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陽江市醫療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七屆十三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衛生計生局反映。
陽江市醫療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7〕49號)精神,推進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建設和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17年底,基本搭建醫聯體制度框架,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全市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陽江市人民醫院醫院集團繼續加強和完善醫聯體建設,陽江市中醫醫院牽頭建成一個具有中醫服務特色的醫聯體。市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陽西縣組建以陽西縣人民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鎮村一體化的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陽東區、陽春市各構建一個醫共體試點。通過整合區域內醫療資源,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達到65%以上,居民兩周患病首選基層醫療機構的比例達到70%以上,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范。
到2020年,充分總結試點經驗,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增加建設好一到兩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全市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二、逐步形成多種形式的醫聯體組織模式
(一)城市醫療集團。繼續加強和完善陽江市人民醫院醫院集團建設,通過對江城區人民醫院進行托管,對雙捷鎮衛生院、埠場鎮衛生院和高新區人民醫院、平岡中心衛生院進行集團化管理,以對口幫扶、技術支持為紐帶形成松散型合作,并不斷擴大幫扶的業務范圍和加大扶持的力度,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待條件成熟后,可在醫院集團內對江城區人民醫院、雙捷鎮衛生院、埠場鎮衛生院進行完全托管,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模式,組建成緊密型醫聯體。同時在鞏固完善對江城區和高新區集團化管理的基礎上,逐步擴大推廣范圍,將完成整體搬遷后的陽江市第三人民醫院以及城東、城南、白沙、崗列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納入醫院集團管理。陽江市中醫醫院發揮全市唯一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的龍頭作用,聯合陽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海陵試驗區人民醫院和閘坡鎮衛生院、海陵衛生院,以及城西、城北、南恩、中洲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成一個具有中醫服務特色的陽江市中醫醫院集團。通過定期派駐醫生、組建聯合病房、重點專科對口扶持等方式,建立雙向轉診、檢查互認和遠程會診等機制,帶動基層醫院、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開展中醫特色服務。
(二)縣域醫共體。重點探索實行以縣級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為龍頭,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站為基礎的縣鎮村一體化管理模式,構建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作為省的醫共體試點縣,陽西縣實行以陽西縣人民醫院為龍頭,橫向整合縣級3家公立醫院(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縱向聯合8家鎮衛生院及其轄區內的村衛生站實行縣鎮村一體化管理。組建一個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和鎮衛生院、村衛生站為成員單位的緊密型縣鎮村一體化的醫共體,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構建縣鎮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陽春市由陽春市人民醫院、陽春市中醫院、陽春市婦幼保健院(陽春市第二人民醫院)分別牽頭,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組建以人才共享、技術支持、檢查互認、服務銜接等為紐帶進行合作的三大醫共體。其中陽春市人民醫院聯合春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春灣中心衛生院(陽春市第三人民醫院)及馬水鎮、三甲鎮、河口鎮、圭崗鎮、石望鎮衛生院組建一個醫共體;陽春市中醫院與潭水中心衛生院及崗美鎮、陂面鎮、八甲鎮、永寧鎮衛生院構建成一個醫共體;陽春市婦幼保健院(陽春市第二人民醫院)聯合河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水中心衛生院及松柏鎮、河口鎮、雙滘鎮衛生院組成醫共體。
陽東區由區人民醫院牽頭,聯合東城鎮衛生院、雅韶鎮衛生院及東城鎮、雅韶鎮轄區內村衛生站共同構建一個緊密型縣鎮村一體化醫共體試點。醫共體內建立縱向合作關系,從對口幫扶、技術合作等方式起步,逐步深化合作,最后實現“四個統一”,即統一調配人力資源、統一核算醫療服務成本、統一績效考核辦法、統一管理和分配醫療收入。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推廣范圍,將合山、大溝中心衛生院和大八鎮、那龍鎮、紅豐鎮、北慣鎮、塘坪鎮、新洲鎮、東平鎮衛生院全部納入醫共體建設。
陽西縣、陽春市、陽東區組建的所有醫共體與陽江市人民醫院醫院集團、陽江市中醫醫院集團、陽江市婦幼保健專科聯盟、陽江市公共衛生專科聯盟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技術支持、雙向轉診、服務銜接、專科共建等方式開展縱向合作。
(三)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陽江市人民醫院和陽江市中醫醫院分別牽頭建立專科聯盟,聯合全市大部分二級以上醫院和鎮衛生院,通過人員、技術等優質專科醫療資源共享和下沉,開展專科共建,全面提升簽約醫療機構相關專科能力建設。陽江市婦幼保健院牽頭組建一個由各級婦幼保健院(所)和部分綜合醫院、鎮衛生院為成員單位的陽江市婦幼保健專科聯盟。陽江市公共衛生醫院以特色專科技術力量為支撐,牽頭組建陽江市精神病、感染性疾病專科聯盟,以特色專科為紐帶,實現精神病、感染性疾病上下雙向轉診。
鼓勵推動縣級若干醫聯體與部屬、省屬、醫藥院校的附屬醫院跨區域建立合作關系。鼓勵三級醫療機構之間以特色專科為紐帶整合力量提升重大疾病診治能力,橫向盤活現有優質醫療資源。
(四)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大力推進面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各醫院集團和醫共體發揮資源、技術和設備優勢,逐步建立遠程會診中心、病理診斷中心、醫學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心電診斷中心、急危重癥救治中心、繼續教育中心和消毒供應中心,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診斷、遠程培訓和遠程教學等服務,實現服務供給一體化、醫療質量質控同質化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鼓勵醫院集團和醫共體的牽頭單位建立遠程會診中心,上聯省級醫院,下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逐步建立新型互聯網診療、教學、培訓一體的模式,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
(五)其他。在已建立的對口支援關系基礎上,通過托管區域內縣級醫院等多種形式組建醫聯體,三級公立醫院要向縣級醫院派駐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隊,重點幫扶提升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參加醫聯體建設。鼓勵支持醫聯體或縣級醫院與省級公立醫院,跨區域組建醫療集團或建立合作關系,輻射帶動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三、完善醫聯體內部分工協作機制
(一)完善組織管理和協作機制。制定醫聯體章程,規定主體單位與其他成員單位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完善醫療質量管理等制度。鼓勵醫聯體探索在醫院層面成立理事會。
(二)建立責任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對醫聯體內部因雙向轉診等互有參與業務產生的業務收入、醫保基金的結余留用,探索實行按一定比例在牽頭單位和成員單位之間進行分配。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醫保基金超支等虧損,應由醫聯體牽頭單位、成員單位和醫保基金共同分擔。
(三)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三級醫療機構要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層醫療衛生及專業康復、護理等機構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患者提供治療、康復、護理等服務。通過簽約服務,暢通醫聯體內部轉診機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為醫聯體內上轉的患者優先安排檢查檢驗、設立住院綠色通道等服務,基層醫療機構要重點暢通診斷明確、病情穩定患者和術后康復期患者的下轉通道。
(四)扎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醫聯體內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通過簽約服務,鼓勵和引導居民在醫聯體內到基層首診,上級醫院對簽約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到2017年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
(五)完善藥品集中采購第三方交易模式。落實醫聯體藥品分類采購。區分藥品不同情況,通過招標、談判、直接掛網等方式,以合理的優惠價格采購藥品。堅持帶量采購原則,以全市為單位在省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統一采購、統一配送,或者采取全市為單位跟隨廣州或深圳GPO采購藥品及耗材。年內全面執行“兩票制”,減少流通環節,擠掉藥價虛高水分,減輕群眾負擔。
四、促進醫聯體內部資源上下貫通
鼓勵醫聯體內醫療機構在保持行政隸屬關系和財政投入渠道不變的前提下,統籌人員調配、薪酬分配、資源共享等,形成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渠道和機制。
(一)促進人力資源有序流動。醫聯體內統一調配資源,統籌薪酬分配。通過建設發展醫院集團主動將優秀醫務人員和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鼓勵醫聯體內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派出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主動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進修學習機會。在編制隸屬關系不變的前提下,探索推進人才縣管鎮用、鎮管村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制。
(二)推動信息互通。按照省衛生計生委工作部署,積極配合做好廣東省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工作,推動醫聯體內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診療信息互聯互通,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遠程醫療等服務。到2017年底,分級診療管理信息系統基本覆蓋全部二級三級醫療機構和8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探索實行遠程醫療收費和支付政策。
(三)推動服務共享。依托醫聯體內牽頭單位的影像、檢驗、病理、心電診斷等優勢資源,建立區域醫學影像中心、遠程會診中心、檢查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后勤服務中心等,實現醫聯體內服務供給一體化、醫療質量質控同質化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鼓勵社會資本開設獨立醫學影像、醫學檢驗、消毒供應等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鼓勵探索建立醫聯體內統一的藥品招標采購、配送和管理平臺,形成醫聯體內處方流動、藥品共享與配送機制。各級醫療機構(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含省增補基本藥物)的品規數量和金額比例不再作具體要求。鼓勵各地實行區域一體化藥品配送和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高血壓、糖尿病、腫瘤、重性精神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藥品銜接工作,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藥品供應。
五、保障政策
(一)落實政府辦醫的主體責任。各地人民政府要落實辦醫主體責任,落實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建立財政補助資金與績效評價結果掛鉤機制。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的產權歸屬保持不變,繼續按照原渠道撥付財政補助經費。2017年10月底前,各縣(市、區)要出臺推進醫聯體建設的工作方案。全市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要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2017年底前,陽西縣、陽春市、陽東區要啟動縣域醫共體試點工作。
(二)明確部門職責。市衛生計生局要進一步細化醫聯體建設的配套措施,加強對各地、各有關單位推進醫聯體建設的指導和監管,及時協調解決推進醫聯體建設中的具體問題。市發展改革局要完善醫藥價格政策配套措施,建立動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醫保醫療服務監管,完善醫聯體醫保支付政策配套措施,按照省的要求,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機制。市財政局要按規定落實財政補助政策。
(三)發揮醫保經濟杠桿作用。合理確定三級醫院、二級醫院、鎮衛生院等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的支付標準,在醫聯體內按規定轉診的病人按照連續的診療過程累計計算起付線,符合條件的日間手術和日間化療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對醫聯體實行在總額控制下按病種分值結算、醫保總額付費的支付方式。按照屬地結算、屬地管理的原則,根據當地醫療保險基金當期控制總額及醫聯體內各定點醫療機構所得病種分數情況,對醫聯體的住院醫療總費用進行分配和結算,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實行按床日付費,建立健全“總額預付、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等激勵約束機制,激勵醫療機構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四)完善人員保障和激勵機制。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制定和出臺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和分配激勵機制的實施方案。允許將收支結余的部分資金按規定用于獎勵性分配。將基層工作經歷作為醫聯體內醫務人員職稱職務晉升的條件之一。
(五)建立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市衛生計生局要嚴格按照省衛生計生委的要求,將醫聯體考核指標體系納入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檢查考核框架,重點考核醫聯體技術輻射帶動情況、醫療資源下沉情況等,不單純考核業務量,要將三級醫院醫療資源下沉情況、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作情況以及基層診療量占比、雙向轉診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標納入重點考核內容,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人事任免、評優評先等的重要依據,并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進修、晉升等掛鉤。醫聯體建設任務與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按省的要求一并納入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檢查考核。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