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關于印發陽江市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陽府辦〔2005〕205號)
來源:本站 時間:2005-12-08 10:35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陽江市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有關問題,請徑向市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領導小組反映。

 

 

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五年十二月七日

 

陽江市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精神,切實解決當前我市礦產資源開發中存在的無證勘查、無證開采、亂采濫挖、非法轉讓探礦權和采礦權、經營粗放造成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等突出問題,有效地保護和開發礦產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現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秩序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突出重點,立足治本,全面整治,嚴格規范,切實解決礦產資源開發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制度,逐步建立依靠科技進步、資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機制,全面實現礦產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為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資源保障。

(二)目標: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到2007年底全面完成整頓和規范的各項任務。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突出運用法律手段,綜合運用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使無證勘查開采、亂采濫挖、浪費破壞礦產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越界開采、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清理,違法案件得到及時查處;礦山安全事故及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明顯減少;礦山布局不合理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小礦比例明顯降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儲量動態監測工作全面到位,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建立健全財務、統計制度,依法征收各種礦產資源稅費,確保如數追繳到戶;基層監管到位,投資環境改善,實現依法辦礦,基本建立規范的礦產資源管理秩序。

二、整頓的內容和重點

(一)嚴厲打擊無證勘查、無證開采,以采代探等違法行為。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對勘查、開采的礦山企業進行逐個排查,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對未取得勘查許可證或持過期失效勘查許可證進行勘查的,依法嚴肅查處。對取得勘查許可證后不按期進行施工或不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國土資源部門要責令限期改正,并依法處罰;拒不改正的,依法吊銷其勘查許可證。對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或持過期失效采礦許可證的以及在被責令停產整改期間擅自采礦的,國土資源部門要依法嚴厲打擊、從重處罰。對無證、吊銷或注銷礦權的礦山企業,公安機關要停止其火工器材供應,電力部門要停止供電,其他有關部門要吊銷或注銷相關證照。拒不停止開采或取締后又違法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甚至發生事故的,司法機關要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經整頓后,對縣(市)所轄區內半年中發生兩起以上(含兩起)無證照非法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要追究主管部門領導的責任。對轄區內無證照非法采礦經營持續半年以上未作處理的,要追究當地縣(市、區)政府領導的責任。

(二)依法查處越界勘查開采等違法行為。對越界勘查、越界采礦的要責令退回到批準勘查、采礦范圍內,沒收越界開采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封閉或回填越界的工程;拒不改正的,依法吊銷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有關部門要吊銷或注銷相關證照。探礦權人不按勘查設計施工、采礦權人不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開采、回采率達不到設計要求的,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部門責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合格的,要堅決予以關閉,由原發證機關注銷或吊銷其探礦、采礦許可證,并通知有關部門注銷或吊銷相關證照。采取破壞性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構成犯罪的,司法機關要對直接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

(三)嚴厲查處以承包、租賃等方式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行為。有關部門要核查探礦權人、采礦權人與實際探、采經營者是否一致;核查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的登記主體是否一致;核查礦山企業取得采礦權后是否發生合并、分立、合資、合作等情形;核查企業性質是否發生變化;核查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是否以承包、租賃等方式將探礦權、采礦權全部或者部分轉讓他人。凡未經國土資源部門批準擅自變更探礦權、采礦權主體的,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部門對轉讓方進行處罰的同時,對受讓方按無證勘查、無證開采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有關部門依法吊銷或注銷其相關證照。

(四)堅決關閉破壞環境、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環境部門要加大對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的監管力度。對在各類保護區內進行開采的礦山企業,由當地政府予以關閉。對嚴重破壞環境和自然植被、因采礦造成嚴重水土流失、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礦山企業沒有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環保、林業、安監部門要依法責令限期整改或停產整頓,對拒不停產、停而不整和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由當地政府予以關閉,有關部門要依法吊銷或注銷其相關證照。

(五)全面整治獨立選(洗)礦廠。各地要本著“誰許可、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選(洗)礦廠進行綜合清理整頓。對無合法礦石來源、無政府部門許可的選(洗)礦廠要堅決予以取締;對未依法征用土地、無尾礦庫(或未經有資質設計單位設計的尾礦庫)、污染環境、破壞耕地、破壞河道、造成地質災害的選(洗)礦廠,要責令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關閉。

(六)全面清查和糾正礦產開發管理中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各級政府及國土資源、發展改革、安監、環保、工商、公安等部門要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礦產資源開發管理中的探礦權和采礦權審批、項目核準、生產許可、安全許可、環保審查、爆破物品使用等各項管理行為進行全面清理檢查。嚴肅查處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參與辦礦等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以入股、參股等方式參與辦礦的,要會同有關部門堅決進行清理糾正,對不撤出投資或者隱瞞事實真相、采取其他手段繼續投資入股辦礦的人員,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對違法違規審批、濫用職權、支持和包庇非法探礦、采礦及有失職、瀆職行為的,一經查實,要嚴肅查處,構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七)嚴厲打擊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的黑惡勢力。公安機關要采取有力措施,對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涉黑涉惡案件、無證野蠻開采案件要依法查辦,嚴厲打擊,對涉案人員要依法嚴懲。

(八)依法查處弄虛作假、瞞報少報儲量消耗等問題。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儲量動態監測,嚴格執行儲量年報核查制度。凡未完成年度儲量報告的,一律不予年檢;對采取瞞報或少報儲量消耗,偷、漏、拖欠礦產資源補償費及國家相關稅費的要如數追繳,并依法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的吊銷采礦許可證。

三、規范的內容和重點

(一)加強探礦權、采礦權審批管理。各縣(市、區)要對礦權的審批權限、程序進行清理。凡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的,一律停止執行;凡屬越權、違規審批頒發的許可證,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和《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規定予以糾正。要通過認真整改,使探礦權、采礦權審批工作更加法制化、規范化。

(二)集中解決采礦權布局不合理問題。依據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引導礦山企業向鼓勵開采區聚集,在限制開采區撤出,調整礦山企業的空間布局。對礦產開發集中區內的小礦要采取合并、兼并或關閉等方式進行資源整合,鼓勵小礦走集中、規模、聯合發展的路子,積極扶持大型礦山企業,大力推進礦產資源的集約利用;對環保部門認為污染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礦山,要堅決予以關閉;對浪費資源、開采加工工藝落后、技術設備陳舊,須限期淘汰和退出的礦山企業及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要限期整改,逾期達不到要求的,要堅決予以關閉。通過整頓和規范,力爭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壓縮礦山企業總量,減少小礦比重。扶持和建造一批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高、開采工藝技術先進、資源得到綜合利用、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礦山企業。

(三)健全完善礦業權市場。進一步深化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大力推進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規范二級市場有序流轉。要認真總結經驗,制定和完善有序流轉的相關制度,嚴格實行探礦權采礦權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調節作用。

(四)強化礦山企業儲量管理。全面實行儲量動態監測制度,進一步完善儲量核實、報告、監督體系,健全、完善企業財務制度和各項統計制度,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建立健全以儲量消耗計征礦產資源補償費制度,維護國家礦產資源的資產收益。

(五)建立礦產資源開發監管責任制。按照礦產資源管理職能,完善各級政府領導下的相關部門聯合執法機制、目標責任及考核指標,將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納入各級政府政績考核內容。各級政府要建立查處礦產資源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國土資源部門要完善年度報告制度,實施年檢制度。健全日常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制度,有效監管探礦權人勘查、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治理生態環境情況。

(六)建立和實施恢復礦山環境保證金制度和礦山環境年報制度。有關部門要加強礦山尾礦庫和采礦區的管理和治理,按照“誰開采誰負責”的原則,監管采礦權人做好礦區整治復綠工作和礦尾庫治理工作,依法收取足額的治理保證金。同時建立礦山環境年報制度,用行政手段加強礦山環境的監督管理。

四、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秩序工作安排

我市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治理整頓和規范工作以縣(市、區)自查自糾為主,市組織抽查、督查、稽查為輔。整個工作分為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動員部署階段(2005 1115~2005 1215日)。

按照國務院和省、市的統一部署,針對本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的實際,深入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秩序的宣傳、學習、發動,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增強責任感,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建立領導機構。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營造治理整頓輿論氛圍,為全面整頓和規范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階段:集中整頓階段(2005 1216日——20061031日)。

集中力量全面查處無證勘查、無證開采、越界開采、以采代探和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破壞礦山生態環境和不符合安全生產規定等違法行為;清理、糾正和查處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國有企業負責人參與辦礦,違法批礦等違法違紀案件;嚴厲打擊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的黑惡勢力。各縣(市、區)政府統一組織有關部門及所轄區域內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根據國家和省政府治理整頓的有關規定和本方案確定的內容及重點,對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自查自糾,限期整改,及時處理違法行為,全面完成整頓任務。

第三階段:治理規范階段(2006111日——2007    731日)。

按照規范的內容和重點進行整改,編制、實施和調整礦產權設置方案,著力解決需要規范的探礦權、采礦權布局不合理問題,扶大并小,壓縮礦山企業數量,加強資源整合,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理順探礦權、采礦權審批行為,嚴格審批權,規范審批程序;完善新立礦權的市場配置、規模準入、環保準入、安全準入等相關管理制度,建立礦產資源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促進礦業經濟健康發展。

第四階段:檢查驗收階段(200781日—— 2007    1031日)。

在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基本結束后,市政府組織對各縣(市、區)整頓和規范工作進行實地檢查、驗收,并向省政府報告,同時接受省政府的檢查驗收。

各縣(市、區)要及時將各階段的工作情況書面報市國土資源局。2007930日前,各地要對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總體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并形成書面報告,由市國土資源局綜合匯總,經市政府審核上報省政府。

五、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決策。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重大決策上來,處理好整頓與發展、局部與全部、當前與長遠關系。要加強宣傳學習,為整頓和規范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加強領導,搞好協調配合。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是黨中央國務院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的系統工程之一,任務重,要求高,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尤其是利益關系十分復雜。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市政府成立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各縣(市)區要參照市的做法,成立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領導小組,確保當地整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落實責任,力求實效。各級政府要把整頓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建立落實目標責任制,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各地必須牢固樹立全局觀念,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和短期行為,全面完成整頓和規范工作目標任務。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增強責任感,各負其責,主動協調,積極配合,嚴防推諉扯皮,共同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實。

(四)強化監督,不走過場。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國務院和省、市的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切實加強對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秩序的領導。整頓規范工作要注重質量,不走過場,不留死角,不徇私情,不受干擾。對各項整頓和規范任務,要逐項落實,該取締的取締,該沒收的沒收,該停業整頓的停業整頓,該追究刑事責任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態度不認真,整頓不得力,規范不到位的,要堅決糾正,并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五)立足長遠,探索并建立長效機制。要做到集中與日常管理相結合,與規范礦權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健全相關政策、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相結合,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研究解決辦法,做到標本兼治。要深刻領會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節約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等新理念、新理論的科學內涵,自覺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礦產資源管理工作,按照礦產資源管理法定職能探求改革礦產資源管理中不適應當前形勢發展要求體制、機制問題;牢固樹立礦產資源規劃意識,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制約機制,進一步強化礦產資源的宏觀調控;建立和完善各級政府領導下的相關部門聯合執法機制、目標責任制、制定考核目標;建立查處礦產資源違法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國土資源部門要完善年度報告制度,實施年檢制度,全面推進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測改革;要健全日常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綜合利用、恢復治理生態環境等工作,確保礦產資源的依法保護、有序開發、合理利用,從體制上、機制上研究治本之策。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del id="hnwhh"></del>

  1. <th id="hnwh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