聯合檢查的工作安排,我市為2020年茂名陽江線聯合檢查牽頭單位。3月10日,我局牽頭制定《陽江市與茂名市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此次聯合檢查的目標任務及具體實施步驟,對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了詳細說明,為順利完成陽江市與茂名市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工作做好充分準備。二是加強地名規范管理和地名公共服務。嚴格按照《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和《廣東省建筑物住宅區名稱管理規定》要求辦理審批建筑物、商住小區的命名工作,嚴格把關、科學命名、審慎更名。今年1-6月,全市開展地名命名、更名審批15件,其中建筑物命名11件、道路命名4件。三是有序推進全市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啟動了《陽江市標準地名志》《陽江市地名詞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采編撰寫階段。1月份完成編輯出版招標工作,確定了承接編輯印刷單位,為推動地名成果轉化打下良好基礎。四是做好國家地名信息庫信息更新工作。我市已基本完成國家地名信息庫2014年地名信息錄入,2015-2018年新增地名正在收集資料更新入庫,并印發了《陽江市民政局關于做好國家地名信息庫數據入庫工作的通知》督促各縣(市、區)民政局持續更新地名信息錄入系統,確保信息完整、準確有效,目前共完成地名信息入庫24275條。

  (六)不斷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一是積極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社會組織2126家,其中市級社會組織415家,各縣(市、區)社會組織1236家,備案登記476家。二是推進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常態化。按照《2019年陽江市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繼續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通過發動群眾舉報,加強日常檢查、繼續對非法社會組織保持高壓的態勢,促進我市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我局印發了《陽江市民政局關于印發社會服務機構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陽民通〔2020〕7號),對全市社會服務機構開展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我市社會服務機構管理。三是認真做好社會組織日常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監管力度,特別是在防疫特殊時期,加大執法力度,確保防疫期間社會組織不出現非法募集、詐騙資金的情況,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組織發展環境。四是做好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工作。加強我市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監管,規范會費、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收費行為,降低不合理和偏高收費,防止行業協會商會違規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五是加強社會組織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今年3月印發了《中共陽江市社會組織委員會關于建立黨委委員掛點聯系基層黨支部制度的通知》(陽社黨字〔2020〕7號),建立了市社會組織黨委委員掛點聯系基層社會組織黨支部制度,安排市社會組織黨委每位委員掛點聯系1-2個黨支部,幫助聯系掛點黨支部理清黨建工作思路,督促抓好黨建年度責任清單任務的有效落實,不斷強基固本,提高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強化黨建規范化建設。

  此外,行政審批、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收養登記、社會工作、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生產等工作都得到規范有序的開展。我市村民小組規范化管理工作受到省廳充分肯定,并在2020年2月《廣東省民政簡報》配發“編者按”刊發向全省推廣。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繼續加強民政領域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增強信心決心,準確把握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繼續做實各項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繼續堅守民政系統各類機構不發生疫情、以及民政服務對象不因疫情影響而挨餓受凍“兩條工作底線”。

  (二)鞏固底線民生保障工作成效。繼續做好低保金和特困供養金提標及發放工作,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到對象手中。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持續落實將符合低保條件貧困家庭尤其是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扶貧和就業幫扶脫貧的農村貧困家庭納入保障范圍,確保動態下的“應保盡保”。認真落實建檔立卡扶貧低保對象脫貧漸退機制,使脫貧低保對象生活“平穩過渡”。強化與扶貧部門信息數據和名單臺賬對接,實現信息互通和數據共享,不斷減少民政與扶貧部門數據之間的差異。強化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健全失能特困人員治療與護理機制,推進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工作,加強特困供養人員護理工作,更好地保障特困人員的生活權益。

  (三)抓好臨時救助工作。按照“救急難”工作部署和臨時救助實施辦法,著力健全“救急難”工作機制,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健全工作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返貧人口納入救助范圍,切實緩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階段性基本生活困難,發揮臨時救助托底線、救急難的作用。

  (四)繼續做好兒童福利保障工作。一是繼續對“一老一小”民政服務機構實施封閉管理不放松,加強機構服務對象及機構人員心理疏導,保障機構服務對象生理和心理健康。二是繼續做好兒童工作。扎實開展困境兒童監護問題整治行動,有效防范兒童福利領域風險。加強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特別財政、教育、殘聯等部門,最大限度爭取他們的支持,從而更好地開展兒童工作,按照省民政廳的工作部署,計劃召開困境兒童“合力監護 相伴成長”專項關愛行動的部署會議,形成工作合力,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保障。三是加強數據系統建設,建立和完善各項數據系統,確保與省廳的數據全面精準對接。做好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女童救助幫扶和關愛服務的排查工作。四是加強培訓工作,組織做好養老、兒童等相關業務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知識、政治水平。組織開展養老機構質量檢查。五是繼續落實好高齡老人津貼發放工作。

  (五)加強和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社區為平臺、專業社工為骨干、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為補充、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會服務為內容的民政領域基層社會治理“一核四社”機制,啟動新一輪“問題村(居)”排查整治。會同組織部門做好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籌備工作,開展村級議事協商示范點建設,實施“陽光村務”示范活動,推進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九有”建設,推進“社區萬能章”治理。貫徹落實《陽江市村民小組建設和管理辦法(試行)》,加強村(居)民小組規范化建設,加強村(居)民委員會規范化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村(居)民委員會聯審、報告等制度,全面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修訂任務,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民政行業領域治理,建立村級“兩委”違規發放津補貼治理長效機制。做好離任村干部信息采集和后續工作。認真貫徹省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政策文件,開展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試點工作,籌備做好2021年村(社區)換屆選舉。會同組織部門開展換屆選舉調查摸底,結合全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開展問題村(居)排查整治,加強基層組織重建,配合市委組織部做好村(社區)“三類人員”清理后的后續工作。

  (六)持續規范地名管理。認真抓好新修訂《地名管理條例》、《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的貫徹落實,嚴格地名命名更名申報審批程序,穩妥做好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加強地名執法監督工作,組織做好區劃地名信息更新完善,繼續做好《陽江市標準地名志》《陽江市地名詞典》編纂工作,確保年底前完成編輯出版。做好市級和江城區地名故事的拍攝,講好南粵地名故事。開展并完成地級界線茂陽線聯合檢查,指導開展縣級界線聯合檢查工作,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后行政區域界線勘定。進一步完善界線界樁委托管護制度,指導各地做好界線日常管護工作。深化平安邊界創建,及時做好界線勘定和界線領域風險的防范與化解。

  (七)加強社會組織綜合監管。一是加大執法工作力度,依法查處社會組織違法行為,實行對違法社會組織責任人聯合懲戒。二是繼續深入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將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常態化,重點打擊利用“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重點來進行非法活動的社會組織,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三是加強社會組織信用監管,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對我市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基金會進行隨機抽取檢查,推進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做好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工作,進一步完善行業協會商會綜合監管措施,堅決遏制亂收費、不合理收費等涉企違規收費行為,規范社會組織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推動減稅降費,引導社會組織支持和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是狠抓落實,做好脫鉤深化改革工作。根據中央、省關于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部署要求,我市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堅持應脫盡脫原則,確保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工作穩妥順利開展,高質量地完成我市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工作。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del id="hnwhh"></del>

  1. <th id="hnwh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