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陽江市畜牧業“十一五”規劃
來源:本站 時間:2006-10-11 16:00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力爭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翻的奮斗目標,根據這個奮斗目標,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速我市畜牧業經濟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依據我市資源優勢,立足我市實際情況,特制定我市“十一五”畜牧業發展規劃。

  一、畜牧業發展的現狀

  (一)基本情況:

  1、“十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從我市的實際出發,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大力推廣畜禽良種和先進技術,加強動物防疫工作,發展具有陽江特色的畜牧業,使之逐步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促進全市畜牧業的穩健增長,既豐富了人民生活,又增加了農民收入,還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2004年全市畜牧業總產值24.19億元,(現行價)比2001年增長19.63%(下同);肉類總產量11.93萬噸,增長16.39%,其中豬肉、牛羊肉、禽肉產量分別為8.06、0.64、2.49萬噸,增長14.49%、22.8%、19.14%。禽蛋產量8090噸,增長5.1%,出欄肉豬113.73萬頭,增長21.21%,生豬存欄125.78萬頭,增長10.68%其中母豬15.46萬頭,增長了19.21%,家禽出欄1821.56萬只,增長16.00%。

  2、畜牧業生產已從長期短缺進入到結構性、周期性過剩與短缺并存的時期,市場需求已成為影響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間我市畜牧業生產呈以下幾個特點:

  (1)兩個主導產品,瘦肉型豬苗及肉豬和優質肉鵝與鵝苗已成為我市畜牧業發展的支柱產業。占整個畜牧業經濟80%以上。并已發展成為優勢產區,其中2004年陽春市被省養豬協會評為“全省豬苗之鄉”,我市出欄鵝苗也占全省總量1/3。

  (2)規模飼養已漸成主流,2004年全市共有肉豬規模飼養戶1856戶,年出欄肉豬30.94頭,占全市出欄肉豬28.9%,母豬規模飼養戶1610戶,存欄種豬5.49萬頭,占全市母豬存欄量的36.6%,有種鵝規模飼養戶2516戶,其存欄種鵝47.313萬只,占全市種鵝存欄量80.1%,肉鵝規模飼養戶1322戶,出欄138.01萬只,占總出欄數46%,肉雞規模飼養戶2192戶,年出欄肉雞199.14萬只,占出欄肉雞的18%。

  (3)畜牧業生產實現了二個突破:一是肉豬出欄突破100萬頭。這說明肉豬飼養量在增加,出欄率在提高,是飼養技術水平提高的結果。二是母豬存欄突破15萬頭。

  (4)以流通促發展:全市現有豬苗販銷人員約3000多人,豬苗購銷點250多個,鵝苗購銷人員100多人,鵝苗集市有金郊鵝苗市場、合山鵝苗市場和程村鵝苗市場等。活禽購銷人員1400多人。這些販銷人員搞活了畜禽流通,在我市的豬苗、禽苗購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經驗

  “十五”期間,我市發展畜牧業的經驗主要有七個方面:一是政府重視發展畜牧業,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二是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引導農民按照市場的需要組織生產;三是充分發揮農民流通隊伍的作用,多渠道搞活畜禽流通;四是緊緊依靠科技進步,適應市場需要,不斷引進,推廣畜禽優良品種;五是立足本地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知名品牌瘦肉型豬和陽江鵝;六是實行區域化布局,基地化生產,發揮小群體大規模的優勢;七是狠抓動物防疫,為生產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存在問題

  “十五”期間,我市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動物疫情形勢日趨嚴峻,防疫壓力大,我市疫情來源復雜,病種多,隱患大,整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還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動物防疫機構經費不足,隊伍不穩,設施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威脅著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畜禽繁育體系建設尚未完善。到目前為止,我市僅有一個省級種豬場,一個二級種豬場。陽江鵝的繁育體系也還沒有建立起來。沒有種牛場、種鴨場、種雞場。遠遠不能滿足我市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3)品種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除瘦肉型種豬和陽江鵝發展較快外,其余的畜禽如牛、羊、兔、肉豬、肉雞、肉鴨、鴿、蛋禽都發展較慢。其存欄和出欄都比較少。每年需從外地調進肉豬30多萬頭。

  (4)缺乏資金扶持和相關政策措施。不少規模飼養戶擴大生產,貸款難。尤其是結構調整、畜產品安全、畜產品加工都缺乏產業政策引導、支持和典型示范。

  二、畜牧業“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最終目的,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對畜牧業工作的方針政策。從陽江的實際出發,依靠科技進步,繼續加強動物保護、畜禽良種繁育,飼料生產、畜產品安全、畜產品加工與流通、以及畜牧信息服務技術推廣等六大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優化結構,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畜牧業經濟,突出發展瘦肉型豬和陽江鵝,積極推進畜禽現代化養殖方式,提高畜產品產量和質量,為把我市建設成為廣東省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和畜牧強市而努力奮斗。

  三、畜牧業“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的發展目標

  根據十六大提出的奮斗目標,確定我市畜牧業“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的發展目標如下:

  (1)到2010年,全市畜牧業產值達到46.05億元,比2000年的18.42億元(現行價)翻1.25番,年均遞增9.60%。

  肉類總產量達到24.475萬噸,比2000年的9.79萬噸翻1.25番,年均遞增9.60%。

  其中豬肉:16.72萬噸,年均遞增9.33%;禽肉達到6.98萬噸,年均遞增10.01%;牛羊肉達到0.734萬砘,年均遞增11.66%;其它肉0.041萬噸。

  禽蛋產量達到1.645萬噸,比2000年的0.658萬噸翻1.25番,年均遞增9.60%。

  生豬飼養量達到482.106萬頭,比2000年的200.8776萬頭翻1.25番,年均遞增9.60%。

  生豬存欄量達到269.08萬頭,比2000年的112.118萬頭翻1.2番,年均遞增9.15%。其中母豬存欄量達到29.8萬頭,比2000年的11。9萬頭翻1.25番,年均遞增9.60%。

  肉豬出欄量達到221.9萬頭,比2000年的88.76萬頭翻1.25番,年均遞增9.60%。

  家禽飼養量達到5952.96萬只,比2000年的2289.6萬只翻1.3番,年均遞增10.03%。

  家禽出欄量達到3878.16萬只,比2000年的1469萬只翻1.32番,年均遞增10.19%。

  牛出欄量達到5.557萬頭,比2000年的2.1213萬頭翻1.31番,年均遞增10.11%。

  (2)到2020年:畜牧業產值達105.915億元,比2010年翻1.15番,年均遞增8.69%。

  肉類總產達56.2925萬噸,比2010年翻1.15番,年均遞增8.69%。

  其中豬肉37.112萬噸,年均遞增8.30%,禽肉達16.852萬噸,年均遞增9.21%,牛羊肉達到1.861萬噸,年均遞增9.75%,其它肉0.4675萬噸。

  禽蛋產量達3.7835萬噸,比2010年翻1.15番,年均遞增8.69%。

  生豬飼養量達1060.6332萬頭,比2010年翻1.1番,年均遞增8.20%。

  生豬存欄量達618.88萬頭,比2010年翻1.15番,年均遞增8.69%,其中母豬達68.54萬頭,比2010年翻1.15番,年均遞增8.69%。

  肉豬出欄量達到510.37萬頭,比2010年翻1.15番,年均遞增8.69%。

  家禽飼養量達13810.867萬只,比2010年翻1.16番,年均遞增8.78%。

  家禽出欄量達8997.331萬只,比2010年翻1.16番,年均遞增8.78。

  牛出欄量達12.795萬頭,比2010年翻1.15番,年均遞增8.69%。

  (3)到2010年,畜牧業生產在提高產量同時,不斷提高畜產品質量,通過畜禽良種工程的建設,使我市畜禽良種比例要達到90%以上,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加強畜禽疫病防治,使畜禽疫病得到進一步控制,死亡率比目前下降50%-60%,全面啟動畜產品的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食用安全的畜產品,加快社會化服務體系、技術推廣體系、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最終目的,使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為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40%以上。

  四、畜牧業“十一五”規劃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項目

  (1)陽江市畜禽品種改良網絡工程建設。項目擬由陽江市畜牧科學研究所、陽春市畜牧水產局、陽東縣畜牧管理中心、陽西縣畜牧管理中心共同承擔,陽江市畜科所重點建設陽江鵝良種繁育場,陽春、陽東、陽西負責各自轄區內建立完善豬、牛、禽人工授精網絡。項目內容即建立一個良種繁育場,3個縣級畜禽人工授精站,若干個鄉鎮分站,工程預計總投資350萬元,土建180萬元,購種畜禽80萬元,機器設備80萬元,其它費用10萬元。

  (2)建設動物獸醫檢測中心工程,該項目擬由陽江市獸醫衛生監督所承擔,項目總投資3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完善更新現有設備以及建設中心實驗室。實驗室達到國家獸醫衛生診斷生物安全標準。(該項目積極爭取國家農業部支持,爭取列入國債支持項目。)

  (3)建設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工程。該項目擬由陽江市畜牧科學研究所承擔,項目總投資預計2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購置檢測設備及建設檢測中心站站址。爭取將項目列入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現陽江市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市政府支持建立,但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未列入該體系)。

  (4)信息服務體系工程。該項目由市畜牧局牽頭,各縣(市、區)畜牧局(中心)參與共同承擔,項目總投資200萬元左右,建設內容:通過互聯網建立統一高效全市畜牧信息網絡,為飼養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信息服務。

  (5)建設畜牧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項目,“十一五”期間,我市擬建4個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項目,分別是由陽江市畜牧科學研究所承擔的黃鬃鵝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項目、由陽春市畜牧水產局承擔優質瘦肉型豬苗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項目、由陽西縣畜牧管理中心承擔的蛋鴨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項目和由陽東縣畜牧管理中心的優質瘦肉型豬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項目。擬建一個畜產品批發市場實施標準化管理項目,即是由陽春市畜牧水產局承擔的陽春市豬苗批發市場標準化管理項目。制定一項省級標準即是由陽江市畜牧科學研究所承擔的陽江黃鬃鵝品種標準項目,以上項目預計總投資280萬元,目前有些項目省財政已經投資了30萬元。

  (6)陽春市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項目,由陽春市畜牧水產局承擔。項目建設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和完善動物疫病預防體系;動物防疫冷鏈體系、動物疫病診斷監測體系、動物防疫監督體系,重大動物疫情控制體系,獸藥監督體系。目前該項目正在爭取農業部和省農廳立項支持。

  (7)陽江市黃鬃鵝現代化生產示范區項目,項目由陽江市畜牧科學研究所和陽江市智特奇鵝業有限公司共同承擔,項目總投資3639萬元,建設期從2004年到2009年,該項目現已投入了360萬元。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一個中心,四個體系、兩個市場”即示范中心、優良鵝種繁育體系、產業化經營體系、疫病防治體系、有機食品監控體系、鵝苗生產基地,肉鵝有機品生產基地、鵝苗和肉鵝網絡交易市場。項目建成后一是可以進一步鞏固陽江作為養鵝業的優勢區域的優勢地位。二是可以促進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三是對全省養鵝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五、主要措施

  要確保上述目標和任務的實現,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增加投入。

  發展畜牧業可以滿足人民生活對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需要,改善人民的食物結構;發展畜牧業可以促進獸藥、飼料生產以及畜產品加工、流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增加財政收入;發展畜牧業可以促進糧食以及其它種植業產品的轉化增值,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畜牧業可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展畜牧業還可以為種植業提供大量的優質有機肥,促進農業的良性循環;發展畜牧業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因此,畜牧業的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畜牧業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對畜牧業工作的領導,多渠道增加對畜牧業的投入,不斷完善動物防疫、良種繁育、技術推廣、飼料生產、信息服務等保障體系的建設,促進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二)進一步加強動物防疫和畜產品安全工作,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動物防疫和肉類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壁磊。要加快發展畜牧業,就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加大依法防治動物疫病的工作力度,加強畜禽產品藥物殘留監控,使疫病防治、藥物殘留符合國際市場的要求。一要堅決貫徹執行《動物防疫法》、《廣東省動物防疫條例》以及其它有關法規,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建設,依法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特別要加強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消滅或控制國際貿易中加以限制的動物疫病,保證畜禽產品有可靠的獸醫衛生質量。二要堅決貫徹執行《獸藥管理條例》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加強對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使用的監督和管理,加強對獸藥及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的監控,保證畜禽產品的藥物及在毒有害物質殘留符合國際標準。

  (三)進一步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突出發展具有陽江區域特色的畜牧業經濟。

  借助我市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畜牧業生產傳統,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已樹立起了一些具有區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如陽春瘦肉型豬苗和肉豬、陽江黃鬃鵝、沿海優質鴨蛋、優質山地雞等。今后,要進一步加大良種、良法的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控制或消滅國際貿易中加以限制的疫病,提高質量,引導生產者按區域化布局實行規模化、企業化經營,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具有陽江特色的瘦肉型豬、陽江黃鵝、優質山地雞、肉牛和沿海優質鴨蛋生產等生產基地的發展。在“十一五”內將我市建設成為“中國豬苗之鄉”和“中國鵝苗之鄉”。

  (四)大力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

  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是貫徹省、市關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落實有關的扶持、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者興辦畜牧業企業,重點培育、扶持龍頭企業。今后要在繼續扶持陽西縣(深圳光明)飼料有限公司、羽威羽絨制品有限公司的同時,重點培育瘦肉型豬生產、鵝苗和肉鵝生產、沿海優質鴨蛋生產和畜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力爭在“十一五”期間扶持陽江智特奇鵝業有限公司、萬豐農牧公司、廣東大洋食品公司、明展種豬場等公司、場成為省級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五)大力推進科技興牧,提高畜牧業的科技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

  科技興牧要轉變觀念,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實行“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給予適當扶持,引導企業投入資金,培育、推廣畜禽良種和先進適用技術。

  一要在繼續推廣杜洛克、大白、長白等瘦肉型豬品種的同時,加強良種引進工作,引進、推廣國內外優秀種豬和瘦肉型豬配套系,進一步提高瘦肉型商品肉豬的比例和質量。

  二要在加強黃鬃鵝的保種選育工作的基礎上,加速開發利用,篩選、推廣既能保持黃鬃鵝優良的肉質,又有較高的繁殖性能的雜交利用組合,還要引導農民采用機器孵化技術和利用冬閑田種植黑麥草養鵝,以增創陽江養鵝業的新優勢。

  三要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推進畜禽現代化養殖方式的指導意見>>,加快我市畜牧業現代化進程,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扶持畜禽養殖小區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實行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禽養殖水平,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四要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根據我市畜牧業的生產實際,積極引進、消化、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設備。

  五要積極創造條件,推廣牛冷凍精人工授精技術,推廣南德文、利木贊等肉牛良種,推廣種草養牛和秸稈氨化養牛,發展肉牛飼養業。此外,還要引進、推廣雞、鴨、兔、羊等優良品種,以全面振興陽江畜牧業。

  (六)搞活畜禽流通,加強畜產品加工,促進生產發展。

  在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流通比生產顯得更加重要。搞活畜禽流通要從四年方面著手:一要大力培育流通中介服務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流通隊伍。二要進一步完善畜禽及其產品流通市場體系的建設,要根據區域生產的特點,合理布局,要完善市場功能,特別要適應鮮、活畜禽及畜禽產品交易的要求。三要鼓勵、引導現有的畜禽屠宰、流通企業與畜禽生產者聯合或以合同定購形式穩定的產銷關系。四要正確執行國家有關生豬屠宰、經營的政策,進一步放開肉豬屠宰、運銷、豬肉批發的經營,打破壟斷,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允許肉豬生產者參與肉豬運銷和豬肉批發,對具有較大生產規模的龍頭企業,符合設備和檢疫條件的,給予定點屠宰經營權,以利于實現肉豬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

  在搞活畜禽流通的同時,加強畜產品加工,通過精深加工,提高畜產品附加值。

  (七)完善基層畜牧獸醫服務網絡,為畜牧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加強隊伍建設,通過技術培訓、學習、提高畜牧獸醫隊伍的自身素質,出臺優惠政策,建立積極有效的用人機制,激勵廣大科技人員服務于我市畜牧業,同時爭取各級政府投資,積極健全基層畜牧獸醫服務網絡,加快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全市基層站要落實定員、定編、定經費,要全部納入財政預算,逐步完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落實責、權、利統一,加快動物防疫體制改革,實現執法與服務分離,區別公益性服務與盈利性服務,履行執法職能和提供公益性服務所需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維護執法的公正性,保障公益性服務的開展。

  

  

                                                                                      二OO五年五月十三日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del id="hnwhh"></del>

  1. <th id="hnwh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