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是陽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幸福追趕的關鍵時期。根據《陽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廣東省陽江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07-2020年)》和《中共陽江市委 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旅游業改革與發展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特制定《陽江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綱要》。
“十一五”期間,陽江市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旅游優先發展戰略,加強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項目建設,強化旅游行業管理和旅游宣傳促銷工作,提升旅游環境和旅游服務功能,樹立了城市旅游形象,有力地推動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旅游業成為我市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1、實施旅游優先發展戰略
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決定》、《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我省旅游業改革與發展 建設旅游強省的決定》等文件精神,我市相繼出臺了《中共陽江市委 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中共陽江市委 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旅游業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共陽江市委 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支持海陵島發展濱海旅游產業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陽江市鼓勵投資五星級及以上飯店的優惠及獎勵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溫泉資源勘查開發管理的意見》等一系列涉及旅游資源開發、引進投資、加強管理等方面的獎勵和管理措施,重點扶持、優先發展旅游業。
2、旅游經濟指標持續增長
“十一五”期間, 我市旅游業雖然受到汶川地震、南方冰凍雪災和“黑格比”強臺風等因素的嚴重影響,但旅游業依然保持增長的態勢。“十一五”期間,全市接待游客總人數合計2933.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59.4億元,年均遞增12.0%和15%。
3、旅游接待能力不斷提高
“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了陽江溫泉度假村、陽江碧桂園鳳凰酒店、陽春東湖國際大酒店、閘坡藍波灣等一批高檔次的旅游酒店。至2010年末,全市有星級飯店31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16家,二星級10家,星級酒店共有客房2842間,床位5910張。全市共有旅行社23家,其中國際社1家,國內社22家。
4、旅游項目建設和環境整治取得新進展
充分開發利用優勢資源,至“十一五”期末,我市建設了一批具有較強產業拉動和輻射作用、適應旅游市場需求、檔次高、特色鮮明的精品旅游項目,增強旅游業發展后勁。其中,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已經開館運營,升級完善了海陵島大角灣、陽東珍珠灣、沙扒海天度假區、凌霄巖等一批旅游區; 建設了陽江溫泉度假村、陽春春都溫泉、陽西咸水礦溫泉等高級溫泉度假區;開放了江南休閑園、鴻運山莊、陽春頭堡農家樂休閑基地、陽東雅韶福興休閑娛樂生態公園等鄉村旅游點。
“十一五”期間,以海陵島等為重點進行旅游環境整治和旅游市場整頓,逐步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營造了我市良好的旅游環境。成立市旅游協會,加強酒店評星和旅游行業人員培訓、設立旅游推薦單位,陽江市旅游業進入規范化管理軌道。
5、旅游規劃工作取得成效
我市充分發揮規劃在推動旅游業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引領作用,堅持規劃先行,有序開發,推動了全市五大旅游板塊形成和發展。完成了《陽江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07-2020年)》的修編工作,促進了各縣(市、區)旅游規劃的編制工作。其中,海陵島完成了《陽江市海陵島總體規劃(2010-2020)》、《海陵島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等,其他縣(市、區)也開展了本級旅游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
6、逐步打響了陽江的旅游品牌
每年舉辦系列旅游節慶活動,如旅游文化美食節、南海(陽江)開漁節、端午龍舟節、陽江風箏節、陽春高流墟等宣傳陽江旅游形象。同時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開展旅游宣傳,提升陽江旅游知名度。加強與省內外不同地區交流和合作,大力宣傳陽江旅游產品,引進客源,逐步樹立陽江市旅游新形象。
同時,通過爭創和打造品牌,“十一五”期末,陽江已擁有一批“國字號”旅游品牌:陽江—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大角灣—國家 AAAA 級旅游區;陽春春灣—凌霄巖—國家地質公園;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海陵島—“中國十大最美海島”、國家海洋公園;陽西縣—中國蠔鄉等。新建位于海陵島保存“南海I號”的廣東海上絲綢博物館,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文化“名片”。2007年3月,陽東縣評為廣東旅游強縣;2007年12月,陽春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1、 投資力度不足
陽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十一五”期間,旅游建設經費總體投入不足,景點建設滯后,高星級酒店不多,旅游配套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2、產品檔次不高
旅游業是陽江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旅游產品開發單一,規模小,旅游購物和娛樂不夠豐富,旅游設施建設檔次不高,導致旅游業低水平發展。
3、服務質量不盡人意
旅游業產業涉及面廣,旅游專業法規不夠健全,協調管理難度大;同時,勞動力成本上升,新就業人員培訓力度不足,旅游服務質量不盡人意。
4、宣傳促銷力度有待加強
旅游宣傳經費總體不足,部分縣(市、區)旅游宣傳資金缺乏,旅游宣傳促銷缺少長效保障機制。加上旅游宣傳聯動不夠,宣傳力度有待加強。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培育旅游精品為重點,以加強區域合作和構建現代旅游營銷體系為手段,以體制創新為動力,重點打造“浪漫銀灘、宋船古韻、溫泉之都、水墨陽江、休閑綠城”五大旅游品牌,重點推介“濱海休閑度假之旅”、“南粵精品文化之旅”和“南國藥膳之旅”等精品線路。抓住發展機遇,積極對接珠三角,融入粵西旅游一體化發展格局。
實施“旅游強市”發展戰略。在客源市場上依托珠三角,服務本地,連通港澳臺,立足廣東以及“9+2”地區,面向國內外;在建設上實行創新與鞏固結合,專題化與大眾化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結合,動態參與型與靜態休閑度假型結合,科學開發與生態保護結合,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地搞好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努力促進旅游產品創新升級;在發展方向上突出濱海沙灘、溶洞峰林、溫泉養生、海洋文化等旅游特色,把陽江旅游建設為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勝地。
根據陽江市旅游現狀,規劃建設旅游項目和接待設施,綜合考慮旅游業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努力把陽江建設成為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勝地。預測到2015年,陽江市接待旅游者總人數1300萬人次,年均增長率為12.3%,旅游總收入107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0%(附表1)。
根據陽江旅游景觀的特色、空間分布、區域組合和接待設施結構等,按“一個龍頭,一條風景帶,兩個中心,五大旅游組團和若干旅游路線”進行規劃布局。即以海陵島為龍頭;漠陽江為風景帶;以江城區(含高新區)為旅游組織主中心,春城為副中心,以南部海陵島濱海旅游組團、北部陽春巖溶地貌旅游組團、西北部陽春八甲生態旅游組團、東部陽東山海泉湖旅游組團、西部陽西山海風光旅游組團為五大旅游組團;自旅游中心向五大旅游組團輻射開發特色旅游路線。
(五)主題旅游線路
1、以海陵島為龍頭的陽江海濱風情度假休閑游。景點包括:閘坡大角灣、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十里銀灘、馬尾島、閘坡漁港、金沙灘等;陽東東平珍珠灣、玉豚山海濱公園、大澳漁家文化村;陽西月亮灣健康度假中心、陽西沙扒海天度假村、沙扒漁港、大洲村古村落等。
2、以春灣——凌霄巖國家地質公園為主的峰林溶洞觀光游。景點包括:凌霄巖、玉溪三洞、春灣石林、龍宮巖、魚王石、崆峒巖等。
3、以陽江溫泉資源為主的溫泉保健和南國藥膳休閑游。景點包括陽江溫泉、新洲沸泉、月亮灣健康度假中心、陽西咸水礦溫泉、塘口熱水溫泉度假村、陽春春都溫泉、陽春國際溫泉養生度假村、陽江鳳凰湖溫泉國際度假村、平岡溫泉度假村等。
4、以陽春山水和陽東東湖為主的自然生態休閑游。景點包括:陽春漠江魚王石河段、大河水庫、八甲仙湖、白水瀑布、陽春東湖公園、陽春鵝凰嶂生態景區、陽東東湖度假區、大八龍山自然生態保護區等。
5、以名優水果、花卉基地和海水養殖為主的農林、漁業休閑觀光游。景點包括陽春馬水桔基地、春城頭堡農家樂休閑基地、陽東莽山龍眼基地、紅豐菠蘿蜜生產基地、北慣青怡農場花卉基地、陽東雅韶福興休閑娛樂生態公園、閘坡漁排基地、陽西程村蠔紅樹林生態基地等。
6、以民俗、節慶、文化古跡為主的陽江文化游。景點包括:國際(陽江)刀具博覽會、南海(陽江)開漁節、旅游文化美食節、風箏節、龍舟賽、高流墟以及石覺寺、大垌山凈業寺、南國風箏場、雅韶十八座、張太傅景區、奇石館等。
7、以城市景觀、商貿購物和特色產品為主的城市觀光購物游。景點包括市區鴛鴦湖南國風箏場、風箏展覽館、陽春東湖廣場、陽江市區文化商業街、十八子購物商場、國之瑰寶工藝博物館、高新區工業旅游示范點、閘坡旅游文化商業街、陽春根雕雅石街等。
8、以“山海兼優——食在陽江”為主題的陽江美食游。包括品嘗閘坡、東平、平岡、程村、沙扒等地陽江海味海鮮;品嘗江城豬腸碌、炒米餅、白沙鵝飯、崗美臘鴨、春砂排骨、陽春牛雜、凌霄豬手,三甲切粉、永寧狗仔豆、八甲嘜等陽江特色美食。
2011年至2015年是陽江實現旅游市場戰略目標的重要時期,“十二五”期間,加快各項旅游基礎設施建成,進一步建設一批高品位的旅游景區景點,重點是“海、山、泉、湖”等板塊,為陽江旅游大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1、江城區
江城區是陽江旅游組團的主中心。漠陽江從江城區穿過,形成一江春水向南流的優美形態。“十二五”期間,加強石覺寺、金山植物公園、鴛鴦湖公園、陽江市金朗島海洋生態度假區、陽江市世潤王洲樂園及等項目建設。增加旅游文化、娛樂、休閑、購物廣場等設施建設,加強“一江兩岸”風景帶建設,搞好城區旅游環境。
(1)石覺寺
位于陽江市區南邊的漠陽江東南岸。搞好石覺寺周邊環境綠化、美化、凈化,加強旅游交通設施和佛教旅游文化設施建設。
(2)金山植物公園
金山植物公園位于陽江市區東北郊區,總面積721.4畝。公園植被覆蓋90%以上,有南洋杉、大葉桃花心、樟樹等珍貴樹種。根據其特點,規劃將公園打造為區域內高水平的自然生態旅游休閑景區。旅游接待區用地面積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
(3)鴛鴦湖公園
鴛鴦湖公園位于陽江市區鴛鴦湖畔。加強環境規劃改造和管理,建設環湖生態景點、環湖綠道,風箏文化裝飾和噴泉等景點,完善各種旅游功能。
(4)陽江市金朗島海洋生態度假區
位于陽江市金郎島對岸村南部,傍有陽江舊八景美譽之一的“北津獨石”。擬投資建設占地面積3000多畝的原生態型的休閑度假旅游區。
(5)陽江市世潤王洲樂園
位于市區城南新區西側大王洲島。占地約750畝,擬建成一個包括園林式五星度假酒店,國際會議中心、度假別墅群、水上游樂中心等項目。
2、陽江高新區
充分利用陽江高新區溫泉、水庫、生態旅游資源和工業旅游資源,發展健康生態旅游、工業旅游、商務旅游等,重點建設陽江鳳凰湖國際溫泉度假村、平岡溫泉度假村、銀田水庫旅游區、高新區工業旅游示范區等項目,挖掘當地特色美食和海港文化資源,增加旅游配套設施和旅游服務功能,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
(1)陽江鳳凰湖國際溫泉度假村
位于陽江市崗僑工業區西南側的漠陽江畔,面積9530畝。度假村內溫泉水溫達85.9℃,溫泉開采量為7418m3/天,含有氟、鋰、偏硅酸等多種礦物質。溫泉傍的漠陽湖水庫湖水面積3300畝,水深6—18米,環湖山丘膠林連片。規劃開發為生態旅游度假村,建設溫泉療養中心,溫泉酒店、別墅山莊、購物商場、風情表演中心等。
(2)平岡溫泉度假村
項目位于高新區平岡鎮西南,占地約1000畝,依托平岡百祿咸水溫泉地熱資源和良朝冷礦水資源,建設熱冷泉康體養生、體育文化娛樂區、園林區、別墅區休閑和服務中心等,建成集休閑、度假、康體療養于一體的AAAA級旅游區和五星級酒店旅游度假區。
(3)銀田水庫旅游區
項目位于高新區銀田水庫區,銀田水庫生態環境優越,空氣清新,交通便捷。規劃建成高新區生活配套設施、企業總部經濟區、教育培訓及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等。
(4)陽江高新區工業旅游示范區
發揮高新區是海陵島旅游通道和工業發展主陣地的區域優勢,高起點規劃建設工業旅游示范區。選擇陶瓷刀、空調、服裝鞋帽、古典家具制作和展覽等,建設工業旅游示范“窗口”。加強旅游要素和旅游環境建設,建立旅游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旅游綜合服務。
3、海陵島
海陵島是我市旅游業發展的龍頭和重要載體,旅游區域整體布局實施“一心一軸一環五區”規劃:一心:即游客服務中心。一軸:海陵大道(海陵大橋——銀灘)旅游景觀軸。一環:連接螺州公路、太傅公路、海濱公路,形成全島旅游交通環線。五區:島東歷史文化旅游區、島西大眾休閑度假區、島南國際度假集聚區、島北濱海生態休閑區和島中山地生態休閑區。加強十里銀灘西區項目、馬尾島國際休閑中心、張太傅景區、三山島國際高級旅游度假區、十里銀灘旅游區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搞好“南海Ⅰ號”配套設施建設,豐富大角灣景區旅游內涵。通過科學開發,把海陵島建設為“廣東黃金海岸陽江濱海旅游開發示范區”。
(1)十里銀灘西區項目
該項目占地2750畝,規劃建設包括4家五星級國際度假酒店、一個生態體育公園、俱樂部等設施的高端旅游休閑度假區。
(2)馬尾島國際休閑中心
該項目位于海陵島西南部,規劃建設主題鮮明的五星級酒店,配套建設酒店會所、休閑度假、娛樂康體設施和高級別墅和公寓、培訓中心、蛋家文化風情村、海濱浴場等,開發建成國際休閑度假中心。
(3)張太傅景區
項目位于海陵島東。以太傅廟等歷史文化內涵為背景建設人文景觀。規劃旅游建設用地面積150畝。
(4)三山島國際高級旅游度假區
項目位于十里銀灘東段。利用本地文化、生態等資源,建設國際游艇俱樂部、五星級酒店、度假公寓、水療中心及旅游、文化、體育等配套設施,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度海濱旅游度假區。
(5)十里銀灘旅游區
項目位于海陵島南面十里銀灘中段,規劃建設一座五星級酒店、一個會展中心、水上休閑度假和娛樂設施,改造十里銀灘宋城原有設施。
4、陽春市
陽春市是我市旅游組團副中心。享有“百里畫廊、水墨陽春”之美譽,承擔陽江市北部地區旅游綜合服務功能,“十二五”期間,加強春灣——凌霄巖國家地質公園、陽春高流墟民俗文化村、陽春國際溫泉養生度假村度假村、陽春鵝凰嶂生態景區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
(1)春灣——凌霄巖國家地質公園
位于廣東省陽春市北部,主要有地質遺跡景觀,包括巖溶地貌、新構造活動遺跡、斷裂構造遺跡,古人類洞穴遺跡等。規劃建設凌霄旅游文化廣場、春灣影視城、“五星級”喀斯特酒店、農業觀光園、風情街、旅游購物步行街等項目;規劃改善凌霄巖至玉溪三洞交通條件,美化環境,提高旅游設施檔次,完善旅游接待設施等。
(2)陽春國際溫泉養生度假村
位于崗美鎮黃村,規劃建設集星級酒店、餐飲、會議、度假、養生等高端休閑功能于一體的國際級溫泉養生度假村。項目有商務酒店、溫泉水療中心、生態體育運動區、濱水休閑區等。
(3)陽春高流墟民俗文化村
位于陽春市東郊。以每年農歷五月初四商人沿陽春高流河擺賣竹器、藤編、木制品等‘千年古墟’文化內涵為背景,與附近的魚王石景點協調開發,規劃建設為集觀光、節會、休閑等于一體的旅游景區和特色購物長廊。
(4)陽春鵝凰嶂生態景區
景區位于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八甲鎮。景區包括八甲仙湖、瀑布、八甲生態旅游區等。規劃建設度假設施、瀑布觀賞、水上娛樂、湖濱觀光、科研探險等旅游項目。
5、陽東縣
陽東縣主要是山海泉湖風光旅游組團。加強東平旅游強鎮建設,規劃建設東平海濱旅游度假區、東湖旅游度假區、新洲沸泉山莊、陽東山水綠洲度假村等旅游項目建設,提升“暢游山海泉湖,領略漁家風貌”旅游功能。
(1)東平海濱風情小鎮
搞好東平鎮旅游發展規劃,突出濱海觀光、新能源基地觀光、漁家風情觀光、文化觀光旅游特色,整合東平自然景點和人文旅游資源,把東平鎮建設成為一定知名度的海濱風情小鎮。
(2)東平海濱旅游度假區
完善東平濱海旅游賓館酒店、度假別墅、旅游娛樂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星級酒店、文化廣場,完善玉豚山海濱公園、大澳漁家文化村基礎設施。
(3)東湖旅游度假區
位于陽東縣那龍鎮,占地面積21平方公里,其中湖面8平方公里,庫容1.27億立方米,青山綠水,湖中108個小島星羅棋布。規劃建設古典園林度假村、療養中心、娛樂中心、生態觀光果園等。集旅游、會議、商務、休閑、度假、文化娛樂、養生于一體。
(4)新洲沸泉山莊
位于陽東縣新洲鎮。沸泉水溫高達103℃,流量22.7升/秒,氡含量381埃曼,二氧化碳含量為100mg/L,是罕見的大型優質偏硅酸氡泉。規劃建設溫泉酒店、別墅、溫泉療養中心、購物商場等,建設好旅游配套設施。
(5)陽東山水綠洲度假村
項目位于陽東縣合山鎮。規劃建設會議酒店區、水上休閑活動區、健康理療中心區、度假別墅區、山水公園和特色風情街等。
6、陽西縣
陽西縣主要是山海風光和溫泉旅游組團。規劃建設陽西休閑美食基地、旅游服務中心和旅游特產購物中心等,繼續建設完善咸水礦溫泉山莊、大垌山風景區,加快月亮灣健康度假中心、陽江(程村)紅樹林生態旅游區、里坪桃源度假村、塘口熱水溫泉度假村、沙扒濱海風情美鎮等旅游項目建設。
(1)沙扒旅游風情美鎮
依托月亮灣、海天度假村、青洲島和書村田園風光、漁港風情、北額山嶺景觀等資源,開發銀灘、天然浴場、海上游樂、療養保健等旅游項目,著力把沙扒鎮打造成為具有亞熱帶風情的宜居濱海風情美鎮。
(2)月亮灣健康度假中心
項目位于陽西縣沙扒鎮月亮灣海灘。月亮灣海灘長6.5公里,寬約120米,沙質優良,海水清潔;儒洞咸水溫泉日出水量2300噸以上。把月亮灣與附近的儒洞咸水溫泉資源綜合開發,建設海濱醫療保健中心、旅游度假設施、星級酒店、溫泉會所、別墅等配套設施。
(3)大垌山風景區
位于陽西縣城西方北約五公里的大垌山。景區內凈業寺有大小緬甸白玉石佛像1萬多尊,稱“垌山萬佛”,是陽江十景之一。規劃建設賓館酒店、人文景觀、旅游休閑接待設施等。
(4)塘口熱水溫泉度假村
位于陽西縣塘口鎮東面3公里熱水村,溫泉資源豐富,有6處溫泉群,屬于硫磺礦質溫泉。規劃建設療養休閑型熱水溫泉度假村,建設高星級賓館和旅游接待設施。
(5)里坪桃源度假村
項目位于有“陽江屋脊”之稱,海拔1337米的鵝凰嶂南麓。里坪村清代的古村,擁有寬闊的山間小平原,形成冬暖夏涼小氣候。規劃依托里坪古村落風貌保存完好,建設具有桃源意境的里坪桃源度假村。
(6)陽江(程村)紅樹林生態旅游區
位于陽西程村洋邊海,建設項目有紅樹林藝術廣場、藝術長廊、科普展廳、觀景棧道長廊、水上休閑吧、了望塔、特色餐廳、游客接待服務中心等。
進一步提高對發展旅游業重要性的認識,認真貫徹上級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和《中共陽江市委、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旅游業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把陽江市旅游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重點,從多方面形成支持旅游業發展的合力,統籌協調解決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體制,強化各級旅游行政管理職能。形成全方位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機制,在財政扶持、城市規劃、旅游項目用地、旅游人才培訓等方面提供保障和便捷服務;在用電、用水和稅費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在旅游配套設施和旅游交通設施建設等方面優先考慮旅游業發展的需求,促進旅游賓館飯店、購物和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旅游功能,促進陽江市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首先,在財政許可的情況下,逐年增加財政經費投入。其次,發揮財政扶持資金的導向作用,引導各類資金增加對旅游景點、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和旅游宣傳、旅游商品(紀念品)研發等投入。同時,實行旅游項目融資多元化機制,開展招商引資,建設一批重點旅游精品項目,努力營造旅游發展大環境。
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原則,按照旅游項目建設與自然景觀、人文環境相協調要求,認真實施《廣東省陽江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7——2020)》,加快陽江市旅游資源開發。推動全市各縣(市、區)搞好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各縣(市、區)的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要與全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相銜接。
搞好陽江市山、海、泉、湖等旅游資源開發,構建好旅游景觀體系,推進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構建陽江“浪漫銀灘”、“宋船古韻”“ 溫泉之都”、“水墨陽江”、“休閑綠城”五大旅游特色品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大力搞好“游”、“購”“娛”旅游項目和特色文化設施建設。加大投入,突出重點,搞好陽江市旅游商品(紀念品)的研究開發和銷售,完善餐飲、商貿、購物、交通、接待、咨詢、誠信保障等服務體系。
根據我省加快旅游業改革與發展、建設旅游強省的要求,加快陽江市作為廣東省旅游綜合改革示范市建設步伐,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推動濱海旅游開發作為廣東省“黃金海岸”的示范區。加大海陵島項目建設力度,力爭把海陵島打造成為著名的國際濱海旅游休閑島。
1、強化旅游整體形象宣傳。精心設計陽江市的旅游宣傳口號、旅游標志、精品旅游產品和旅游線路開展宣傳。通過媒體宣傳、商務展覽、賽事、慶典、網絡等形式和地鐵、高速路進出口等位置整體宣傳陽江旅游形象,營造陽江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勝地的氛圍,擴大陽江旅游客源市場。
2、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設。加強旅游信息平臺建設,完善陽江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將全市旅游資源進行信息化展示與營銷,在游客集中地設立中英文旅游電子信息觸摸屏,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務。
3、舉辦豐富的旅游節慶活動。組織好陽江旅游文化美食節、國際風箏節、陽江龍舟節、開漁節、大型體育比賽和國際刀剪博覽會等活動,讓旅游與文化、體育、飲食、商貿相融合,拓展陽江市旅游業豐富的內涵和活力。
4、大力開展專項旅游促銷活動。積極組織參加省內外地區旅游交易會、推介會、業務洽談會,大力開展專項旅游促銷活動,高效開拓境內外客源市場。
強化旅游管理職能,加強旅游市場指導、監督、服務。健全游客咨詢、投訴、救援、服務等機制,促進旅游管理規范化、法制化。加大旅游聯合檢查執法力度,從嚴打擊旅游行業無照(證)經營、強買強賣、價格欺詐、違約失信等行為,維護旅游市場合法權益,大力倡導誠信、守法經營。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強化旅游安全管,提高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防止各類旅游安全事件發生。
建立以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為基礎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全市旅游從業人員基礎教育和培養。組織多種形式的在崗培訓教育,培養旅游管理人才和一線技能型人才。規范旅游企業人才管理,逐步完善健全從業人員資格評定、激勵、保障等機制。加強旅游行業自律,促進旅游從業人員規范化管理。
合理引導社會各階層利用假期、黃金周等法定假日開展休閑旅游活動;支持誠信經營、價格優惠、服務質量好的旅行社、景區等旅游企業開展國民休閑旅游服務活動。大力開發獎勵旅游、福利旅游等產品,鼓勵旅游企業對參與國民休閑旅游的特定群體給予優惠和優質服務。創建完善國民休閑旅游環境,建設示范基地,推動旅游企業建設休閑旅游驛站、休閑旅游綠道、體育健身產品,著力打休閑旅游品牌。
積極主動對接和融入珠三角,加強與粵西地區、兩廣十市及境內外重點地區旅游交流與合作。通過網站、友好城市、交流活動、宣傳促銷等形式,促進我市與其他地區旅游合作,從而實現資訊互通、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協調管理、利益雙贏的大發展格局。
陽江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主要指標預測
項目 年 期 |
2010年 |
2015年 |
|
1 |
旅游總收入(億元) |
42.7 |
107 |
年均增長率(%) |
15 |
20 |
|
旅游增加值(億元) |
18 |
44.9 |
|
2 |
接待海內外旅游者(萬人次) |
726.62 |
1300 |
年均增長率(%) |
12 |
12.3 |
|
國內(萬人次) |
721.3 |
1290 |
|
海外(萬人次) |
5.3 |
10 |
|
3 |
星級賓館(座數) |
28 |
45 |
4 |
旅行社(家) |
24 |
33 |
陽江市“十二五” 重點旅游項目建設
分區 |
時期(2011—2015年) |
江城區
|
1、石覺寺 2、金山植物公園 3、鴛鴦湖公園 4、陽江市金朗島海洋生態度假區 5、陽江市世潤王洲樂園 |
高新區 |
1、陽江鳳凰湖國際溫泉度假村 2、平岡溫泉度假村 3、銀田水庫旅游區 4、陽江高新區工業旅游示范區 |
海陵島 |
1、十里銀灘西區項目 2、馬尾島國際休閑中心 3、張太傅景區 4、三山島國際高級旅游度假區 5、十里銀灘旅游區 |
陽春市 |
1、春灣——凌霄巖國家地質公園 2、陽春國際溫泉養生度假村 3、陽春高流墟民俗文化村 4、陽春鵝凰嶂生態景區 |
陽東縣 |
1、東平海濱風情小鎮 2、東平海濱旅游度假區 3、東湖旅游度假區 4、新洲沸泉山莊 5、陽東山水綠洲度假村 |
陽西縣 |
1、沙扒旅游風情美鎮 2、月亮灣健康度假中心 3、大峒山風景區 4、塘口熱水溫泉度假村 5、里坪桃源度假村 6、陽江(程村)紅樹林生態旅游區 |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