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陽江市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實施方案》業經市政府五屆五十六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農林局反映。
二O一二年一月八日
陽江市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實施方案
生態景觀林帶是重要的景觀資源和生態屏障,是展示區域形象重要載體。中央領導同志提出要“加強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構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綠化帶和北部連綿山體為主要框架的區域生態安全體系”,充分發揮生態景觀林帶在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發展生態文明、促進宜居城鄉建設、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中的作用。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市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55.3%。但是,隨著陸路、水路交通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及沿海地帶的開發,部分路(河)段兩側、海岸沿線森林生態安全和景觀林帶建設顯得相對滯后。一些重要路(河)段兩側、交通節點的裸露地及采石場等植被破壞地塊,迫切需要進行復綠美化;部分路(河)段兩側可視范圍內的山地森林質量不高、林相層次簡單、景觀類型單一,迫切需要進行林分改造;一些沿線森林斑塊和綠化帶破碎化,生態防護功能有待提升。因此,加快推進交通主干線兩側、沿江兩岸、海岸沿線周邊宜林地區的林業生態建設是新形勢下我市提高環境質量的重大舉措,是打造宜居海濱新城、建設幸福陽江的一項迫切任務。為了順利推進我市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打造優質綠色生態屏障、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根據省政府《關于建設生態景觀林帶構建區域生態安全體系的意見》(粵府〔2011〕101號)和全省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會議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省委十屆八次全會關于“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重要決策和市委六屆全會精神,著力實施綠色發展和生態惠民戰略,以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推動林業發展轉型升級,把生態景觀林帶建設作為構建陸路、水路沿線和沿海區域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措施,進一步在重點區域優化森林結構、提升森林質量、強化生態功能,加快推進綠化美化生態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林業生態產品的需求,為建設幸福陽江打造優良的環境。
(二)基本原則。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陽江當地特色樹種、花(葉)色樹種為主題樹種,以鄉土闊葉樹種為基調樹種,堅持生態化、鄉土化,注重恢復和保護地帶性森林植被群落,不搞“一刀切”的形象工程。二是依據現有,整合資源。在現有林分基礎上,通過改造、優化提升林帶質量,在綠化基礎上進行美化生態化。注重與沿線的濕地、農田、果園、村舍等原有生態景觀相銜接,注重與防護林、經濟林、綠道網等建設統籌實施,充分實現各種生態建設項目的整體效益。三是科學規劃,統籌發展。市統一指揮協調,以縣(市、區)為主體進行建設,對跨區域的路段、河段、海岸線綠化美化生態化進行統一布局規劃,保證建設工程的有序銜接和生態景觀的整體協調。四是政府主導,社會共建。突出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由屬地政府統籌安排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建立完善部門工作機制,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二、目標任務
全市統一規劃建設5條共579公里、22.41萬畝(其中綠化景觀帶7863畝,生態景觀帶216260畝)的生態景觀林帶,其中列入省重點線路有3條:廣湛高速公路92公里,79195畝(綠化景觀帶6635畝,生態景觀帶72560畝);西部沿海高速公路47公里,28491畝(綠化景觀帶680畝,生態景觀帶27811畝),沿海林帶269公里,41769畝;市重點線路兩條:陽陽高速陽春段15公里,11216畝(綠化景觀帶548畝,生態景觀帶10668畝),漠陽江156公里,63788畝。2011年開始試點,力爭3年初見成效,6年基本成帶,9年完成各項指標任務。
通過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全面提升沿線森林質量,調優生態功能,達到森林外形美、林木品質優、健康狀況好的目標。一是結構優。通過調整森林的樹種結構、層次結構、區域結構和樹齡結構等,建成樹種豐富、樹體繁茂、結構多樣的復層林、異齡林;二是健康好。能有效防御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抵御火災、大氣污染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危害;三是景觀美。形成沿線多層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觀;四是功能強。提升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災減災能力,拓展碳匯功能;五是效益高。提供豐富的公共生態產品,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林帶的綜合效益。
三、方法和類型
(一)建設方法
綜合考慮自然生態、交通、城鎮和景區景點布局等資源要素,全面整合山地森林、四旁綠化、平原與水系防護林、城市森林以及濕地、田園等多種資源,采用“線、點、面”相結合的方法,構建立體、復合的生態景觀林帶。“線”是指將高速公路兩側50米范圍內林帶和沿海海岸基干林帶作為主線,建成各具特色、景觀優美的生態景觀長廊;“點”是指將沿線分布的城鎮村居、景區景點、服務區、車站、收費站、互通立交等景觀節點進行綠化美化園林化,形成連串的景觀亮點;“面”是指將高速公路和江河兩岸1公里可視范圍內的林地納入建設范圍,改造提升森林和景觀質量,形成主題突出和具有區域特色的森林生態景觀,增強區域生態安全功能。
生態景觀林帶建設要以現有的綠化和森林為基礎,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進行:一是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跡地、閑置地、裸露地進行人工造林;二是對疏林地、殘次林進行補植套種;三是對已經綠化但景觀效果不理想的林分進行改造提升;四是對景觀效果較好的林分進行封育管護。
(二)建設類型
1、沿海生態景觀林帶。在沿海沙質海岸線附近,選擇抗風沙、耐高溫、固土能力強的樹種,采用塊狀混交的方式進行造林綠化,建設與海岸線大致平行、寬度50米以上的基干林帶;在沿海灘涂地帶,選擇枝繁葉茂、色彩層次分明、海岸防護功能強的紅樹林樹種,采用鄉土樹種為主隨機混交的模式進行造林綠化,形成沿海防護林、紅樹林景觀和生態安全體系。
2、江河生態景觀林帶。在漠陽江兩岸山地選擇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較強的鄉土樹種,采用主導功能樹種和彩葉樹種隨機混交或塊狀混交的方式造林,呈現以綠色為基調、彩葉樹種為小斑塊、葉色隨季節變化的森林景觀。
3、高速公路生態景觀林帶。在高速公路兩側1公里內可視范圍林(山)地,選擇花(葉)色鮮艷、生長快、生態功能好的樹種,采用花(葉)色樹種進行造林綠化,建設連片大色塊、多色調森林生態景觀;高速公路主干道經城鎮、廠區、農用地兩側各20至50米范圍內的綠化,采用花(葉)色樹種或常綠樹種為主,種植5至10行,形成3至5個層次的綠化景觀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生態景觀林帶是一項重要的生態工程,也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幸福工程。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力推進。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縣(市、區)政府為建設生態景觀林帶的責任主體,充分發揮鎮級政府的作用,深入基層發動群眾,協調做好各項工作。市成立全市生態景觀林帶建設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參加,統一協調全市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各地也要成立相關機構,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建立工作機制,根據市級建設規劃,制定本區域的實施方案、年度實施計劃,解決土地供給和資金籌措等問題,切實把建設任務分解到位,把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層層抓好落實。
(二)落實部門責任。市綠化委員會負責指導、協調、監督和考評全市的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工作。市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海洋漁業等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共同推動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林帶建設納入相關規劃和項目實施范圍。
1、農林部門負責林業用地的造林綠化和景觀的改造提升,協助有關部門抓好規劃設計、協調種苗供應、提供技術保障等服務;同時,要采取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干的形式,落實責任和監管機制。
2、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公路用地范圍內的綠化和景觀改造;對新建、改擴建項目,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停車區、服務區周邊綠化,建設單位要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并以資金支持、技術指導等方式幫助地方對公路周邊進行生態景觀林帶改造和山地綠化。
3、國土資源部門牽頭做好各類廢棄礦山、采石場等的復綠。
4、水務部門負責水利工程設施范圍內的綠化和水土流失區生物措施治理。
5、海洋漁業部門牽頭落實種植紅樹林所需的灘涂。
6、農場分布在景觀林帶規劃建設范圍內的土地納入所屬縣(市、區)編制作業設計,農場主動配合,并負責建設;林場生態景觀林帶自行設計,自行建設。
7、交通安全管理部門在接到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單位的具體任務后,應主動配合并按建設單位提供的實施方案對車輛、裝載、運輸、停放、安全設施標志、林帶涉及的交通安全等事項提出意見,合理制定交通安全方案,確保安全暢通有序。
8、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及其他社會團體都要積極支持和參與生態景觀林帶建設。
(三)抓好栽植用地的落實。落實好栽植用地是順利推進生態景觀林帶建設的關鍵。各縣(市、區)政府要認真組織有關部門和沿線鎮政府開展充分調查研究,探索落實生態景觀林帶建設用地的有效模式,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做好群眾工作,采取多樣靈活的方式解決栽植土地問題,力爭在2012年2月底前落實50米范圍內綠化景觀帶建設用地。
(四)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根據省的統一部署,根據從易到難、逐年推進的原則,我市今明兩年將廣湛高速公路列為建設重點,將其中的56.5公里列為示范段,精心打造50米范圍內綠化景觀帶4128畝,同時抓好1公里可視范圍內15351畝(其中人工造林1368畝,補植套種13983畝)生態景觀林帶建設;2013年后推進沿海西部高速、沿海林帶等路段建設。
(五)廣泛籌集資金。按照分級負責、多元投入的原則,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在省補助的基礎上,市按一定的比例落實配套資金,其中,50米范圍內綠化景觀帶市每畝補助1000元,1公里可視范圍內生態景觀帶人工造林類型每畝補助200元,并且市級實際補助不超過總投資的20%,不足部分由各縣(市、區)和農林場自籌解決。各地要加大投入,廣開門路,積極籌集建設資金,將生態景觀林帶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交通部門要落實相關建設經費,新建和改擴建公路時將綠化經費納入工程預算。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工程、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時,相關部門對項目范圍內的生態景觀林帶建設要安排造林綠化資金。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捐資造林或認種、認養等形式,參與生態景觀林帶建設。
(六)設置宣傳牌。根據省的要求,在高速公路沿線行政區域交接起始處設置生態景觀林帶宣傳牌,以落實地方主體責任,加大宣傳力度,接受社會監督。市在廣湛高速、沿海西部高速起始處雙向各設置一塊宣傳牌;這兩條線路所經縣(區)在本區域內適當地方設置一塊宣傳牌。
(七)建立工作機制。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要加強檢查督促,指導各地開展規劃設計,檢查資金、土地、苗木落實和造林備耕進展情況。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報,交流信息,總結經驗,通過表揚先進、批評后進,促進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全面推進;各縣(市、區)要制訂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全面推動生態景觀林帶建設。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