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陽江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1年計劃草案
來源:市發改局 時間:2014-08-05 10:21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一、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0年是陽江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一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團結奮進,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全力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和三大需求有效增長,頑強抗擊臺風“凡亞比”等重大自然災害,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增速加快、結構趨優、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科學發展邁出了新步伐,“十一五”規劃和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各項目標任務勝利完成,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ㄒ唬┙洕掷m加快增長,各項指標全面完成

  經濟增速大幅提升,經濟總量跨上新臺階。預計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641.8億元,增長17%,高于預期目標4.5個百分點,創近15年來新高。第二產業增加值283.1億元,增長27.5%,成為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人均生產總值26758元,增長16.3%,高于預期目標4.8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6.8億元,增長32.8%,高于預期目標16.8個百分點。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投資、消費、出口、利用外資、居民收入等年初確定的15項發展目標圓滿完成,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ǘ┊a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

  工業經濟加快發展。預計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248.1億元,增長27.9%,高于預期目標11.9個百分點。全市前50名重點企業實現產值327.4億元,增長36%。其中,陽西電廠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18%。五大支柱產業快速發展,五金刀剪、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冶金鋼鐵、機電等行業增速在22.6%以上。全力推進工業項目建設,漢能LED、萬事達水產、華潤水泥、廣東德爾電器、風電等一批項目投產或試產,廣青鎳合金、嘉吉糧油二期、寶馬利汽車空調等一批項目動工。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全市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9家,專利申請量達1212件。深入開展工業集中服務月活動,幫助企業解決一批難題,工業發展環境有效改善。

  服務業較快發展。市場消費保持暢旺,預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74.4億元,增長23%,比預期目標高5個百分點。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3.1%,低于全國及全省平均水平。旅游業蓬勃發展。加快推進海陵島海韻大酒店等五星級酒店群、陽春溫泉度假村等一批項目建設,打造沙扒鎮等特色旅游強鎮,成功舉辦南海(陽江)開漁節和陽江國際風箏節,海陵島國家級海洋公園通過評審,“南海Ⅰ號”成為旅游新亮點。預計全市接待游客726.6萬人次,增長12%;旅游總收入41.8億元,增長19.1%。商貿物流、金融保險、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64.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1%;貸款余額283.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6.8%。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增長5.4%和9%。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預計全市農業總產值完成227.1億元,增長5.5%,高于預期目標1.5個百分點。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25萬畝,總產量71萬噸,分別增長2.1%和3.8%,蔬菜、南藥、花卉、蠶桑、水果等種植面積穩步增加。致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完成了2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6萬畝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及一批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建好了省級標準果(菜)園4個,培育了3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林業、漁業、畜牧業穩步發展。漁業總產值88.2億元,增長6.5%;林業總產值4億元,增長34.8%;畜牧業總產值70.8億元,增長1.7%。

  (三)重大項目強勢推進,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29.2億元,增長 37.5%,高于預期目標15.5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43.4億元,增長30%;工業投資129.7億元,增長28.2%。重點項目建設成效巨大。全市掀起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4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8.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4.7%,重點項目數量和年度投資額均創歷史新高。陽江核電站全年完成投資45.1億元,1、2號機組建設加快,3號機組正式動工。風電項目加快推進,累計完成投資約7億元,為年度計劃的7倍,華潤陽西風電、國電海陵風電實現并網發電。陽西電廠3、4號機組完成初步設計,陽江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抓緊推進。華潤(陽春)水泥點火試產,廣青鎳合金、海螺水泥等項目進展順利。云陽高速陽陽段建成通車,陽春春灣22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產,110千伏及以下配網輸變電工程、陽江港4個5萬噸碼頭、移動通信網絡等項目有序推進。118個中央新增投資項目全年完成投資9.8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約1.7億元。

 ?。ㄋ模半p轉移”工作成效顯著,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

  園區建設取得新成績。出臺《關于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園區開發建設。積極爭取園區建設資金,廣州(陽江)產業轉移園在2008年獲得5億元省財政扶持資金的基礎上,再次競得省食品藥品專業性園區扶持資金1億元。全市產業轉移工業園全年完成園內外開發投資13億元,累計投入資金37.5億元,開發土地1.97萬畝,投產和在建項目共182 個。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我市在香港、北京、寧波、廣州、東莞、佛山、中山等地舉辦了一系列投資環境推介會,引進了一批大企業大項目。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1億美元,增長20.9%,超額完成年度計劃目標。勞動力轉移邁出新步伐,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約7.5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約3.3萬人,超額完成目標。對外貿易實現新提升,預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7.7億美元,在上年逆勢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增長25%。

 ?。ㄎ澹┏青l規劃建設管理進一步加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和園林綠化力度,完成漠江路、鷹山路、東風路改造及北山公園、東岳公園等一批市政工程建設,開發一批高品位樓盤,實施綠化、花化、亮化、美化、凈化工程,通過省級園林城市評審,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加強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編制完成綠道網、綠地系統及城市片區等規劃。加強環境保護,大力推進漠陽江綜合治理、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一批項目建設,強化水、大氣、噪聲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實施建設資金激勵機制,開展一批宜居城鎮、宜居村莊試點建設。積極實施“三舊”改造,進一步盤活一批建設用地。

  (六)各項改革繼續深化,民生事業全面發展

  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新突破。市直單位大部制改革順利完成,市政府工作部門由原來的37個減少為25個,行政效能明顯提高??h(市、區)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序推進。富縣強鎮和簡政強鎮改革深入開展。第四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保留審批事項212項,撤銷審批事項156項,改變管理方式41項。國企改革步伐加快,組建成立了市公用事業集團。集體林權、醫藥衛生、文化體制改革進展順利,農村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財政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不斷完善。

  保障民生工作切實加強。著力提高居民收入,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26元,分別增長12%和15%,增速分別比預期目標高2個和6個百分點。積極實施“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民心工程,落實村集體經濟項目363個、投入資金約1.6億元,預計全市1.2萬貧困戶的脫貧率達58.5%。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等活動,全年募集捐款超過1億元。救災復產和重建家園取得重大勝利,全市1242戶全倒戶元旦前全部建成新居。保障安居工程完成投資超過1億元,全年建成保障性住房1059套。出臺《陽江市價格調節基金征集管理辦法》,通過價格調節基金等措施保障民生。

  社會事業水平不斷提高。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市一中、市一職新校區建成搬遷,陽東縣第二中學等學??⒐ら_學,全市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由上年的70.9%提高到93.1%,高考上線率達72.8%,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覆蓋率達25%。就業工作切實加強,新增城鎮就業約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五個險種參保人數共98.1萬人次,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0%,新農合參保率達99.8%。社會救助水平提高,8萬多人納入低保救濟。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市人民醫院綜合大樓建成使用,市中醫院新院、公共衛生醫院建設進展順利,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文化和體育事業繁榮發展,成功舉辦第16屆亞運會火炬陽江站傳遞活動,市水上活動中心、陽春圖書館、陽東圖書館、陽西縣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項目投入使用,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7.8%。計生工作成效明顯,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7.3‰,實現省下達的目標。治安、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切實加強,“平安陽江”、“和諧陽江”建設成績喜人。統計水平不斷提高,開展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監察審計、人事編制、質量監督、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對臺事務、史志、檔案、氣象、老齡、殘聯、關工委、人防、民兵預備役和國防動員等各項事業均取得新發展。

  

  二、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我市奠定新時期跨越發展的基礎,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綜合分析外部環境和我市發展現狀及趨勢,提出201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5.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控制在省下達指標范圍內,農業總產值增長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以內,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3%,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為實現以上目標,今年要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重點推進陽江核電1-3號機組建設,力促4號機組年內開工。加快陽西電廠3-4號機組及陽西、海陵、陽東、陽春等陸上風電項目建設,爭取陽江抽水蓄能電站盡快開工。積極推動大唐陽西核電、中海油LNG接收站及冷熱電聯產、海上風電等項目前期工作。培育發展LED新光源、鎳合金等有色金屬新材料、太陽能光伏、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

  加快發展新型工業。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突出抓好4個省級產業園區、6個特色行業工業區和3個環保產業區規劃建設。重點推進鎳合金及其配套加工產業項目,力爭一期工程年內投產。完善鋼鐵及其產業配套,加快致富皮革、嘉吉糧油二期、節能玻璃、汽車空調等一批項目建設。提升發展傳統產業,著力提高五金刀剪產業的行業集中度、產品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推進海螺水泥、華潤水泥等新型水泥項目建設,促進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機電建材、家具制造等產業轉型升級。

  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茖W開發旅游資源,重點發展濱海特色旅游休閑產業。加強對“南海Ⅰ號”的挖掘、開發和保護,推進海陵島十里銀灘、馬尾島、雪流灣綜合開發,加快海韻大酒店和南海灣溫泉大酒店建成開業,推進鳳凰湖溫泉度假村、國家地質公園、環東湖生態區建設,打造沙扒等一批特色旅游強鎮。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推進陽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五金刀剪物流城、城南商貿城、陽東建材家居市場建設,加快完善城區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及城鄉社區商業網點,積極引進大型超市、購物中心等現代商貿業態。培育發展總部經濟、商務會展、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優化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發展優質糧、水果、南藥、花卉、海洋漁業等特色農業。加快建設5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和20萬畝供應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開展現代標準農田整治,重點抓好陽春潭水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二期等工程。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和遠洋漁業,推進東平、沙扒、對岸等漁港群建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重點發展水產品、南藥、木材、禽畜等加工業。加快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產業化、品牌化,培育一批現代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全年新增30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掃尾工作。推進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措施。

 ?。ǘ┤ν苿又卮箜椖拷ㄔO

  進一步加大重大項目建設力度。繼續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強力推進一批關系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宜居城鄉、民生事業項目建設。2011年我市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47個,年度計劃投資145億元。要加強項目建設統籌協調,落實重點項目領導分工負責制,實行“并聯審批”制度,強化項目跟蹤服務。狠抓難點突破,突出抓好征地拆遷和融資工作,保障重大項目用地和資金,確保開陽高速陽江立交及連接線、中洲大道建設工程等 4個投產項目如期投產,陽江核電站、廣州(陽江)產業轉移工業園等26個續建項目順利進行,廣東西部沿海鐵路陽江段、華能陽東風電等17個新開工項目全部開工。

  進一步做好項目儲備管理工作。扎實推動陽東中海油天然氣發電等46個重點建設預備項目前期工作。以擴大規模和優化結構為原則,繼續完善我市項目儲備庫,提高項目儲備質量。抓住國家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機遇,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的各項資金支持,努力形成項目建設“在建一批、在談一批、謀劃一批”的良性發展格局。

 ?。ㄈ┡Υ蛟煲司觿摌I濱海新城

  提高城鄉宜居水平。加強城鄉規劃,抓好中心城區、重要片區、中心鎮的各類規劃編制和實施。加快城南新區開發、“一河兩岸”改造和南浦大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繼續實施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加快推動綠道網示范段規劃建設,加強市容市貌整治,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品質。深入開展“三舊”改造,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快推進市區與周邊城鎮同城一體化,努力在基礎設施和民生建設方面率先突破。實施農民工積分入戶制度,加快城鎮化進程。突出抓好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飲水、垃圾處理、危房改造等工程,推進4個宜居示范鎮和10個宜居示范村建設。以縣為單位開展自然村綜合整治,不斷改善村鎮人居環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云陽高速羅陽段、325國道改造、南海I號大道等一批公路項目建設,力促西部沿海高速鐵路陽江段年內動工,加快陽江港5-10萬噸碼頭泊位和10萬噸級航道疏浚工程建設。推進城鄉水利防災減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海堤達標加固工程,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及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確保2011年汛期前完成重點水毀工程修復任務。致力完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無線城市。

  提升環境友好水平。加強漠陽江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確保水質安全。推進馬南河環境整治和市區及各縣城雨污分流管網工程。加快高新區、城北、銀嶺等污水處理廠工程,推進陽東、陽春、陽西縣級無害化垃圾處理廠、鎮級垃圾中轉站和自然村垃圾收集池建設。落實節能減排政策,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強化資源節約,減少一次性用品和包裝材料的使用。加強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護林、紅樹林等生態工程建設。

 ?。ㄋ模┲Ω纳坪捅U厦裆?/p>

  推進就業、醫療、社保工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平臺,加強轉移就業培訓,妥善解決大學畢業生和就業困難群體就業,鼓勵自主創業,力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萬人。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抓好市中醫院、市公共衛生醫院建設和市婦幼保健院遷建,加快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向全市鋪開,力爭全年覆蓋60%以上的基層醫療單位,推進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努力提高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第二批試點工作,加快新農保向全市推開。繼續抓好城鄉醫保工作,確保2011年城鎮基本醫保參保率達95%以上,新農合參保率鞏固在99%以上,基本實現城鄉醫保全覆蓋。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發展教科文體事業。加強鄉鎮和農村幼兒園建設,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步伐。完善陽江一中等示范性高中學校建設,推進兩陽中學搬遷,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推進職業教育能力建設和教學改革,提高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形成多元化辦學格局。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加快搭建優勢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支持企業組建五金刀剪、汽車空調等研發、技術和產品性能檢測中心。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造提升刀剪、漆藝等傳統文化產業,積極開發影視傳媒等現代文化產業,加快推進廣東海洋歷史博物館、陽江市演藝中心的規劃建設。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推進市全民健身綜合廣場籌建。強化招才引智,打造人才“宜聚”城市。

  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抓好“米袋子”和“菜籃子”工程,保障糧食生產平穩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強重要商品價格監測和檢查,加快推進物價三項建設,努力保持價格總水平穩定。深入開展“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工作,努力實現全部貧困戶基本脫貧。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400套廉租房、300套經濟適用房、391套漁民上岸安居房建設和100戶棚戶區改造任務。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監督,建設平安和諧陽江。

 ?。ㄎ澹├^續深化改革開放合作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實施并聯審批,推行電子政務。推進富縣強鎮事權改革,完成縣級行政機構大部制改革,落實縣(市、區)公務員津貼統發工作,推進縣(市、區)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政府投資非經營性項目代建制。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進陽東農信社改制,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完善市場體系,深化價格體制改革,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改革。完善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把流動人口納入社會綜合管理范圍。建立社會工作制度,加快社會工作發展。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推進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化。

  推動開放合作出新成果。堅持“大招商、招大商”理念,積極吸引中央企業、大型國企、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民營企業投資。堅持落實優惠政策、完善基礎環境、創造集群優勢并舉,增強招商吸引力。把招商引資與園區建設、土地集約利用結合起來,科學制定投資強度與環保標準,提高招商引資質量。繼續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推介會和經貿交流活動,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實效。抓住珠三角推進“四年大發展”機遇,深入推進“雙轉移”,主動融入珠三角。加強與粵西三市、港澳臺、北部灣和東盟等地區合作。擴大五金制品、水產品、家具、服裝紡織品等優勢產品出口,積極開拓東盟、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

  強化規劃和年度計劃的保障措施。抓好目標和任務的分解落實,實行約束性目標責任制,增強指標的導向和約束作用。針對各項目標和任務,研究制訂財稅、投資、產業等政策措施,形成規劃和計劃實施的政策合力。加強組織落實,全力組織各種資源,運用各種工具,落實工作責任,嚴格督查考核,確保各項目標和任務順利完成。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