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飯菜味道好,環境也干凈。”因為喜歡陽江的氣候,今年66歲來自北京的姬女士和丈夫近5年來都是在陽江過冬,夫妻二人干脆在江城區城南街道中天城小區買了房。自從小區附近的社區飯堂開業后,她的午餐和晚餐基本都在這里解決,接受記者采訪時更是對社區飯堂的餐食和衛生贊不絕口。
1月3日上午11時20分,記者走進位于江城區城南街道的正凡長者飯堂。臨近飯點,飯堂里飯香四溢,取餐臺上盛放著剛出爐的各式飯菜,熱氣騰騰,有肉餅、煎魚、豆腐、青菜等。不一會兒,進店買飯就餐的居民漸漸多了起來,前來就餐的顧客,不僅有社區的長者,還有不少年輕人。
“城南街道社區飯堂建立的初衷,是解決老年人用餐問題,特別是獨居、孤寡、高齡、失獨、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后來發現一些年輕打工族也有這樣的就餐需求,因此我們將飯堂定位為社區飯堂,而不僅僅是長者食堂。”城南街道嶺東北社區黨委書記張祖興表示,該社區飯堂于去年5月完成升級改造,并進行試運營,截至目前已服務4000余人次。
“我們每天按照四菜一湯標準提供中餐和晚餐,不限量供應飯、粥、湯,普通人員每份餐食收費15元,針對困難老人進行適當補助和收費,其中特困老人收取5元一餐,低保、傷殘等老人群體收取8元一餐,一般老年人群體收取10元一餐。”社區飯堂工作人員表示,飯堂的食材都是當天到市場新鮮采購的,為居民提供高品質、低價格的優質餐食。
如何保障轄區老年人群體的就餐需求呢?張祖興表示,針對城南街道轄區的老年人群體,該社區飯堂開發了一個手機就餐系統,由政府工作人員把有就餐需求的老人信息錄入該就餐系統。老人到店用餐時,在手機上下單,即可享受優惠價格。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可由老人子女、社區干部或黨員志愿者協助下單買飯。目前城南街道轄區共有200多名老人錄入該就餐系統。
城南街道社區飯堂依托企業原有的員工食堂擴大經營,占地約300平方米,以“愛心資助+政府補貼”為突破口,建立分級分類就餐補助機制,按照“政府補貼一點、社會資助一點、老人支付一點”的辦法運營,不僅提供堂食,還有送餐上門服務。
記者了解到,該社區飯堂采取的是“黨組織+企業+志愿者”的送餐模式,即由社區黨委負責統籌管理,物業公司提供餐飲服務,黨員志愿者參與上門送餐,以此發揮黨建引領帶頭作用,解決特殊老年人群體的吃飯問題。“借助配送餐服務,加大對特殊困難群體的關心關愛,在上門送餐的時候,社區工作人員還可以兼顧留心特殊困難群體健康狀況。”張祖興說。
中午12時左右,記者看到前來就餐的社區居民三三兩兩圍坐一桌,有說有笑。“飯菜香,還是熱乎的。”“這里白飯任裝,管飽。”“好吃不貴。”……前來吃飯的老人都對社區飯堂豎起了大拇指。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