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是城市生態的理想調節器,城市只有具備一定結構和規模的綠地才可以維持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建設生態城市已成為陽江城市發展的理想模式,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平衡,就必須把城市生態效益放在首位。
⊙規劃目標
通過綠地系統的合理布局,以市域森林和城區片林相結合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和優美的城市綠化景觀,把我市建設成為“兩江穿城過,綠水青山滿城郭”的“綠色江城”。
力爭在2010年,達到省級園林城市標準,2013年,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水平,在遠期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水平。
⊙市域綠地系統規劃結構
形成“一區、五心、五帶”的市域綠地空間布局框架,將城市融入到一個碧水藍天、青山環繞、滿目清翠的自然生態體系之中。
“一心”是指陽江中心城區,是由漠陽江生態綠帶、那龍河生態綠帶、聯湖綠帶及北甘嶺共同圍合而成的生態綠心。
“五區”分別指龍高山、豐頭河、羅琴山構成的西部生態區;漠地垌水庫、北甘嶺、馬山、東岸嶺、上水水庫構成的北部生態區;東湖水庫、崖鷹山、夏水水庫、計腦山、大頭山、大嶺背水庫構成的東部生態區;寶山生態區;海陵島海域生態區。
“五帶”指沿漠陽江東江形成的城市綠帶;沿漠陽江西江形成的自然河岸生態綠帶;沿那龍河形成的自然河岸生態綠帶;共青湖、大金山水庫、獨田水庫和鴛鴦湖以綠地相聯,形成的湖岸生態綠帶;沿南部海岸線形成的自然海岸生態綠帶。
⊙主城區綠地分類規劃
公園綠地規劃 今年底人均公園綠地10.5平米
根據主城區公園綠地人均面積規劃指標的要求,到2010年主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5平方米,應有公園綠地面積472.5公頃;到2013年主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3平方米,應有公園綠地面積617.2公頃;主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到2020年要達到14.7平方米,應有公園綠地面積為913.8公頃。
到2020年,主城區的公園綠地將分五個類型——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帶狀公園、街旁綠地。規劃綜合公園面積290.6公頃,包括世紀公園、發王山公園、南山公園、鴛鴦湖北湖環湖公園(含葫蘆山)、交椅山公園、共青湖公園、頓砵山公園、中洲公園、長洲公園。
社區公園面積30.09公頃,設于居住區內或附近,以2-5公頃為宜,小區綠地按人均不低于1平方米、且集中綠地總面積不低于4000平方米設置。
專類公園面積233.1公頃,規劃專類公園11個,新增加的專類公園有7個,包括金山植物公園、大放雞植物園、文筆山公園、氣象山公園、石覺公園、半島音樂廣場、獨洲體育公園。
帶狀公園面積344.07公頃和街旁綠地面積7.9公頃。主要沿城市街道、河流、堤防等設置。在舊城區,綠地少,規劃因地制宜布局占地相對較小、布局靈活分散的帶狀公園和街旁綠地。
防護綠地規劃 高壓走廊下設置綠化帶
沿公路、高速公路、快速干道、鐵路、高壓走廊、河岸以及城市組團之間、工業區與生活區之間和其他容易引起環境污染的設施周圍建設防護綠地。
城區內城市干道規劃紅線外兩側建筑的防護綠化帶寬度每側不少于50米。城市快速干道兩側的綠化防護隔離帶寬度為20-50米。
城市外圍高速公路的兩側進行防護綠地的建設,以防止噪聲和汽車尾氣污染。高速公路每側控制50-200米寬的防護綠帶。鐵路沿線兩側隔離綠化帶寬度各不少于50米。
穿過城市用地的高壓走廊下設置安全隔離綠化帶。
二、三類工業區外圍應營造衛生隔離帶,寬度在30米以上。
道路附屬綠地規劃 紅線寬度50米以上道路綠地率超30%
按照《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的規定,紅線寬度大于50米的道路,其綠地率不得少于30%;紅線寬度在40-50米的道路,其綠地率不得少于25%;紅線寬度小于40米的道路,其綠地率不得少于20%。現狀道路尚不能完全達到上述規范中指標要求的,應在今后的道路改造中全力達到規范中的標準。
居住區附屬綠地規劃 新建居住區綠地率要超過35%
按照居住用地在主城區內分布的不同區位條件,對居住用地內(不含居住區公園)的綠地實行不同的控制要求:屬舊城改造的居住用地,綠地率控制在30%以上,新建居住區綠地率控制在35%以上;結合住宅區推行物業管理和小區綜合整治,積極開展園林式居住區的達標活動,提高現已建成住宅區的綠化質量和景觀效果,挖掘潛力,擴大綠化面積,積極推行垂直綠化,改善住宅區綠化環境。
⊙近期建設重點
今年底七大公園綠化率75%以上
近期建設應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有一定綠化基礎的、用地現狀較為簡單的、因布局結構或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地區的公園和綠地。
增加發王山、南山公園、文筆公園等山體公園的投資,修建道路、給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改造現有植被風景林,增加各類游憩設施,加強公園的管理,初步發揮市級綜合公園的作用;大力加強放雞山森林公園(一期)、金山植物公園和氣象公園等專類公園的建設,體現陽江城市特有的景觀特色。
至今年底,金山植物公園、發王山公園、鴛鴦湖北湖環湖公園(含葫蘆山)、大放雞森林公園(一期)、交椅山公園、文筆山公園、氣象山公園綠化面積占總用地面積比例將達到75%以上。
⊙如何保證綠地系統的落實
“城市綠線”一經劃定不得侵占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作為指導全市綠化各項規劃與建設活動的總綱領,是屬于城市總體規劃層面的偏向宏觀控制的專項規劃,要保證綠地系統的落實,要在技術層面上依靠總體規劃以下各個層面的規劃的落實。嚴格執法的工作應貫穿到城市綠地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的每一個層次。綠地系統規劃一經審批,“城市綠線”即具有了法律效力。
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建設單位要將綠地設計方案同時報送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綠化工程竣工后,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要參加驗收,定期對現有建設項目的綠化實施情況進行核查,促使未達標的建設項目切實按標準補綠。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