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陽江市外經貿“十五”規劃執行情況和“十一五”發展規劃
來源:本站 時間:2008-10-15 15:54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一、“十五”規劃執行完成情況

  “十五”計劃期間,我市外經貿經濟發展較快,各項工作指標按計劃完成得較好。

  (一)外貿隊伍不斷壯大,已形成大經貿格局。“十五”期間,全市已形成了由國有、集體、外商投資和民營企業組成的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大經貿”格局。全市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由“十五”初期的79家發展到20056月的213家,“三資”企業287家。國有企業逐步減少,2001年有62家,2005年減少到24家,占全市進出口企業總數的11.5%。民營企業發展迅速,由2001年的49家增至20055月的176家,占全市進出口企業總數的84.6%。民營企業自營進出口業務不斷拓展,成為擴大出口的新增長點。

  (二)外經貿出口穩步增長。“十五”期間,外貿出口逐年增長,累計出口27.46億美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7.75%,年均增長11.6%2004年出口額達歷史以來的最高點,達8.4億美元,同比增長22%。預計2005年的出口額將達9億美元,同比增長7%

  (三)出口產品仍以傳統出口產品為主,水產品成為出口的新亮點。2000年全市主要出口產品以服裝及衣著附件、刀剪、餐具、家具、鋼鐵制品等為主;2004年主要出口產品為刀、剪、鉗等小五金制品、水產品及其制品、家具等。水產品是出口的新增長點。

  (五)利用外資發展較快。實際利用外資在2002年首次突破1億美元,2003年最高達到13256萬美元。2001年至20055月,全市累計利用外資項目196個,比“九五”期間增長39%;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累計58182萬美元,比“九五”期間增長188.9%;實際利用外資如按舊口徑統計比“九五”增長138.19%

  “十五”期間,我市外經貿工作雖然進展迅速,取得了較大的變化,但還存在不少困難和不足之處。一是現行的外經貿體制和機制與形勢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國有外貿企業體制、機制滯后。二是外貿出口方式有待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出口商品和市場結構不合理,出口商品大多處于價值鏈的低端,附加值、利潤率都比較低,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自有品牌和營銷體系缺乏,熟悉國際慣例的經營管理人才不足。一些企業存在惡性競爭、經營混亂等現象。三是招商引資后勁不足,水平不高。專業化、市場化招商和建立招商網絡進展不快,引進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大企業投資少。

  二、“十一五”外經貿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一)我市外經貿“十一五”發展思路

  “十一五”期間,我市外經貿工作必須堅持抓落實,重提高,促轉變,求發展,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把握“兩個關鍵”、優化“三個結構”,突出“四個重點”的思路,努力實現各項目標任務。“兩個關鍵”:要把握提高吸收外資規模和質量的關鍵,把握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關鍵。優化“三個結構”:在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同時,優化出口主體、出口商品、出口市場、出口貿易結構,推進外貿出口從低附加值、貼牌生產出口為主向高附加值、自有品牌出口為主轉變;在繼續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的同時,優化利用外資,從傳統制造業為主向先進性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轉變;在努力擴大境外投資規模的同時,推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從承包工程合作為主向直接投資發展中國家境外加工貿易、合作開發資源能源為主轉變。突出“五個重點”:重點抓好引進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大企業的大項目投資;重點抓好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工作;重點抓好招商引資園區載體建設;重點抓好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傳統大宗產品和自有品牌產品以及民營企業的出口;重點抓好加快港口經濟發展,加快陽江保稅物流中心和陽江港物流基地的建設。

  (二)主要發展目標

  十一五”時期的奮斗目標是:出口規模和利用外資要大幅增長,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大力發展臨港工業,打造臨港、臨海工業基地和現代物流配送基地。

   1、出口規模發展目標:“十一五”計劃期間,外貿出口(以2005年的9.4億美元為基準)年均遞增8%~12%,到2010年出口總值達13.81億美元~16.57億美元20062010年累計出口59.55億美元~66.88億美元。三資企業和加工貿易出口要超過一般貿易出口的增幅。

  2、利用外資規模發展目標:“十一五”計劃期間,實際利用利用外資(以2005年的7200萬美元為基準)年均遞增20%~25%,到2010年達1.79億美元~2.20億美元20062010年實際利用外資累計6.43億美元~7.39億美元

  3、貨物、技術服務出口發展目標:按照入世后的形勢和發展大經貿的趨勢,“十一五”時期我市在繼續擴大貨物出口的同時還要大力拓展生產要素商品和無形商品的出口,逐步形成以傳統貨物出口為主與技術、勞務、信息等兼容的全新出口結構、出口將跳出傳統單一貨物市場的范圍。

  1)貨物出口努力爭取基本實現粗加工低附加值產品向深(精)加工,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制成品出口的“第二轉變”,依靠科技的不斷更新進步,提高出口貨物的技術含量,推動出口向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根據我市當前的技術狀況,“十一五”時期我市出口貨物商品的發展次序將是:輕工工藝品、紡織品、機電產品、水產口、土畜產品、化工礦產品、糧油食品。

  2)“十一五”期間,要通過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引進人才來帶動和發展我市的科技產業,想方設法擴大技術出口。要抓住實施CEPA,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帶來的機遇,加強與港澳等地的合作,拓展勞務輸出。

  4、出口市場發展目標:繼續實施全方位出擊,突出重點的多元化區域市場戰略。“十一五”期間,要繼續鞏固和發展港澳臺市場作為拓展其他市場的基礎,重點拓展日本、西歐和美國等發達地區,穩定發展俄羅斯東南亞、南美等市場,積極開拓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通過多元化市場戰略的實施,逐步減少對港澳市場的依賴,不斷提高遠洋貿易出口在出口中比例。

  (三)實現“十一五”計劃的主要措施

  1積極擴大招商引資,著力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利用外資與我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引進技術和促進出口結合起來,合理引導外資投向,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引資重點是有實力的大企業和發達國家資本,進一步拓寬外商投資領域,以吸收直接投資為重點,拓展利用外資渠道,促進各類企業更有效地利用外資。堅持把招商引資與推進新型工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相結合,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資本流動加快的機遇,積極擴大我市招商引資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水平。

  1)宣傳推介陽江,提高陽江知名度

  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國際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媒體,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宣傳推介活動,使更多的外商了解陽江,認識陽江,投資陽江,提高陽江的社會知名度。要利用企業宣傳、旅游宣傳、重點項目做好推介陽江工作,通過舉辦各種招商推介活動,“走出去”、“請進來”,開展專題推介活動,宣傳推介陽江的區位優勢、土地資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港口和海洋資源優勢、旅游資源優勢、林木和南藥資源優勢、重大項目建設優勢和投資優惠政策優勢,吸引外商到我市投資

  2)積極營造招商引資新增長點

  一是加強引資載體建設,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利用我市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與珠三角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搞好我市引資載體開發建設。要加快共建產業園區的步伐,整合土地資源,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充分調動各鎮招商引資的積極性,推動招商主體下移。加強我市各類園區的建設,尤其是重點把省級工業開發區建設好。

  二是加快重大項目招商和積極開展產業招商。要把大項目招商作為當前招商工作著力點,發揮大項目的“頭羊效應”和“族群效應”,拉動招商引資快速增長。要充分利用臨港資源優勢,吸引境外技術先進、資金雄厚的大型跨國石油化工企業投資設廠,主動承接國內外需要轉移的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和石油戰略儲備倉庫,發展大型機械裝備制造業,發展“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臨港加工業,吸引和承接國內外大型加工貿易企業的產業轉移,打造陽江物流配送基地。

  三是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狠抓以減少審批事項、降低收費門檻、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優化服務質量為重點的投資軟環境的整治力度,全力打造招商引資的軟環境優勢。減少收費項目,降低營商成本。轉變機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簡化辦事程序,壓減行政審批時間,維護社會穩定,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穩定的各類犯罪活動,建設“平安陽江”,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會氛圍和社會環境。

  2、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力度

  要進一步打響“中國刀剪之都”的品牌,通過建設大規模的原材料生產基地,打造中國五金刀剪產業基地。充分利用和發揮陽江作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第一經濟腹地的區位優勢,以及我市自然生態資源、勞動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采取優惠政策措施,著力抓好招商引資,按照“政企聯動、群專結合”的方針,完善招商引資,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努力吸引國內外大財團、大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到我市落戶發展,爭取吸收外資有新突破和新發展。要繼續引導和鼓勵外資投向我市的資源加式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積極吸引和承接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建材、鋁材、五金制品、家具、制鞋、服裝、玩具、皮革等產業向陽江轉移,形成更具特色的工業體系。

  3、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

  1)切實落實好出口退稅政策,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加強協調,積極做好退稅新機制的應對工作。引導和鼓勵出口企業盡量組織本地生產的產品出口,對重點企業進行指導,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緩解出口退稅新機制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各縣(市、區)要從維護政府的公信力和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在預算中安排好出口退稅資金,保證及時、足額支付,保護企業出口的積極性,避免再產生新的拖欠,保持出口穩定增長。

  2)積極優化出口結構,提高出口效益。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深入實施科技興貿、名牌帶動戰略,堅持以質取勝,大力培育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自有品牌的產品出口,做大做強現有名牌出口產品,增強帶動出口的能力。要扶持我市五金刀剪出口基地建設,努力擴大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傳統大宗商品、名優特色產品和農產品出口。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積極吸引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企業到我市。進一步優化出口市場結構,鞏固和擴大港澳、東南亞等傳統出口市場,多形式、多渠道深度開發歐美日等主要出口市場,大力開拓南美、中東、俄羅斯等新市場,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優化經營主體結構,加快推進國有外經貿企業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對外貿易法》,支持民營出口企業發展,引導民營企業向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規范化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實施“跨越戰略”,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依托,加快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快步進入以高新技術投入為重點的新興產業。

  4、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提高我市外經貿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一方面,加大引導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的力度,加強服務與管理,推動我市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投資;另一方面,加大對重點市場開拓的力度,進一步加強與港澳的經濟技術合作;組織企業到東盟有關國家開展經貿活動,擴大投資和合作開發資源。

  5、加強與港澳、東盟等區域經濟合作,拓展外經貿發展空間

  不斷提升與港澳臺經濟合作水平,抓住實施CEPA機遇,按照“前瞻、全局、務實、互利”的合作原則,積極推進我市與港澳合作。推進與港澳聯合開拓市場、聯合招商,引導港澳企業到我市投資。重點加強物流、旅游、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合作。主動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充分發揮華人華僑的巨大潛力和優勢,著力宣傳、推介陽江的投資營商環境、企業和名牌產品,促進相互投資、貿易和合作。

  6、加強各類人才培訓工作,提高外經貿人才素質

  加快各類涉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各種方式加快人才的培養、引進,以適應“入世”后外向型經濟發展和競爭的需要。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搞好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推動外來投資企業與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的合作,構建企業與院校合作交流的平臺,形成穩定的人才和勞動力供應渠道。

  7、抓緊做好入世后過渡期的有關工作,提高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

  積極主動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提高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充分運用WTO規則,抓緊建立我市重點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分析預警系統,不斷完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工作機制,引導企業快速反應,提高應對能力。加強和防范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反傾銷知識的培訓與宣傳工作,提高企業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發展和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同時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加強管理和行業自律,防止低價競銷,惡性競爭。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del id="hnwhh"></del>

  1. <th id="hnwh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