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陽江市陽東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來源:本網 時間:2020-08-24 16:16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2020年6月10日在陽江市陽東區第八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陽江市陽東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鐘德偉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19年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提請區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執行情況

  2019年是陽東發展成果豐碩的一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延伸區、爭當陽江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建設排頭兵的目標,著力抓好“六穩”工作,積極應對風險挑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基本完成了區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區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民生保障持續提高。

  (一)總體經濟穩中有進。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18億元,比2018年增長(下同)6.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7%;外貿進出口總額41.46億元,增長3.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89億元,增長5.7%;三次產業比例為18.5:51.0:30.5。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發展質量持續提升。

  (二)三大產業穩定發展。核電6號機組和中廣核南鵬島海上風電首批風機并網發電,新能源、制造業等領域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7.46億元。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緊固件產業基地建設扎實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0億元。園區新開工建設項目39個,已建成投產項目25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1.98億元,增長8.0%。星港匯、東平旅游強鎮等項目加快推進,商貿旅游項目建設完成投資2.51億元。組織參加第14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等文旅推介活動;成功策劃陽江核電展覽館、東湖旅游度假區等景區(點)精品線路。接待游客359.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8.90億元,分別增長15.1%和2.1%。努力開拓產品內銷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73億元,增長8.7%。全區糧食種植面積38.99萬畝,糧食產量13.36萬噸;蔬菜產量19.73萬噸;肉類產量8.72萬噸;水產品產量29.96萬噸。農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林利河治理、雷岡河治理等水利設施重點項目完成投資0.68億元。那龍鎮亨垌村香蕉、合山鎮東劉村蔬菜等8個項目入選2019年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項目。省級對蝦產業園建設扎實推進,海洋漁業加快發展,農業總產值93.74億元,增長1.5%。

  (三)“融灣”工作扎實推進。舉辦領導干部學習《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專題研討班,組織全區領導干部全面學習領會《綱要》內容,準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任務,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細落具體。《陽江市陽東區沿海經濟綜合發展規劃(2019-2030年)》和《陽江市陽東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總體研究(2019-2023年)》形成初步成果,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規劃引領。G325線陽東段改線工程、省道S297線合山至大溝段公路建設進展順利,交通設施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99億元。加快省道S386線那龍至長湖段工程建設,積極協調推進沈海高速公路開平至陽江段改擴建工程等省、市項目建設。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中廣核、中節能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順利推進,2019年11月,第一批風機并網發電。

  (四)發展能力持續增強。2個省重點項目實際投資25.4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41.2%;12個市重點項目實際投資37.1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31.3%,投資進度居全市前列;全區65個重點項目實際投資94.16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4.13%,創歷史新高。其中,國道G325線陽東段改線工程、南信實業、星港匯等25個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積極實施中央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全區累計減稅降費6億多元,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引進入孵企業12家,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專利申請量1148件,授權量843件。加強對粵港澳大灣區擬轉移企業類型、情況動態、相關地區企業經營成本等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制定和落實招商工作方案。積極實施領導走出去的“高位推動招商”機制,到深圳、東莞、廣州、上海等地參觀考察企業。新引進項目32個,投資總額達103億元。

  (五)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網上辦事大廳建設聯通42個區級部門、11個鎮政府,開通11個鎮網上辦事站、172個村(居)網上辦事點,建成區、鎮、村 “一網式”三級網上政務服務大廳,系統運作暢順,辦事效率顯著提高,獲得群眾廣泛認可。落實前置改后置制度,辦理涉及前置改后置審批的市場主體2358戶。全面落實“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住所改革措施,辦理住所放寬登記營業執照2855戶。壓減投資項目辦理時限,將核準項目申報材料不齊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告知期限壓減至2個工作日,正式受理材料后的辦理期限壓減至5個工作日。政府核準投資目錄以外的項目一律實行備案制,3個工作日內完成備案工作。積極提供“個轉企”的“綠色通道”服務,協調解決個體戶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力促小微企業發展壯大,41戶規模以上個體工商戶升級為企業。

  (六)市場活力不斷提升。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382家,新增注冊資本44.53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4105家,發放“多證合一”營業執照6514件,全區實有市場主體30620戶,增長8.5%。貫徹落實“省民營經濟十條”政策,金融機構相繼推出“便民貸、小微企業簡式貸、助業貸”等融資新產品,基本覆蓋了企業不同經營環節的資金需求。加強監督性抽檢,依法對菜刀、危險化學品、硅膠制品、文具等產品進行監督抽查檢驗,處理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19家,不合格產品23批次,18家企業整改完成,1家企業注銷營業執照。深入企業走訪宣傳,為企業商標設計、制作、申報等提供“一條龍”服務,指導商標注冊38人次,協助辦理注冊商標17件。“陽東牛大力”成功申報地理標志商標。重點檢查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食藥品、醫療器械、農資、汽車配件等商品,查處商標違法案件7宗。

  (七)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完成東平、合山和紅豐鎮區總體規劃修編;新江臺路以南片區、濱河片區、北慣金灣小學等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經市政府審批實施。按照“融入大灣區、崛起粵西南、再造新陽東”的城市建設思路,全力推進碧桂園·天悅府、碧桂園·鳳凰灣、恒大·帝景等城建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4.19億元。新建農村公路硬底化60公里,拓寬道路26公里,完成危橋改造6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陽江市陽東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印發實施。持續開展全域人居環境整治,1349條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農村垃圾收運實現全覆蓋,100%的自然村配備了保潔員。新建或改造標準公廁302座,完成戶廁改造51600多戶。按照創文、創森標準,對28個建筑工地開展環境整治,加強對74個物業小區的環境衛生監督管理。強化路燈維護管理工作,亮燈率達到國家行業標準。

  (八)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立、治”三項重點任務,嚴格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圍繞全市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斷面整治涉及陽東的25項任務,扎實推進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工作。出臺《陽江市陽東區2019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開展河湖“五清”和“清四亂”專項行動,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83宗,90宗“四亂”問題全面完成整治銷號;清理“四亂”建筑物112棟,清理建筑面積約4.3萬平方米。河湖亂象得到遏制,河湖生態空間得到釋放。對全區11個鎮250家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管理情況進行排查,確保醫療廢物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置。完成那龍等10個鎮垃圾中轉站升級改造地埋式壓縮站。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鎮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2%。1743畝省級森林碳匯林撫育工程任務全部完成;14個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建設全面竣工;新洲鎮表竹、東城鎮金村和塘坪鎮朋江古樹公園建成使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成效顯著,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3.4%。   

  (九)民生保障全面加強。全年投入民生領域財政資金支出28.61億元,十件民生實事成效良好。南華實驗學校建成招生,陽東金灣小學、紅豐中心小學開工建設。出臺《陽江市陽東區增加幼兒園中小學學位供給規劃方案(2019-2023年)》,新開辦幼兒園8所。中考質量穩步提高,2019年中考平均分達482.58分,位居全市各區(市、縣)首位。新增城鎮就業6845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520人,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14.1%和100.8%,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456人,城鄉登記失業率2.44%。13條省定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出列標準。開展豐富多彩的普惠性文體活動,圖書館和文化館共接待群眾16.8萬人次;舉辦“醉美陽東 文化共享”—2019年陽東區“文化走親”文藝匯演活動等文藝大匯演,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示范縣(區)創建工作扎實推進,市場價格監管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執法力度加大,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應急處置能力持續提升,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2019年,我們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發展成績來之不易,建設經驗彌足珍貴,這是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和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鎮各部門以及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對推動經濟增長具有關鍵作用的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速高開低走,起基礎作用的農業經濟增速下滑,整體內生增長動力仍處于較低水平,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國際貿易摩擦持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企業訂單減少,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二是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產品競爭力下降,產業轉型升級速度較慢。三是隨著禽畜限養措施趨嚴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要求,加上“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養殖業面臨困難。四是部分重點項目受土地指標問題、建設資金不足以及前期工作推進緩慢的影響,未能按時動工建設。五是服務質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營商環境仍需進一步優化。六是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供給仍然不足。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安排意見

  庚子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節祥和愉悅的氛圍,在全民戰“疫”的大潮中,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入一線開展防疫工作,實行日報告、日調度、日督查督辦等機制;通過懸掛宣傳標語、印發宣傳手冊、廣播防疫方法等手段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普及科學防疫知識。我們堅持科學謀劃,統籌安排,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有效推進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新的一年,我區面臨的困難挑戰更多更復雜,受全球疫情沖擊,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區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機遇與挑戰并存,動力與壓力同在,面對嚴峻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區適時出臺了一系列戰疫情、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極大地鼓舞和提振了全區上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信心。

  新的一年,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省、市和區部署要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延伸區、爭當陽江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建設排頭兵,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今年時間即將過半,發展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將更加專注于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有效應對疫情沖擊,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規劃先行,主動融入大灣區。全面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推動相關規劃盡快落地。以陽江市《陽江東部地區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和我區《陽江市陽東區沿海經濟綜合發展規劃(2020-2030年)》為先導,謀劃推動陽江東部地區發展,擬重點對接支持深圳飛地區域合作,以空間資源優勢,率先推動陽東—“雙區”合作,創建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融入“雙區”建設,實現互利共贏。

  (二)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推動三大產業穩定發展。強化供水、供電、油氣、通訊、交通運輸等保障,精準摸查發布企業用工需求信息,積極運用線上招聘平臺,加強上下供求匹配對接,促進企業盡快滿員開工,全面恢復生產直到滿負荷達產。鼓勵銀行增加中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力幫扶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全力推進緊固件產業基地建設,推動中廣核先進能源研究與創新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扶持木森、鼎寶、十八子、美瓏美利等企業加快成長為超10億元的骨干支柱企業。積極跟進帆船石一、帆船石二海上風電等項目前期工作。密切關注歐美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的事態發展,指導企業做好應對疫情國和貿易摩擦國的措施,組織企業開拓除歐美及其伙伴關系國家以外的新興市場,加大力度引導和組織企業開拓俄羅斯、拉美、非洲、東盟等新興市場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快實施對外貿易多元化市場戰略。加快補齊道路、停車場、電信、物流、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方面短板,持續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充分利用現有農村網點布局優勢,引導電商企業在鄉鎮和農村建設服務網點,開展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系列活動。規劃高鐵旅游和特色旅游線路,以特色鄉村旅游吸引大灣區游客。建立健全住宿餐飲等鄉村旅游的服務標準,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發布推介活動。加快10萬畝連片海水養殖、30萬畝亞熱帶水果和5萬畝南藥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戰略。鼓勵經營主體開發高端特色農產品加工,提升特色品牌效應。促進對蝦、壽長蠔、牛大力、錦栗薯、甜玉米等特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延長產品產供銷一體化鏈條,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暢通城鄉雙向聯動銷售渠道,鼓勵與電商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引導和支持本地優質特色農產品拓展線上銷售。

  (三)強化投資拉動,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關于補短板、專項債、央行再貸款、省應急專項貸款、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省重大項目前期經費等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扎實做好專項債項目申報,盡快辦理專項債項目建設前期手續,讓項目等資金,決不能讓資金等項目。全力推進“三個一批”項目建設,力促“一批馬上干項目”加快建設,形成投資計量,加快推進“一批準備干項目”前期工作,盡快開工建設,并在“一批儲備干項目”中好中選優,充實區重點項目建設儲備庫。強化要素保障,協調解決項目用地、用海、審批、資金等問題,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推動一批新項目盡快動工建設,加快中廣核中節能南鵬島海上風電等項目建設,力促粵鋼新材料科技等項目建成投產。力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5億元以上。

  (四)加快交通設施建設,主動對接大灣區。全力配合推進沈海高速公路開平至陽江段改擴建工程、S540線雅韶至白沙段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G325線陽東段改線工程,暢通外聯交通動脈。全力推進S276線東平良垌至大溝紅旗段公路、S297線合山至大溝段公路、S386線周亨至大八段改建工程等項目建設,暢通內聯交通網絡。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與大灣區互聯互通。

  (五)加快宜居城鄉建設,提升城鄉品質。加快完成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重點做好廣雅路、濱河新區等重點發展區域的控制性規劃編制。細化陽東城市功能分區,推動城市控規全覆蓋。建設完善丹載片區,高標準推進濱海新區建設,加快與市主城區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南華路、江臺大道南延伸線等市政道路項目建設,推動城區與市中心城區的交通對接。深入開展“四好農村”示范縣(區)創建工作,持續推進“萬村整治、千村示范”行動,建設美麗鄉村樣板,力爭今年干凈整潔村莊超過90%、美麗宜居村莊超過45%、特色精品村莊超過10%。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機制,推進垃圾分類處理,擴大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市場化運營成效。

  (六)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保護陽東綠水青山。圍繞全市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斷面整治涉及我區的25項任務,嚴格落實那龍河和壽長河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整治攻堅方案,加強河流水質檢測和分析研判,全面梳理排查河流沿線水產養殖、畜禽養殖、氧化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入河排污口設置等情況,將責任落實落細到區直有關責任單位和各鎮、各行政村、自然村,確保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標。落實重點耗能企業節能考核責任制,完善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長效機制。加快推廣電動公交車、新能源汽車以及乙醇汽油使用。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的收集、中轉和集中處理處置工作,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

  (七)優化營商環境,主動對標大灣區。縱深推進“數據政府”建設,進一步擴大“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應用范圍。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優化整合提升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推廣承諾制信用審批,對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行為且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審批事項,實施“政府明晰告知、企業信用承諾、監管有效約束”的信任審批模式,試行告知承諾制。抓好干部能力提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提高干部隊伍的執行力。建立健全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讓實干者得實惠,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八)加強民生保障,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加快推進紅豐鎮中心小學、陽東金灣小學項目建設,及時做好設施設備配套。優化學校布局調整,規范學校辦學管理行為,增加優質資源供給共享。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計劃、農民工就業服務計劃和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計劃,著力抓好因疫情影響失業群體就業。啟動新建100套公租房及配套設施,加大社保醫保擴面征繳工作力度,提高特困人員、殘疾人等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全面補短板、強弱項,讓貧困人口一個不漏如期脫貧;嚴把貧困人口退出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糧食安全保障,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糧食儲備和輪換任務。加強安全生產檢查督查,督促企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動安全生產責任全員全覆蓋。完善應急物資裝備儲備與調運機制,提升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持續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基礎設施和母嬰設施規劃建設;加強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慢性病綜合防治以及殘疾兒童救助工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完善社會矛盾預防調處機制,依法依規、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積極防范和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我們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刻,肩負著重大而光榮的歷史使命,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擔當、埋頭苦干,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附件:名詞解釋


  附件


  名詞解釋

  1.“六穩”:指“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2.“六保”:指“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3.“一照多址”:是指在公司或個體戶注冊過程中,一個營業執照可登記多個經營場所地址。

  4.“一址多照”:是指一個地址作為二個或以上企業住所登記注冊,一個地址核發多個營業執照。

  5.“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指清理村巷道及生產工具、建筑材料亂堆亂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雜草雜物、積存垃圾,清理溝渠池塘小溪河淤泥、漂浮雜物和障礙物;拆除危舊房、廢棄豬牛欄及露天廁所茅房,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筑,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燈;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體污染。

  6.“五清”:即“清漂浮物、清污染物、清障礙物、清淤泥、清違法建筑”。

  7.“四亂”:即“亂占、亂建、亂堆、亂采”。

  8.“雙區”:指“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9.“飛地經濟”:即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開發實現資源互補、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合作模式。

  10.“數字政府”:是指在現代計算機、網絡通信等技術支撐下,政府機構日常辦公、信息收集與發布、公共管理等事務在數字化、網絡化的環境下進行的國家行政管理形式。

  11.“粵省事”:是我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微信小程序,也是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重要成果,用戶通過“實人+實名”身份認證檢驗,即可在小程序通辦多項民生服務事項。

  區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秘書處                   2020年6月 9日印發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del id="hnwhh"></del>

  1. <th id="hnwh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