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行走在陽春市陂面鎮南河村,綠色仍是田間地頭的主色調,入目即是長勢良好的瓜果蔬菜。機耕路上,滿載貨物的農用車往來穿梭,村民們互相招呼著,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1月4日上午,在南河村下榮自然村一處靠近石山的田地上,連片種植的芥菜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青翠欲滴。正是收獲的季節,菜農呂小鵬、廖劍萍夫妻倆正忙著收割。
“芥菜中間結了一個‘實心球’,說明已經長到了極致,正是最佳收割的時間。”呂小鵬捧著一棵剛用鐮刀割下來的芥菜跟記者說,芥菜從去年11月末開始收獲,將持續到春節前。成熟期的芥菜每棵重約2.5公斤,較長的菜葉達半米左右。收割下來的芥菜,夫妻倆并不急著運走,而是留在地里暴曬一天。
原來,夫妻倆種植的芥菜并非新鮮出售,而是作為腌制酸菜的原材料。南河村黨委書記呂佐協告訴記者,南河村歷來有腌制酸菜的傳統,幾乎家家戶戶在晚造稻谷收割后都會種植芥菜,不過大多數農戶腌制酸菜是自家吃或贈送給親朋好友。后來,“南河酸菜”的名聲逐漸傳揚開來,一些村民開始規模化種植芥菜,然后腌制酸菜出售。目前,約有80戶村民建起了酸菜小作坊。
記者來到呂小鵬、廖劍萍夫妻倆的酸菜作坊,剛靠近就聞到一陣濃烈的酸菜味。院子里擺放著不少藍色大塑料桶,其中幾個里面裝著正在腌制的酸菜,桶上覆蓋著透明的塑料膜,膜上則用數塊石頭壓實。廖劍萍表示,家里腌制酸菜的技藝是從祖輩一代代傳下來的,他們夫妻倆接手酸菜腌制工作已有20余年。今年,夫妻二人種了約10畝芥菜,目前已經收割了3畝左右。
在地里暴曬了一整天的芥菜,運回作坊后便進入清洗環節。廖劍萍將幾棵芥菜清洗干凈,整齊地擺放在桶里,然后均勻地撒上食鹽,接著再覆蓋一層清洗好的芥菜并撒上食鹽。如此循環,直至滿桶。
“芥菜一定要清洗干凈,不然酸菜會有黑點”“腌制酸菜必須隔絕空氣,不然成品質量不好”“腌制酸菜的時間也要把控好,一般一個月左右”……聊起腌制酸菜的技巧,廖劍萍如數家珍。正因為技術過硬,呂小鵬和廖劍萍家的酸菜有口皆碑,陽春當地的農貿市場、餐館酒店等紛紛下單預訂,常常供不應求。
呂小鵬告訴記者,當天早晨5時他就從家里出發,將150公斤的酸菜運往陽春市區,分別銷往青石橋市場、漠陽市場、河西綜合市場等6個農貿市場。最后,呂小鵬回到租賃在青石橋市場的攤位上進行零售。
“許多人排隊來買酸菜,不到上午8時就賣完了。”呂小鵬笑著說,酸菜批發給小商販每公斤7元,自行零售則每公斤10元。秋冬季銷售酸菜,能為家里增加約6萬元收入。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