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臺背景
個人誠信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國務院發布實施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中指出要“突出自然人信用建設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98號)及《廣東省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分工方案》(粵辦函〔2017〕442號),深入推進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健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營造優良信用環境,我市出臺配套文件《陽江市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分工方案》(以下簡稱《分工方案》)。
二、主要內容
《分工方案》包括加大個人誠信宣傳力度,加快推進個人誠信記錄建設,完善個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與信用修復機制,規范推進個人誠信信息共享使用,完善個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強化保障措施,重點工作任務分工安排表等七大部分。
(一)加大個人誠信宣傳力度。包括廣泛開展誠信宣傳活動,大力宣傳誠信典型和無不良信用記錄者,加強對嚴重失信行為的曝光,全面加強校園誠信教育,深入開展信用管理培訓等四項任務,結合我市工作實際,明確了具體的宣傳內容、方式及責任單位。
(二)加快推進個人誠信記錄建設。包括落實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深入推進個人實名登記,推動建立重點領域個人誠信記錄制度、抓好重點人群個人誠信記錄建設等四項工作任務,主要是明確了個人誠信記錄的重點領域及重點人群,明確信息記錄的責任單位及要求。
(三)完善個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與信用修復機制。包括加強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建設和安全防護,建立健全個人信息查詢管理辦法及信用修復機制,強化信息采集和應用管理等三項工作任務,在個人信用信息的安全保護、查詢管理、信用修復、采集應用等方面要求建立機制、加強監管。
(四)規范推進個人誠信信息共享使用。包括歸集共享個人公共信用信息、查詢使用個人公共信用信息等兩項工作任務,將依托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及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歸集并共享個人公共信用信息,并要求各單位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查詢使用個人公共信用信息。
(五)完善個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包括為優良信用個人提供便利服務,對重點領域嚴重失信個人實施聯合懲戒,推動形成社會性、行業性、市場性約束和懲戒等三項工作任務,要求各地各部門對信用狀況良好的個人提供服務措施,對嚴重失信個人采取聯合行政性懲戒措施。
(六)強化保障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明確建設任務和時間節點,細化責任分工和具體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個人誠信體系建設規章制度及落實措施。
(七)重點工作任務分工安排表。結合分工方案,列出了14項重點工作任務,并明確責任單位及時間進度。
三、主要特點
一是注重宣傳教育。《分工方案》提出要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推行公民誠信守則。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活動、“陽江好人”評選活動、學雷鋒活動日、誠信興商宣傳月、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安全生產月、食品安全宣傳周、網絡誠信宣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深入開展誠信專題宣傳活動。充分發揮“信用陽江網”、“陽江日報”、陽江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宣傳引導作用,向公眾普及信用知識、信用政策法規、典型案例和信用工作成果。開通“信用陽江網”微信公眾號,多渠道全方位宣傳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升誠信宣傳水平。
二是注重重點領域信息記錄。《分工方案》提出將落實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制度為基礎的自然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重點領域實名制登記制度兩項工作作為個人誠信記錄建設重點,夯實信息采集基礎。建立20個重點領域、15類重點人群個人信用記錄,形成信息的常態化歸集、共享和使用機制。
三是注重信息安全和信用修復。《分工方案》提出要明確個人信息在各環節的管理流程和要求,做好數據安全防護工作,防止信息泄露。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個人信息記錄、歸集、交換、使用等制度,明確個人信息查詢使用權限和程序,建立個人公共信用信息糾錯、修復機制,制定異議處理、行政復議等有關辦理規程,暢通信用修復渠道,豐富信用修復方式。
四是注重信息共享應用。《分工方案》提出按照全國統一標準和規范,組織歸集共享個人公共信用信息,并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建立個人公共信用信息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共享關系,建立個人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庫。依法依規提供個人公共信用信息授權查詢服務,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查詢和使用個人公共信用信息,并向個人征信機構提供服務。
五是注重實施聯合獎懲。《分工方案》提出完善個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為優良信用個人提供更多服務便利,出臺對具有優良信用記錄的個人在教育、就業、創業、社會服務等領域給予重點支持的政策措施。依法依規對四類嚴重失信行為的個人采取聯合懲戒,推動形成社會性、行業性、市場性約束和懲戒。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