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去新來,滿載收官。回首即將過去的2024年,漠陽大地上,一串串奮斗的足跡清晰可見,一項項豐收的碩果沉甸喜人。
以實干篤定前行,用汗水譜寫華章。一年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一步一個腳印,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奮力推動陽江綜合實力加快實現新躍升。
這一年,陽江“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縣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圩鎮面貌日新月異,鄉村更加和美宜居,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邁上新臺階;
這一年,陽江開全國先河,啟動綠能示范產業園建設,打造綠能之都,讓綠色能源就地消納、發揮最大效益,從“4+4”到“4+4+X”,陽江產業體系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這一年,陽江新增公辦學位12560個,醫共體建設不斷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實現城鄉共享,十件民生實事項目高質量完成,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這一年,是陽江“營商環境年”,《陽江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出臺實施,全力打造更省心、更舒心、更安心、更順心、更寬心的“五心”營商環境;
這一年,陽江摘得“綠色奧斯卡”桂冠,喜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國際花園城市”稱號,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美的陽江,再添一塊金燦燦的國際招牌……
沿著這些奮斗的足跡,我們藉回顧盤點陽江在過去一年高質量發展中的高光時刻,真誠地向這座奮進的城市致敬,向那些參與其中的奮斗者致敬。
關鍵詞:百千萬工程
城鄉面貌增顏提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今年以來,陽江錨定“爭做典型”目標不動搖,全力以赴推動“百千萬工程”,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
面對全省你追我趕、百舸爭流的局面,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成為全市上下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共識,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施工場”,成了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的“練兵場”“大考場”。
“頭號工程”,當有頭號力度。我市堅持“四級書記”一起抓,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掛帥領銜、靠前指揮,市四套班子成員“掛縣包鎮”,全力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
——3月28日,第一季度陽江市“百千萬工程”現場推進會在陽東區召開,提出要推動城鄉區域協調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在全省“百千萬工程”中爭做典型、作出示范;
——7月3日,我市在江城區、海陵試驗區、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召開第二季度現場推進會,提出要直面問題差距,持續攻堅發力,全力以赴打贏“百千萬工程”翻身仗,推動我市“百千萬工程”在全省爭先進位;
——10月16日,我市在陽春市召開第三季度現場推進會,提出要加快推動城鄉人居環境建設提升取得實效。“綠美陽江、宜居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迅速展開,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施工圖”很快在漠陽大地變成了“實景圖”;
——12月23日,我市采取交叉調研和集中開會方式召開第四季度現場推進會,持續用力推動產業發展、風貌提升、改革創新、城鎮化建設、黨建引領等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更多突破。
一年來,我市每個季度一次現場推進會,每周一天領導“基層日”,常態化召開指揮部會議,找差距、明方向、謀思路、解難題,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制定實施“縣域經濟40條”;打造152個全國、全省特色農業產業專業鎮(村),127個農業類品牌;38個鄉鎮已完成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199項,完成16條風貌示范帶建設;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2個百分點,村集體經濟收入今年全部有望達20萬元以上……
陽江城鄉的差距正在快速縮小,醫療、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走向均等化、一體化,阻礙城鄉協調發展的政策、資源、機制正在打破,各類人才和資源要素正在向基層聚集流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步伐正大踏步前進!
大道至簡,唯有實干。朝著“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的宏偉目標,陽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步一個腳印抓落實,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朝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關鍵詞:綠能之都
產業基礎更加厚實
這一年,我市以產業之“興”強發展之“勢”,舉全市之力“打造綠能之都,建設海絲名城”,構建“4+4+X”產業體系,把經濟底盤筑牢筑實,讓經濟觸角延伸得更遠更深。
從年初的火熱開工,到年底的圓滿收官,一批關乎長遠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有效突破: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500萬千瓦,約占全國七分之一、廣東的“半壁江山”;先進材料產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中國刀剪之都”“中國調味品之都”等品牌打響……
在轉型發展時代要求下,我市拿出“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和“沖刺跑”的速度,重點在綠色制造、海洋經濟、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濱海旅游康養等產業與大灣區城市加強合作共建,產業發展一路向“新”、氣勢如虹,科技創新勇攀高峰,經濟發展乘勢而上。
不斷向上突圍、向新發力的產業實力,是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2月19日,在我市“新春第一會”會后,廣東陽江綠能示范產業園起步區正式宣布動工,投資30億元,率先開展園區綠電直供、綠能認證示范探索,園區可溯源綠電比例將達到70%以上,進一步拓展綠色能源應用場景。這是我市做大做透做深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版圖的濃墨重彩“一筆”。
全球唯一“一平臺兩風機”漂浮式風機在陽江并網,一箭九星在陽江海域順利發射……我市“藍色崛起”勢頭強勁,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累計建成各類電源總裝機容量2141.7萬千瓦,約占全省10.7%。我市每年為全省提供大量的電力資源,廣東每使用10度電就有1度源于陽江。
“陽江發展綠能既有先天優勢,又有后天努力。”“在科技的加持下,陽江必將不斷提升綠能產業質效”……在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綠能產業科技創新分論壇上,70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對于陽江發展綠能產業之路既有贊賞、亦有指導。
在綠色能源賽道上,陽江以“風電之城”的黑馬之姿,為全省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澎湃綠能,為海上風電邁向深藍勇探“新”路。
新興產業聚“勢”,傳統產業躍級。聚力產業發展煥新賦能、迭代升級,我市一手抓“舊”的改造,一手抓“新”的培育,不斷加快構建具有陽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發展大局中逐步嶄露頭角。面對萬億級“藍海”,我市探索以測試、檢測、驗證、試飛等產品服務為新路徑,用物流等場景應用服務搭橋,在高端制造上攀高圖強。
在第136屆廣交會上,廣東蘇仕蘭生活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桑刀2號刀具產品獲頒“最高刀刃鋒利度保持力”吉尼斯世界紀錄。
被譽為“中國五金刀剪行業第一展”的中國(陽江)國際五金刀剪博覽會上,亦在不斷求新求變。第23屆刀博會作為市場化改革后的首屆,全場新產品超80%,266家參展企業各出奇謀,“圈粉”全球各地近萬名采購商,展現了陽江五金刀剪行業的澎湃動力。
一環銜一環,一鏈又一鏈。在陽江的經濟版圖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貫通,共同打造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
堅韌不拔、活力無限的陽江,以破題、解題,實干、奮進的頑強毅力,力促產業興旺、加速經濟運轉,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向上向好。
關鍵詞:海絲名城
特色文化名片閃亮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空,無人機化身“金龍”,漫天禮花劃破夜空,照亮人們的笑臉……2月11日大年初二晚,一場無人機和煙花匯演活動,既盛滿了新一年的期盼,也為2024年陽江文化繁榮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回眸2024年,陽江擦亮特色文化名片,打造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海絲名城,一個個多彩的瞬間定格,綻放出華章日新的時代風采。
尋根探源,賡續文脈。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我市成立文化整理工作專班,出臺工作方案,深入推進漠陽文化挖掘和整理。今年2月,我市公布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區名單,還結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對500多處文物進行重新復查;書香節期間,《漠陽訪古》等書籍發布,一系列研究成果為保護傳承漠陽文化提供重要支撐。
近日,江城區太傅路成功入選省第五批歷史文化街區,這是我市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縮影。陽江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對太傅路、河堤路、南恩路等開展改造提升,讓古城煥發新的活力。
9月26日,陽江市漠陽書院(嶺南書院)落成啟用,融合文物典藏、文化名人等人文資源,打造文明實踐的重要陣地、文脈傳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新人培育的重要載體。
溝通世界,傳承文明。
陽江以開放姿態,搭建文化交流平臺,不斷擴大海絲文化影響力。“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出水陶瓷文物保護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落戶廣東海絲館;12月10日,央視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第二集《時光寶船》開播,“南海I號”文化傳奇故事再度引起廣泛關注。
博物館架起文明交流互鑒之橋。8月,陽江市十八子音響博物館、陽江漆器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成為漠陽文化傳承、傳播和活化利用的新窗口。省級重大標志性文化工程——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已全面進入裝修裝飾階段。
北京時間8月8日,陽江女將郭清斬獲巴黎奧運跆拳道女子49公斤級比賽銀牌,向世界展現了漠陽兒女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這份榮譽也將陽江體育運動史推上了新的高度。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陽江通過“文化+旅游”“文化+體育”等形式,推動以文化為靈魂、以商業為依托、以旅游為紐帶的全域旅游產業發展體系,為海絲名城注入新活力。
春節期間,一場名為“鼉城行大運”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讓陽江古城再次“出圈”;4月27日,陽春雞籠頂越野賽鳴槍開賽,助力農文商旅體融合發展;端午期間,陽江(江城)逆水龍舟賽舉行,這既是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較量,也是一次龍舟文化的展示;8月,陽江國際風箏邀請賽在海陵島舉行,各類文化活動與南海(陽江)開漁季活動有機融合;11月,首屆西海岸海洋運動會開鑼,馬拉松等賽事輪番亮相,把“流量”變“留量”……
陽江,這座擁有獨特濱海風光與豐富歷史文化的城市,正搭乘文旅融合的快車一路疾馳,綻放出愈發奪目的光彩。
關鍵詞:營商環境
一子落激活滿盤棋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勇立潮頭,改革者勝。
這一年,陽江步入“改革時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市場活力,以“硬舉措”強化“軟服務”,向著與大灣區“同標高”“零距離”的營商環境奮力邁進,推動綜合實力加快實現新躍升。
時間撥回今年年初,新年的鐘聲猶在耳畔,陽江便錨定目標,敲定2024年為“營商環境年”,制定了《陽江市營商環境年總體方案》,提出“一年重點突破、兩年全面提升、三年爭創一流”的行動目標,勾勒出全年發展的主脈絡。
2月19日,“新春第一會”——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營商環境年動員大會召開。全市目光聚焦營商環境領域,決心聚力進行一體變革,全力打造“五心”營商環境,打響“效率陽江、服務陽江、誠信陽江”營商環境品牌。
號角吹響,即刻啟程。以“營商環境年”建設為抓手,陽江打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戰”。全市上下積極響應,圍繞多個方面鋪開改革畫卷,讓漠陽大地煥發出“日新”的面貌,涌動著改革創新的澎湃熱潮——
以政策支持為基石,不斷強化改革力度。我市首部營商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陽江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公布,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為企業家們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送上了一顆“定心丸”。《陽江市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印發,也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引擎,不斷見證改革速度。作為“一網通辦2.0”省級試點城市,我市不斷打破部門間“數字壁壘”,通過深化“全市通辦”“一件事一次辦”“12345熱線綜合服務”等方面改革,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應用場景不斷創新,助力辦事標準及服務質效與大灣區全面接軌。
以部門協作為紐帶,持續凝聚改革合力。稅務部門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提升辦稅繳費便利化水平;發改部門強化要素保障,精簡辦事流程環節;交通運輸部門全力構建“機場+雙高鐵+高速路網+億噸大港”的大交通格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司法部門創新服務措施,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改革“孜孜不倦”,發展“必有回響”。一系列“硬核”舉措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實現新質生產力,賦能陽江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更加強勁、活力更加充沛。
關鍵詞:民生福祉
幸福陽江成色更足
“從大橋開工建設,就盼著這一天。”12月26日,備受市民關注的陽江港大橋正式通車,溪頭鎮至陽江市區的車程由原來的2小時縮短至1小時,家住陽西縣溪頭鎮的謝志明內心無比興奮。
今年,我市交通建設領域捷報頻傳,陽江機場選址獲中國民航局批復,廣湛高鐵陽江段施工進度條不斷刷新,“機場+雙高鐵+高速路網+億噸大港”的大交通格局逐步構建成型。
交通建設跨越發展,是我市全力改善民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一個縮影。
一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實干之舉辦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平安等民生實事,著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教育是民生之基,寄托著萬千家庭的殷殷期盼。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推動公辦基礎教育學位建設,投入3.1億元,新建、改擴建陽西縣育才小學等學校(幼兒園)10所,推動陽江市實驗學校轉制為公辦學校,新增公辦學位12560個。
醫療保障關乎人民健康福祉。
12月27日,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陽江醫院(陽江市江城區人民醫院)正式啟用,標志著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在此之前的11月25日,我市“村醫通”醫保結算系統正式上線啟用,意味著農村參保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醫保報銷,極大提升了農村群眾就醫便捷性和獲得感。
“一老一小”,一頭連著“夕陽”,一頭連著“朝陽”,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是民生保障的重點。
我市不斷優化“一老一小”綜合服務,健全縣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成41家“長者飯堂”,讓“老有所養”覆蓋城鄉。在2024中國(陽江·陽西)長壽產業經濟發展大會上,陽西獲授“中國長壽之鄉”牌匾,我市再添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優化“出生一件事”集成化辦理,落實免費產前篩查任務,積極推進公立醫療機構開展福利型普惠托育服務,推動幼兒園開設托班,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我市深入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陽江川苔草、陽春蜘蛛抱蛋等植物新物種連連上新,勺嘴鷸、東方白鸛等珍稀動物頻頻亮相,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陽江人的美麗家園更加宜居。
今年11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陽江“國際花園城市”稱號,陽江成為粵東西北第一個國際花園城市。這里秀麗的山水、宜人的環境得到世界各地朋友的點贊。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前提。
9月19日,平安廣東建設工作會議召開,陽春市入選2023年度“平安鼎”頒授名單。這是我市不斷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深入推進平安陽江建設的生動實踐。
發展向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陽江永不止步的追求。
時間,鐫刻著奮進的步伐。
回顧2024,陽江迎難而上、接續奮斗,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聚力同心打造綠能之都、建設海絲名城,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勃發新氣象、闖出新路來。
回眸,不在于記住曾經的精彩,更在于匯聚蓬勃的力量。
讓我們向2024年說一聲再見;讓我們面帶微笑,步履堅定,迎接2025年的第一縷陽光。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