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積回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陽江加強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設的提案》(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20180400號提案)收悉。經會省文化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等單位,現將辦理情況及結果答復如下:
一、關于支持陽江依托廣東海絲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和海洋出水文物保護中心
我市認為提案者提出在海絲館在建設"一館兩中心"的意見非常必要,既是建館之初的愿望,也符合現在發展的需要。自建館開放以來,海絲館在各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績,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出現了一些瓶頸,表現為業務用房不足,培訓課室缺乏,實驗室設備過于簡單,科研力量薄弱,沒能建設成海絲文化信息中心。據此,建議省政府大力支持海絲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和海洋出水文物保護中心。通過“兩中心”的建設,解決業務用房,特別是庫房不足的問題,建設一座集庫房、培訓、文物保護實驗室、海絲文化研究研發中心(含海絲信息數據庫)于一體的綜合樓。同時,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多渠道引進人才,尤其是高尖端人才,提升海絲館隊伍整體建設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利用已有的合作平臺,加強科研課題的開展,帶動人才的成長,從而提升建設成“一館兩中心”,充分發揮“南海1號”在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和海洋出水文物保護的獨特資源優勢作用,全面提高海絲館在全國的影響力。
二、關于支持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展出全省海洋出水文物
海絲館建館之初就是要打造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內容,命名為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以海上絲綢之路命名的博物館。因此,海絲館不僅僅是展示“南海I號”保護發掘動態及其出水文物的專題博物館,更應展示我省的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內容。我市認為,在“一帶一路”戰略深入實施的新時代,更應該將其做到名符其實,成為集中展示我省乃至全國幾千年海絲文化的發展變遷,闡述開放、包容、共享的海絲文化精髓的載體,以更好地服務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建議省政府再次明確作為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堅持以“南海1號”古沉船為依托,拓展展示全省海洋歷史文化,海絲館展示規劃建設應滿足展示全省海洋歷史文化的要求,隨時承接相關的展示。鑒于目前“南海1號”古沉船文物挖掘尚未結束,文物展示數量少,內容也較單薄,建議省政府給予大力支持,統籌協調省內海洋出水文物到海絲館展示,并作長遠的規劃,指導海絲館規劃策劃長期展示全省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使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名符其實。
三、關于支持陽江利用“南海I號”及其出水文物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創作文學作品和文藝作品,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
隨著《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出臺,文創開發已是文博單位不能缺少的重要工作,是讓文物活起來服務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舉措,我市同意提案者的意見。建議省政府采納圍繞海絲館館藏,在海陵島規劃建設海絲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意見。要求海絲館充分利用“南海I號”出水文物及其文物蘊藏的歷史文化信息、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都是進行文藝創作、文化產品開發,由海絲館提出建設“南海1號”文化創意園區及開發創意產品,創作文學作品和文藝作品發展規劃方案,并逐步實施。鑒于我市高端文學藝術創作人才少,建議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并組織省內高端文化藝術創作隊伍幫助我們,開展有關“南海1號”文化藝術創作,提高創作水平,擴大影響力,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四、關于支持陽江以海絲文化為核心,整合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建設海陵島“海洋文化綜合體”
廣東海洋歷史博物館的建設是《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一項重點建設工程,也列入了《廣東省濱海旅游發展規劃(2011-2020)》等相關規劃,還符合我市海絲文化名城建設的要求,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同時,依托已建成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和海陵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歷史資源,其亦具有很高可行性。建議爭取省有關部門的支持,把建設廣東海洋歷史博物館作為省的重點文化建設項目,共同推動項目的實施。
感謝您對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設工作的關心支持,并請繼續關注文化建設和多提寶貴意見。
陽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3日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