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陽江市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地方志辦公室反映。
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12月16日
陽江市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為推動陽江市地方志事業的發展,發揮地方志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64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粵府辦〔2016〕76號)和《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陽江市“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陽府辦〔2014〕33號)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十二五”期間,陽江市地方志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的具體指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市委、市政府對地方志工作提出的要求,團結協作,奮發進取,圓滿完成了“十二五”期間的各項目標任務,充分發揮了地方志“存史、資政、教化”的作用,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基本建立地方志工作體制機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方志工作,把“做好檔案、地方志工作”寫入了《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陽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陽府〔2016〕4號),納入政府工作任務;市政府頒布了地方志機構權責清單(陽府〔2015〕29號),進一步推進地方志工作法制化。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持、地方志辦組織實施、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體制,初步形成了“認識、領導、機構、編制、經費、設施、規劃、工作”到位的“一納入、八到位”工作機制。
(二)全面完成第二輪修志任務
在全市地方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面高質完成市縣兩級第二輪志書編修工作。2013年,出版了《陽江市江城區志(1988-2000)》《陽春市志(1979-2000)》《陽西縣志(1988-2000)》。《陽江市志(1988-2000)》和《陽東縣志(1988-2000)》分別于2010年和2008年出版。
(三)全面實施地方志資料年報制度
貫徹落實《廣東省地方志資料年報制度》,根據省地方志辦的工作部署,全面開展地方志資料年報工作。陽江市以2001年為起點報送地方志資料,全市150多個單位按照編纂地方志書的要求,組織搜集、編寫與報送各地、各行業的資料,為第三輪修志積累全面翔實的資料。全市各縣(市、區)全面啟動地方志資料年報工作。
(四)全面開展綜合年鑒編纂工作
根據省志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陽江年鑒》編纂工作實行規范化,一年編一鑒、公開出版。出版了《陽江年鑒2012》《陽江年鑒2013》《陽江年鑒2014》《陽江年鑒2015》。江城、陽東、陽春、陽西4個縣(市、區)年鑒編修工作全面啟動,實行一年一鑒,公開出版。2011年7月,《陽東年鑒》(創刊號)出版發行;2012年12月,《江城年鑒》(創刊號)出版發行;2013年12月,《陽西年鑒》(創刊號)出版發行;2014年12月,《陽春年鑒》(創刊號)出版發行。
(五)建成完善的地方志信息網絡
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全面建立地情網站并與省情信息庫聯網,實現資源共享。共建立地情網站4個;市地情網上傳綜合志書2部,年鑒6部,圖片400多幅,各類文章、資料一批,訪問量超100萬人次。開通了陽江市檔案局官方微博、陽春紀事微信號。依托省情網和市政府數據資源,向社會廣泛宣傳陽江歷史文化與新成就,為群眾提供全面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務。
(六)深入開展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工作
發揮地方志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發掘、推廣漠陽文化中的積極作用,開展《民國時期廣東兩陽史》《陽江古村落簡志》《陽江太傅墓和太傅祠的歷史淵源和開發利用研究》《冼夫人馮盎將軍文化公園開發利用》等廣東省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檢校、出版《聽云樓詩鈔》(清譚敬昭作),點校《陽江縣志》(民國14年版)。2011年,創辦《陽江史志》(季刊),已出版22期,每期10萬字,是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平臺。編輯《陽江檔案方志黨史資政參考》23期,資治作用明顯增強。
(七)編纂“陽江歷史地情文庫”
2012年,成立了陽江歷史地情文庫編纂委員會,系統地研究整理陽江歷史、地情、地域文化。已出版《中國共產黨陽江縣歷史大事記(1949.10-1988.1)》《陽江黨史研究文集(1949-1978)》《陽江文化名人檔案(一)》《陽江古村落簡志》《中國共產黨陽江縣歷史》第一卷(1921-1949)(連環畫冊)等書籍,豐富了陽江的地方志資源寶庫,在陽江的文化建設進程中,充分體現陽江方志人的價值
(八)加快推進方志館建設
2014年8月,市政府批準陽江市檔案館、方志館、黨史館(三館合一)立項,總投資6000萬元,總建筑面積10800平方米,其中方志館3000平方米,設置市情展廳,展示陽江市情。目前,項目設計招標完畢,籌備動工。各縣(市、區)積極爭取全面建立方志室。
(九)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社會力量開展工作,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協作,實行開門辦志
發揮市檔案局、市志辦、市委黨史研究室三個單位合署辦公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主動搶救、保護、利用、整理古籍,開發利用黨史、檔案、方志資源,編一些有存史價值的書,開展一些有資治作用的課題研究,辦一些有教育作用的展覽,舉辦一些歷史地情知識講座,主動為地方建設尤其是文化建設服務。2012年與暨南大學歷史系合作,歷經三年,三易其稿編寫完成《民國時期廣東兩陽史》,該書是國內地市級本地民國史研究之首創,意義重大,該項目已通過專家評審,樣書送出版社審核,預計今年內出版。2014年與華南師范大學合作對古籍民國版《陽江志》進行點校,旨在宣傳兩陽歷史文化,使人們了解廣東省兩陽(陽江、陽春)地區悠久的歷史,該項目已完成點校工作并于2016年8月通過評審。
陽江市地方志事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不足之處:一是地方志專業編寫人員不足,業務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經費不足,工作條件差,設備落后,適應不了新時期地方志編纂工作的需要。三是少數部門和單位對志、鑒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能按時供稿,影響整體編纂進度。
二、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第五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和《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方志工作的通知》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服務中心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修志編鑒為基礎,以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為抓手,加快推進依法治志,狠抓隊伍建設、質量建設和理論建設,構建與陽江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地方志事業綜合體系,充分發揮地方志存史、育人、資政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正確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通過編修和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豐富、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
2. 堅持依法治志。各級政府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方志工作的領導,各級地方志機構認真履行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地方志工作職責,加強編纂業務,依法依規開展地方志工作,各有關單位依法依規完成地方志編纂、資料報送等工作。
3. 堅持全面發展。以修志編鑒為主業,統籌兼顧理論研究、開發利用、信息化建設、方志館建設、舊志整理、地方史編纂等工作,實現地方志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4. 堅持質量第一。堅持存真求實,確保地方志質量。正確處理質量與進度的關系,將精品意識貫穿于地方志編纂出版工作全過程,嚴把政治關、史實關、體例關、文字關、出版關,編纂出版經得起歷史檢驗、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地方志成果。
5. 堅持修志為用。發揮地方志資源優勢,提升開發利用水平。拓寬用志領域,提高為黨政機關、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服務能力。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讀志用志水平。
三、總體目標與主要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實現縣級以上綜合年鑒一年一鑒、當年出版,志、鑒、史編修全面協調發展,做好第三輪修志準備,做好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和方志館建設,建立地方志編修體系、質量保障體系、開發利用體系、理論研究體系、工作保障體系“五位一體”的地方志事業發展綜合體系,使地方志成為宣傳陽江歷史、地情、文化的重要窗口,激發陽江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為陽江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作貢獻。
(二)主要任務
1. 開展全市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工作
對全市自然村落歷史人文進行普查,積極組織參加《廣東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調查》的編寫。陽江市現有近9千個自然村落,開展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是全面摸清基本情況,搶救、挖掘和保護漠陽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項浩大文化工程。這項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和部署,實行“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地方志工作機構牽頭、有關部門配合、以鎮(街道)為單位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開展南粵古驛道等專題調查,充分挖掘和整理古驛道史料。
2. 做好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工作
一是完成廣東省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組織完成《兩陽民國史》《陽江太傅墓和太傅祠的歷史淵源和開發利用研究》《冼夫人馮盎將軍文化公園開發利用》《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等廣東省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開展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申報與實施,市本級、縣區級地方志工作機構分別組織完成2至3個和1至2個項目的開發利用,形成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參考價值、對發掘傳承優秀歷史文化有積極作用的研究成果。
二是深入挖掘陽江歷史人文資源編寫地情文化叢書。繼續豐富陽江的地方志資源寶庫,編輯出版“陽江歷史地情文庫”,按照歷史、地理、文化、人物四大部類,向世人展示陽江豐富、獨特的歷史、地情、文化風采,激發陽江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為陽江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作貢獻。計劃五年內出版《民國時期廣東兩陽史》《民國〈陽江志〉(點校本)》《陽春縣志》(民國)、《印象陽江》等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專著。
三是開展地情研究和地情教育。進一步辦好《陽江史志》和《陽江檔案方志黨史資政參考》,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探索社會治理和發展規律,推動地情教育進黨校、進學校、進社區,增進廣大干部群眾對陽江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充分發揮地方志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發掘、推廣漠陽文化中的積極作用。
3. 做好第三輪修志的資料準備、隊伍準備與理論準備
一是完善地方志資料年報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年報工作要求,督促各地各單位全面開展年報工作。改進工作方式,總結完善年報工作制度。抓好業務培訓,組織人員參加省舉辦的年報業務培訓班。嚴把質量關,開展年報資料評議,加強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推動年報工作全面平衡開展,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年報任務。2020年,全面完成2001年至2020年的地方志資料搜集整理,為第三輪修志做好資料準備。
二是加強隊伍建設。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支持,落實好“一納入、八到位”,解決好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人員問題,推動陽江市地方志事業全面、平衡、科學發展。加強市情專家庫建設,培養年輕優秀的骨干人才。組織人員參加省地方志辦舉辦的地方志人才培訓工程,分期分批輪訓全市地方志業務骨干。在2020年前,將全市業務骨干全面培訓一次,為第三輪修志做好隊伍準備。同時鼓勵、規范、指導社會力量參與修志,將有關專家、學者、鄉賢納入編修隊伍,提升修志的社會參與度。
三是加強以第三輪修志為主題的理論研究。圍繞第三輪修志,抓好全市地方志理論研討,總結第一、二輪修志經驗教訓,對修志運作模式、志書體例與規范、記述內容與質量控制等開展專題研討;整理編輯陽江市新方志編修文件;著力開展市情研究,做好三輪修志方案策劃。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要開展有針對性的理論研究與地情研究,為三輪修志做好理論準備。
4. 提升綜合年鑒編纂質量與規范化水平
年鑒工作是一項連續性和基礎性工作,是地方志事業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要進一步辦好《陽江年鑒》,著力提升全市年鑒編纂質量和規范化水平。建立健全綜合年鑒出版前評議、出版后審讀制度。從2016年起,每年市在綜合年鑒出版前組織評議1部、出版后組織審讀1部綜合年鑒,縣(市、區)每兩年開展一次綜合年鑒評議或審讀,促進編纂質量的提升。嚴格執行“一年一鑒、公開出版、當年出版”的規范要求。
5. 推動地方志信息化建設
互聯網+的時代,為地方志服務社會提供了廣闊空間,要下大力氣把豐富的地方志資源搭上互聯網快車。依托省情網和市政府數據資源,建立市情資源數據平臺,建設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數據和數據網絡傳輸平臺,加強地情資料數字化,做大做強省情信息數據庫。辦好陽江市地情網,改進網頁設計,推動各級手機地情網和微信、微博等平臺建設,提升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全面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務。至2020年,市、縣(市、區)全面完成第一、二輪志書與綜合年鑒資料數據化任務,改進網頁設計,科學設置欄目,提高服務水平。
6. 推進方志館與方志室建設
加快檔案、方志、黨史館建設(三館合一),利用三館合一的資源優勢,把陽江方志館建成集地情展示與教育、地方文獻收藏與服務、地情信息搜集與發布為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陽江方志館要在2020年前建成地情文獻中心、地情資料中心和區域研究及課題研究中心。縣(市、區)要積極爭取全面建立方志室。
7. 推動地方志工作向基層延伸
各級地方志機構要引導鎮(街道)、村(社區)和部門(行業)修志編鑒。全市中心鎮與歷史文化名鎮要開展志書編修和綜合年鑒編纂,引導鼓勵有條件的村編修村志。通過全市自然村落普查,發現一批名鎮名村,組織編修一批名鎮志、名村志。至2020年,全市要完成編修和出版名鎮志、名村志各3部。鼓勵支持部分市直單位編寫地方專業志,積極推動機關、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開展地方志工作。加強對鎮村志鑒和部門、行業等各類專業志鑒編纂工作的管理、指導與服務。注重培養鎮村、部門、行業修志編鑒人才。
8. 開展陽江地方通史編纂工作
要把陽江地方通史編寫納入地方志工作范疇,統一規范管理。要設立地方史職能機構,充實人員,保障經費,為編纂陽江地方通史營造必要條件。
9.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高陽江方志文化軟實力
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發揮其宣傳地方志文化的引領作用;加快運用新興媒體的傳播能力,為社會各界使用地情信息擴容提質增效;加速建設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抓好方志館(室)、地情網站、微信微博等設施建設,拓寬地方志文化宣傳渠道。推動地方志文化產品進機關、進課堂、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擴大發行范圍,向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兄弟市地方志機構贈送。舉辦地情展覽、方志講壇等活動,及時向社會宣傳地方志文化產品。
四、保障措施
(一)法制保障
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加大對《地方志工作條例》和《廣東省地方志工作規定》的宣傳、貫徹和落實力度。健全地方志工作機構主導、社會各界有序參與修志編鑒和地方史編修的工作機制,將依法治志納入全市依法行政工作范疇,為地方志事業發展創造良好法制環境。根據市政府頒布的權責清單,各級地方志機構認真履行組織、指導、督促、檢查地方志工作的職責。健全和完善地方志資料年報、地情資料收(征)集及管理、修志編鑒等業務制度和主編(總纂)責任制,確保在篇目設計、資料收(征)集、總纂統稿、志(鑒)稿評議、審查驗收、出版發行、報送備案等環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組織保障
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機構組織實施、社會力量參與的地方志工作體制,堅持“一納入、八到位”的工作機制,把地方志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定期聽取匯報,研究部署地方志工作。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分管領導要切實擔責,各相關單位要按照當地政府的地方志工作規劃,明確分管領導和負責部門,完善工作條件,接受地方志工作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按時按質完成任務統籌解決地方志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要與其有效履行職能、順利開展工作的要求相適應;按照德才兼備原則和專業要求,配齊配強地方志工作機構的領導班子。
(三)經費保障
改善地方志工作條件和圖書資料收藏保管條件,做好著史、修志、編鑒、出版、科研、開發利用、信息化建設、資料文獻保存等工作,加大對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地方志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級政府要把地方志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四)隊伍保障
加強地方志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市情專家庫、鄉土方志人才庫建設,廣泛吸收各類專家學者和熟悉地情的各界人士、鄉賢參與地方志工作,選拔一批頂尖的市情專家。注重培養年輕優秀的骨干人才,組織人員參加省地方志辦舉辦的地方志人才培訓工程,分期分批輪訓全市地方志業務骨干。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建立干事創業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氛圍。弘揚修志問道、直筆著史、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的方志人精神,提高地方志干部隊伍的思想素質,建立一支德才兼備、專兼職和鄉土人才相結合的修志隊伍。
(五)宣傳保障
利用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地方志工作機構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新舉措、地方志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績。加快建設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不斷拓寬地方志文化公共服務渠道,廣泛宣傳地方志文化產品,促進讀志、用志、傳志風尚的形成,充分發揮地方志宣傳推介漠陽文化的作用。
各縣(市、區)、各單位要結合實際,根據本規劃要求,制定本地、本單位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切實加強分類指導,加大組織實施力度,全面提高地方志工作水平,推動陽江市地方志事業進一步健康發展。市地方志辦要對本規劃落實和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