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全科醫生培訓工作,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重要舉措,對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深化醫改、加強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則是省醫改考核重要指標之一,而在省、市級醫改全科醫生考核中,陽江連續5年獲得滿分,全科醫生占比更是位列全省第一。
截至2023年底,陽江市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已達6.07名,不僅在全省21地市中位居第一,還提前6年完成了相應的目標。
陽江市始終高度重視全科醫生人才隊伍建設,把全科醫生培養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納入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在日常工作推進中,緊緊圍繞三大舉措抓落實,全力推動全科醫生培訓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高位推動硬件建設,夯實培訓基礎
強化物質保障。市領導經常關心過問,市衛生健康局主要負責同志積極協調財政和基地醫院加大經費投入,加強硬件建設,包括培訓基地建設、全科醫學科建設、基層實踐基地建設,不斷夯實培訓基礎。
作為陽江全科醫生重要培訓基地,市人民醫院加強住培基地建設,已投入2000多萬元,全面改造基地臨床技能中心。還新增認定了陽春市人民醫院和陽西總醫院人民醫院等2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目前也分別投入100多萬元建設經費完善基地建設。
以上3間培訓基地均設有1個以上全科門診,其中市人民醫院臨床技能中心建筑面積達1636平方米,而該院的全科醫學科專業基地也已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專業基地,進一步強化全科識病、分診、慢病管理。
此外,全市還設有4個基層實踐基地,配足配強指導老師,配有副主任以上醫師21名,主治醫師17名,大大提升實踐基地培訓管理能力。
借智借力加強管理,確保培訓質量
強化能力提升。市衛生健康局加強過程管理,包括加強理論培訓、全科住培以及臨床能力培訓,并嚴格執行輪轉安排,以確保培訓的質量。
在開展培訓過程中,充分借助新技術、新平臺幫助提升培訓水平。在理論培訓中,聯合華醫網開展“網絡遠程培訓”,讓基層衛生人員實現隨時隨地自主安排學習。在加強臨床能力培訓中,利用培訓基地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智慧醫院”平臺,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手段,完善網絡體系、對口支援體系建設,推動教學和臨床“兩輛馬車”并駕齊驅,實現心電、影像診斷結果數據共享,大大提升全科實踐基地師資及學員的臨床能力。
與知名醫科大學合作,借智借力,提升培訓質量。在理論培訓中,聯合廣州醫科大學開展“面授培訓”,通過專題講座、面授輔導及考核,督促學員按要求及時完成網絡課程學時,確保理論考試通過率達100%。在全科住培中,多次邀請珠江醫院等省級醫院培訓專家進行教學指導,增加技能培訓中心夜間開放時間,為學員提供更多練習機會。2023年陽江市人民醫院全科住培學員、助理全科培訓學員首次結業考核通過率均為100%。
此外,各基地嚴格按照全科醫生培訓標準,制定嚴格的輪轉計劃并組織實施。對輪轉過程實時動態考核管理,彈性整合教學資源,確保培訓期內100%完成病例、病種、技能操作及門急診等學習。
積極落實四大措施,激勵可持續發展
為確保全科醫生培訓工作可持續發展,陽江從學員、師資、就業等四方面積極落實激勵機制。
對待培訓學員,嚴格落實國家“兩個同等對待”政策。其中凡是“對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床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多年來,凡是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的學員,在市人民醫院工作的,均按照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
對待師資隊伍,加強薪酬激勵。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次組織參加省內外各種全科人才培養學術交流,不斷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目前,全市獲得省級以上全科規范化培訓師資和助理全科培訓師資129人,市級助理全科培訓師資143人。落實師資薪酬激勵機制,將培訓教學業績納入績效考核,教學管理工作納入科主任績效考核,從而提高教學積極性。
積極落實定向醫學畢業生就業安置工作。統籌做好年度定向醫學畢業生對接(助理)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工作,積極協調編辦和人社部門落實就業安置,確保入培前有崗有編,免除畢業生后顧之憂。截至2023年底,全市所有定向醫學畢業生入培前均已落實編制和崗位,當年度就業率和入培率均為100%。
落實全科注冊。做好畢業學員的全科醫生注冊工作,指定專人負責,跟蹤問效。至2023年底,全市已完成全科醫生注冊1592人,讓全科醫生能夠“學有所成”的同時“學有所用”。
盡管已提前完成指標,陽江市還將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精氣神,積極加強與兄弟市交流學習,不斷學習先進經驗做法,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和業務水平,全力推動全科醫生培訓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