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緣由和總體框架
(一)制定緣由
振興實體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而制造業又是我市振興實體經濟和主戰場。目前,我市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其中營商環境優勢相對弱化是一個突出短板,特別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偏高,對高端生產要素吸引力減弱,政府服務不夠規范,企業和群眾辦事難問題比較突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關于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落實《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粵府〔2017〕90 號),決定在落實現有政策措施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加大制造業扶持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市經信局牽頭制定了《陽江市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實體經濟十條》)。
(二)總體框架
《實體經濟十條》共10條36小點,第一至第七條為“減7條”,分別是降低企業稅收負擔、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降低企業社保成本、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降低企業運輸成本、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第八至第十條為“加3條”,分別是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支持培育制造業新興支柱產業、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二、《實體經濟十條》的主要依據
(一)中央關于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的“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 重要批示精神
(二)《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粵府〔2017〕90 號)
三、《實體經濟十條》要解決的問題
《實體經濟十條》針對企業反映的“痛點”、“難點”,聚焦于制造業企業“降本增效”,通過降低稅收負擔、社保成本、用電成本、運輸成本等措施,加大制造業扶持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其中,做“減法”的7條著眼于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做“加法”的3條著眼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36個政策小點具體落實了“省實體經濟十條”內容,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突出操作性,對“省實體經濟十條”政策需要在我市落地的政策進一步明確執行時間節點或細化落實措施;二是體現疊加性,在落實“省實體經濟十條”政策的基礎上,疊加我市相關政策,形成省市區的政策聯動效應;三是體現突破性,深挖我市更有創新性更有力度的措施,在我市權限范圍內提出突破性的政策。
接下來,市經信局將牽頭聯合各有關部門將廣泛開展政策宣傳,扎實抓好政策落實,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充實完善政策措施,爭取讓每家企業都能得到實惠,為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促進我市制造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