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已進入秋冬季節火災高發期,事故大都發生在民居、小作坊等場所。在居民住宅方面,多為用電、用氣不慎,如廚房火災等。在工廠作坊方面,則多是電氣、生產不慎引發火災。那么,如何防患于未然,將發生事故的幾率降至最低?記者近日就此采訪了我市公安消防部門,請他們來為防火安全支招。
1、電動車充電時間不宜過長
▲案例
2日1時許,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南嶺村橋頭北街4號因電動車電池爆炸引發大火,全樓16名住戶5人身亡。
溫馨提示:據了解,正確的電動車電池充電方法是,存放時應該是充滿電之后存放,在一個月左右取出來放電或者使用一到兩次,然后再充電繼續存放,這樣利于延長蓄電池的使用壽命。一般新的蓄電池前三次充電最好在8-12小時,以后掌握在6-8小時即可。蓄電池最忌的就是過度充電、過度放電。只要遵照這兩條原則,就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用和發揮出蓄電池的最大使用壽命周期來。
電池充電時,特別是過度充電時會電解出氣體(氧和氫),通氣不暢才會導致電池爆炸,因此只要注意保持電動車通氣口的暢通,注意充電時間不能過長,要留心電池溫度,如超過45攝氏度,應該停止充電。這樣,不但不會發生電動車爆炸情況,反而還會延長電動車的使用壽命。電動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也可能與充電接口處沒有插牢固有關,因為接口沒插牢固,接觸不良會產生電火花。
▲案例
2日23時30分許,深圳寶安區石巖街道盛妝百貨商場發生大火,大火持續6個多小時,過火面積萬余平方米,昔日繁華商場被燒成空架。由于風大,火勢蔓延迅猛,救災現場一度完全失控,火大煙大,聲勢嚇人。所幸系商場打烊后起火,人流量不大,5名受困人員很快被救出。
溫馨提示:由于商場具有經營面積大、易燃可燃物品多、人員流動大等特點,稍有不慎發生火災,火勢蔓延迅速,會引起場面混亂,疏散困難。
商場除日常照明、夏季排風系統、空調設備等用電外,廣告櫥窗內常設有霓虹燈、熒光燈及其他裝飾燈具,特別在節日期間還將增設彩燈,由于這些電氣設備品種數量繁多,線路鋪設錯綜復雜,加之每日使用時間長,容易發生超載、短路及照明燈具烤燃可燃物引發火災的事故。
商場內電氣線路和設備的安裝,必須符合安全用電的防火要求,嚴禁亂拉亂接臨時電氣線路。同時,商場應保持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暢通,做好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并正常運行。另外,還要加強營業時間的防火巡查,強化員工的培訓演練,做到人人都是消防員。
▲案例
10月29日18時許,中山市大涌鎮大涌社區一民宅因戶主出去買菜時沒有關好正在煲湯的煤氣爐引起火災。進入秋季,風高物燥,火災頻發,起火原因多以電線短路、電器故障和亂扔煙頭等火種為主。
溫馨提示:秋冬季節公眾要注意防火,正確使用家用電器、養成良好用火習慣,能有效防止火災。須注意以下事項:
一是不要私自亂拉亂接電線,要使用安全的保險絲,嚴禁使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二是白熾燈泡、日光燈與可燃物之間保持至少0.5米以上的距離;不要用布、紙等可燃物做燈罩;在散熱條件較差的燈具附近的電線,應有耐熱絕緣護套保護。
三是保證電器有足夠的散熱條件,不要在電視機、空調、電腦、電暖器、冰箱等周圍放置窗簾、衣物、書籍等可燃物品。
四是不要在無人的情況下使用電熱棒、電吹風、電磁爐等電器,注意人走時要切斷電源。
五是經常查看電器線路有無破損、短路、接觸不良等故障,發現問題及時檢修。
六是使用液化氣、煤爐等有明火的灶具應有單獨場所,保持良好通風,并與可燃物保持至少一米以上的距離。
七是養成良好用火習慣,不要隨意亂丟煙蒂和火柴梗。
八是不要使用大功率電器,不要同時使用幾種功率超過1000瓦的電器,以免線路超負荷引發火災。
九是發現燃氣泄漏,要迅速關閉氣源閥門,打開門窗通風,切勿觸動電器開關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專業維修部門來處理。
十是家用電器或線路著火,要先切斷電源,再用干粉或氣體滅火器滅火,不可直接潑水滅火,以防觸電或電器爆炸傷人。
▲案例
1日22時許,廣州白云區黃石路高爾夫花園一住房發生火災,4名居民因吸入濃煙不適入院治療。據了解,一名保安在挨家挨戶拍門發警告時,有高層的住戶竟然還乘坐電梯逃生。
溫馨提示:若身處火層以下位置,應當及時疏散;如果身處火層之上,則應往上層逃生,等待救援。逃生中,可用濕毛巾等蒙住口鼻,匍匐前行,絕不能因顧及個人財產而耽誤時間。要是無法及時轉移,可緊閉防火門,打濕毛巾或棉被堵住房門邊角,阻止濃煙或有毒物質入侵。一些高層建筑設有避難層,且目前部分高層建筑的設備層也作避難層使用。當所有消防通道無法上下時,市民可到避難層等候救援。
此外,發生火災時不能乘坐電梯。因為電梯不具有防高溫性能,當遇到高溫時,電梯廂容易失控甚至變形卡住,有的還會有觸電的危險。發生火災時,當樓梯內電氣線路被燒毀或斷電時,電梯便會停在樓層中間,一方面,不利于電梯內的人員逃生;另一方面,也有礙于外面的搶險人員營救,極易釀成人員傷亡事故。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