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陽江市中醫藥強市“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陽江市衛生局辦公室
2013年9月25日
陽江市中醫藥強市“十二五”規劃
按幸福導向型理念發展中醫藥事業,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下一階段加快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方針政策。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召開的推進中醫藥強省大會精神,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市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開創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新局面,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根據《陽江市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中醫藥事業面臨的形勢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中醫藥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五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我市緊緊抓住發展戰略機遇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國家及省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有關要求,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滿足群眾需求,更加注重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機制創新、轉變理念方法,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有了新突破,取得了顯著成績。中醫藥全面參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特色與優勢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得到發揮。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中醫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中醫藥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取得新進展,其優勢在公共衛生服務中得到較好發揮。農村和社區中醫藥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更加廣泛。中醫藥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建設成效顯著。中醫藥人才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農村和社區中醫藥人才培養不斷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新局面初步形成,“中醫中藥中國行”大型科普宣傳活動產生廣泛社會影響,中醫藥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管理體制建設得到加強,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中醫藥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中西醫并重”、“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建設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和中醫藥在新時期新階段的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將“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作為“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六項重點任務之一,力度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建立了“中醫強省”聯席會議機制,加強了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和體制機制建設,加大對中醫藥的投入,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隨著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意識和理念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信中醫、用中藥,對中醫藥知識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療效確切和費用低廉的中醫藥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隨著健康觀念的改變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醫藥整體觀理論思維、個性化辨證論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同時,中醫藥發展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中醫藥特色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在預防、養生、保健、康復領域的發展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新需求。中醫藥在防治重大、疑難、傳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科技攻關成效還不顯著。中醫藥文化傳承有待加強,社會認知度還需提高。中醫藥人才隊伍還不能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高層次中醫藥人才不足,基層中醫藥人員嚴重短缺。中醫藥基礎差、底子薄的現狀仍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中醫藥發展不平衡,廣大農村基層中醫藥工作基礎還很薄弱。中醫藥管理體制尚不健全,與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二、中醫藥事業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我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戰略機遇,以推動和實現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全面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為主線,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作為中醫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推動繼承與創新,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為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幸福導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建設中醫藥強市進程中服務于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促進中醫藥產業向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轉型升級。
2、堅持統籌協調,科學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把中醫藥與西醫藥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中醫與西醫要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大力推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區域中醫藥協調發展。統籌國內和國際中醫藥發展,相互促進,實現共贏。
3、堅持轉變發展方式,突出特色與優勢。從單一的疾病治療模式,轉變為既重視疾病治療,又重視預防保健、養生康復并融合一體的綜合防治模式;從注重中醫醫院的規模擴張,轉變為在繼續擴大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特色優勢建設和服務功能完善;堅持發揮政府扶持作用,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多渠道發展中醫藥事業。
4、堅持繼承創新和科技進步,提高學術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醫藥發展既要保持特色優勢又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通過知識創新不斷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體系,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5、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加強體制機制建設。積極參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著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在管理體制、投入補償機制、公立中醫醫院改革、中醫藥服務模式、臨床型中醫藥人才培養、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中藥管理與安全等方面加強研究,邊推邊試,邊試邊改,更好地體現中醫藥自身特點,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反映中醫藥發展趨勢,適應中醫藥發展需求。
(三)主要目標。
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到2015年,建立起適應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基本實現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文化全面協調發展,中醫藥對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全市建成中醫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立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網絡。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中醫藥專業人才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
1、以城鄉基層為重點,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區域衛生規劃中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醫療資源,加大對中醫藥資金投入。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縣中醫醫院建設,充分發揮縣中醫醫院在農村中醫藥工作的龍頭作用。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建設,積極發展社區中醫藥服務。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設中醫臨床科室集中設置、多種中醫藥方法和手段綜合使用、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郁并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85%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5%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2、加強市級、縣級中醫醫院建設。到2015年陽江市中醫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二級中醫類別醫院75%達到甲等中醫類別醫院水平,將中醫醫院作為區域內中醫醫療、預防、科研、教育的龍頭。
3、構建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網絡。促進疾病防治重心下沉、關口前移,將中醫“治未病”的理念落到實處,讓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節省醫療衛生資源。進一步推進“治未病”健康工程,構建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網絡建設,以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依托,按區域需求進行規劃,建立以市、縣各級中醫醫院和有條件的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醫療衛生機構為結點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網絡;建設規范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平臺,提供規范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開展“治未病”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績效評估、宣傳推廣工作。建立健全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運行機制、投入機制,制定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價格、醫保等政策措施。
4、鼓勵民營中醫醫療、保健機構發展。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門診、醫院、預防保健機構,鼓勵藥品零售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作為公立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探索中醫執業醫師多點執業的方法和形式。
(二)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5、實施“名院”、“名科”、“名醫”工程。繼續打造新的“名院”、“名科”,對中醫“名院”不斷提升內涵建設,樹立“名院”品牌效應,提升在全省的影響力。對“名科”要注重學科帶頭人的培訓,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引進新技術,提升專科臨床療效和輻射能力。到2015年市中醫醫院建設4個以上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專病);縣級中醫醫院建設2個以上省級中醫特色或特色專科(專病)。
6、實施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推進中醫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強縣(區)級中醫院建設,到2015年現有的兩家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標準。100%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并配置具有專科特色的中醫診療設備。村衛生室配備有中醫藥人員或能夠提供規范中醫藥服務的鄉村醫生。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建設,開展對基層醫務人員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推廣使用15項以上,服務站和衛生站推廣使用8項以上。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
7、發揮中醫藥在醫改中的作用。建立保障和鼓勵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體制機制,提升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研究制定提供和使用中醫藥服務的優惠政策,提高使用中醫藥在醫保中的報銷比例。積極推動縣級中醫院開展平價醫療試點工作,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全面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作用。
(三)加強科技創新。
8、加強中醫藥的研發和科研項目管理。遵循中醫藥學特點,加強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疑難疾病、新發突發傳染性疾病的基礎、臨床、中藥研究。推進名老中醫學術傳承以及民間單方驗方收集、整理、研究工作。管理支持醫療機構研制和使用特色中醫藥制劑。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推進中醫藥標準化工作。
(四)提高人才素質。
9、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中醫名院和重點學科。健全中醫藥教育發展需要的教師培養體系。不斷優化中醫臨床教學基地、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打造一批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隊伍,加強中醫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繼續開展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及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和農村中醫藥人才定向培養等工作。
10、建立健全中醫藥人才激勵機制。進一步健全中醫藥人才選拔、使用、評價、分配、激勵、晉升、準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健全名中醫評選制度。制定鼓勵和吸引醫學畢業生到農村鄉鎮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政策和措施。
(五)繁榮中醫藥文化。
11、加強中醫藥文化機構和設施建設。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開展中醫藥科普宣傳的公共平臺建設,規劃建設一批“本草園”。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塑造中醫藥行業特有的人文環境。強化中醫藥文化教育,弘揚“大醫精誠”傳統職業道德。
12、推進中醫藥文化宣傳普及。深化中醫藥文化建設內涵,加強中醫藥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挖掘、整理和研究嶺南中醫藥文化內涵、核心理念、價值觀念等。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開發中醫藥文化科普創意產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問題,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編制實施中醫藥發展專項計劃。營造加快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的氛圍。
(二)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中醫藥投入保障機制。落實國家及省對中醫藥的扶持政策,在深化醫改中出臺更多的中醫藥優惠政策,切實落實對中醫藥的補助政策,促進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進一步發揮。進一步強化政府對衛生的投入責任,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政府對中醫藥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增長幅度要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重點支持公立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建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規范化建設及中醫藥人才培養。加大對中醫藥科研、教育的投入。落實對公立中醫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制定合理的價格政策、醫療保障政策,促進中藥的合理使用。
(三)加強組織落實和監測評估。各地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建立目標考評機制,制定考核評估工作辦法,按計劃實施進度及時開展階段性實施效果評估和工作考核。加強監督管理,檢查計劃落實情況,分析計劃實施效果,找出計劃實施中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提高計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計劃實施的多方參與和民主監督機制,形成推動計劃實施的良好社會和政務環境。
(四)加強中醫藥行業自身建設與管理。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認真履行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增強中醫藥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不斷提高行業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實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弘揚“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樹立既體現中醫藥傳統優秀品德又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服務理念。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事跡,樹立行業良好社會形象。圍繞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深化體制改革,強化行業監管,整頓服務秩序,規范從業行為,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建立中醫藥監督管理體系,加強對中醫醫療機構和中醫醫療服務質量安全的監管,規范執業行為。嚴厲打擊假冒中醫名義的非法行醫行為,加強中醫醫療廣告的審查、監測工作。
(五)抓好規劃貫徹落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規劃的組織實施,形成政策合力,積極采取措施,扎實推進規劃各項任務的落實。制定分解落實方案,明確工作職責、時間進度和質量要求。加強地方規劃、年度計劃與本規劃銜接,注重短期政策和長期政策配合,對主要指標要設置年度目標,充分體現本規劃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實行規劃年度監督、中期評估和終期檢查制度。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強化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跟蹤分析,并依照相關程序適時對規劃內容進行調整。不斷完善和優化規劃實施方案和實施手段,促進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