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市氣象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意見》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氣象局反映。
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意見
(市氣象局 二○○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7〕49號)和省府辦公廳《轉發省氣象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08〕9號)精神,增強防范和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保障我市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市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
我市面臨海洋,地形復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象災害種類多、強度大、頻率高,是全省臺風、暴雨中心之一,臺風、暴雨、雷電、干旱、高溫、大風、大霧等氣象災害及其引發的海洋災害、生物災害等時有發生,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多發突發趨勢,各類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日趨加重。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提高全社會防范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要,對促進全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新陽江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充分認識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充分認識科學有效應對氣象災害的現實性和必要性,不斷增強氣象災害防御意識。
二、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綜合監測能力建設
?。ㄒ唬┘涌鞖庀鬄暮ΡO測預警系統建設。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氣象災害綜合監測設施的建設和保護納入本轄區城鄉建設規劃,加快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雷達、衛星、自動氣象站等天氣觀測網,建立生態觀測網、農業氣象觀測網、雷電監測網等專業氣象觀測網,加強計算能力、移動應急系統、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系統的建設。實施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設施建設,統籌考慮水利、港口、高速公路、大型工程等基礎設施防御氣象災害的需要。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農村、沿海、重要流域、地質災害易發地區、高速公路沿線和災害多發區域的氣象災害及次生災害的監測預警工作。
?。ǘ┘訌姎庀筇綔y環境保護工作。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對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按照國家法定標準劃定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并納入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發改、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無線電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審批可能影響已建氣象臺站探測環境和設施的建設項目時,應依法事先征得氣象部門的同意。有關單位、街道、村(社區)要協助做好監測設施的日常安全和環境保護工作。
?。ㄈ┙⒈O測預警信息共享機制。氣象、水利、國土資源、海洋與漁業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建立氣象災害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建設與氣象災害有關的大氣、水文、環境、生態等監測信息共享數據庫。
三、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預警服務能力建設
(一)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和傳播機制建設,完善緊急異常氣象短信服務平臺。氣象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加強對氣象欄目建設的支持,固定播出時段,增加播出時間,提高播出頻率。落實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插播機制,確保氣象預警信息的及時傳播。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氣象信息的發布和傳播。各類新聞媒體、通信企業、信息服務單位和有關責任主體傳播氣象信息時,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確保氣象信息實時、準確。
(二)加快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系統建設。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氣象電子信息顯示屏等氣象預警信息接收設施建設,擴大公眾手機氣象災害預警短信傳播范圍,暢通廣播電視、聲訊電話、網絡等傳播通道,建立健全鎮(街道)、村(社區)以及敏感行業(單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機制。要結合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推進,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列為鎮廣播電視站、村莊廣播室傳播的重要信息,切實增強氣象災害預警能力。
四、進一步增強氣象災害應急防范能力
?。ㄒ唬┙⒔∪珰庀鬄暮表憫獧C制。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臺風、暴雨、雷電、高溫、干旱、大風、大霧等氣象災害專項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政府統一組織、部門聯動協作、社會共同響應”的氣象災害應急機制。氣象部門要加強對氣象災害的監測、分析和研究,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測水平,充分發揮氣象工作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各有關部門要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專項預案的要求,加強應對災害性天氣的部門預案建設,落實氣象災害應急專家和現場處置工作隊伍,加強預案的動態管理和演練,全面增強氣象災害應急防范能力。
(二)積極推進氣候可行性論證。加快建立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大中型建設工程、重大區域經濟開發項目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制度,各級氣象部門要依法組織開展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有關部門在規劃編制和項目立項中要統籌考慮氣候可行性和氣象災害的風險性,避免和減少氣象災害、氣候變化對工程項目的影響。各行業(系統)主管部門要組織和督促有關單位落實防洪、防雷等工程性措施和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等非工程性措施,并列入日常監督管理,有關部門要嚴格把好防洪、防雷等行政許可關,切實推進氣象災害防御措施的落實,進一步提升氣象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
?。ㄈ┣袑嵓訌娎纂姙暮Ψ烙ぷ?。各地要建立防雷減災管理工作體系,加強防雷設施建設,嚴格落實防雷裝置定期檢測、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制度,防雷設計、工程施工資質要按規定到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備案。推進農村防雷減災安全工作,建立農村建房的防雷技術規范。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安裝建(構)筑物的雷電防御設施。氣象部門要加強全市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的行政許可工作,開展對重點工程、危險化學物品生產存儲場所以及密集公共場所等建設項目防雷裝置年度檢測的監管工作。
?。ㄋ模┘訌娊ㄔO項目的雷擊風險評估。各地要加強對雷擊風險評估的監督管理工作。凡我市大型建設項目、重點工程、高層建筑和各類場館、賓館、醫院、學校、車站等人員集中場所,各類化工廠、易燃易爆場所、發射塔、觀光塔、重點文物保護建筑,通訊樞紐、碼頭泊位特殊工程等,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或初步設計時必須依法進行雷擊風險評估,方可進行防雷設計和施工,以確保公共安全。各級發展改革、規劃、建設、安監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雷擊風險評估監督管理工作。
五、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保障工作
?。ㄒ唬┘訌姎庀鬄暮Ψ烙ぷ鞯慕M織領導。各地要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分級負責、全民參與”的原則,建立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各行業(系統)主管部門要明確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領導和部門,明確氣象義務協理員,建立村(社區)和單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信息員隊伍,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遞和幫助群眾轉移等防災避災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協調機制,把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全面落實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責任制。
(二)加大氣象災害防御資金投入力度。各地要建立完善氣象災害防御投入長效機制,落實氣象重點工程和運行經費,進一步加大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發布、應急指揮、科普宣傳、災害防范等項目以及科學研究的投入,逐步建立健全農村氣象災害救助和保險機制。
(三)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科普教育。各地要加大對氣象災害防御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積極推進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氣象部門要組織編寫氣象災害防御宣傳手冊,加強對社區、鄉村、學校和重點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通過電視氣象節目和電子氣象顯示屏等氣象災害預警傳播載體,廣泛開展氣象科普宣傳。教育部門要將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納入學生安全教學內容,農業部門要將氣象災害防御知識作為農村干部培訓和科技下鄉的重要內容,其他行業(系統)主管部門要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列入所轄單位負責人及安全員培訓內容,加快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的普及,提高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意識和遇災自救互救能力。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