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議事、咸水歌敘事、老漁民管事、漁委會平事……近年來,海陵試驗區積極探索“疍家矛盾疍家調”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將疍家傳統文化與人民調解工作深度融合,實現矛盾糾紛“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2019年至2023年,海陵試驗區化解涉漁民漁業矛盾糾紛375宗,解答漁民法律咨詢近3100人次,矛盾糾紛涉及金額約2200萬元,調解成功率約98%。
船上事船上解
守護“海上平安”
疍家人被稱為“水上居民”,他們以舟楫為宅,捕魚為生,與海為伴。海陵島地處粵西南沿海地區,氣候條件優越,海產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是疍家漁民的聚居地。閘坡國家級中心漁港常年停泊大小船只1500多艘,船上居住了數萬名疍家人。
為突破離島糾紛調解時空限制,海陵試驗區組織海警、漁政、司法行政等部門和漁委會成立海上聯調室,使調解服務“登上”漁船,打造新時代“海上楓橋”模式。通過調解服務前移,及時排查、調處、化解海上矛盾糾紛,消除各類事件隱患,實現海上糾紛快速調處不上岸,進一步守護“海上平安”。
2023年8月,兩艘漁船因進港停泊發生輕微碰撞受損,船上雙方產生糾紛,甚至開始動手。接到報案后,海上聯調室立即安排工作人員登上漁船,對雙方進行調解。最終,雙方互不追究對方責任,各自承擔損失。
“時值休漁期間,回來的船只很多,海上矛盾糾紛時有發生。哪艘船有糾紛,我們就登上哪艘船調解。通過海上聯調室,真正實現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海上聯調室工作人員表示。截至目前,工作人員累計開展登船調解70次,教育宣傳200余次。
用咸水歌“說教”
化解恩怨息紛爭
常年漂泊海上,疍家人創作出獨特的疍家曲調“咸水歌”,蘊含著當地疍家人所特有的生活方式、精神價值以及文化意識。海陵試驗區通過聘任懂疍家咸水歌的調解員,緊扣疍家人喜歡用咸水歌抒情、解困、化怨、促和等風俗習慣,用咸水歌的方式“說教”雙方當事人,喚起當事人的疍家記憶,從而化解恩怨。
2022年底,一對疍家夫婦因生活瑣事來到閘坡鎮司法所鬧離婚,要求司法所工作人員幫忙起草離婚協議。接到申請后,司法所邀請了解疍家婚俗的調解員主持調解。調解員詢問后獲悉,這對疍家夫婦長期生活在海上,各方面條件都極其艱苦,雙方經常為“柴米油鹽醬醋”的事情吵架,一時氣上心頭,就想要辦理離婚。
“爺娘生溫有拱大,生是女命在世間。怎得生溫是男命,同哥共弟在家堂……”調解員現場演唱了疍家婚嫁哭嫁歌,并對兩人進行了勸說,隨后采用背對背的方法與兩人談話,加強對雙方的引導。就這樣,夫妻兩人情緒逐漸穩定,理解了各自的困難和不易,雙方關系又和好如初。
此外,每年南海開漁節期間,海陵試驗區普法辦、司法局組織漁民代表,在咸水歌融入道理和法理,用說得明、聽得懂的方式向漁民傳授法治文化知識,積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名片,讓法治聲音唱響漁港,傳進漁家萬戶。
發揮調解團作用
有糾紛找“老漁民”
在閘坡鎮疍家風俗里,老漁民也叫“老艄公”,是疍家人對長者的尊稱。在海上聯調隊伍中,就有幾位威望高的老漁民組成的調解團。他們懂得外來漁民的家鄉話,從事漁業工作時間長,幫助聯調隊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
2023年7月,閘坡鎮漁民余某受船主陳某雇傭,在出海捕魚過程中不慎意外受傷,左手多只手指被機器夾斷。陳某認為是余某操作不當導致受傷,且未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只愿支付少量補償。余某則認為自己在陳某船上意外受傷,對其今后生活和出海作業造成較大影響,理應獲得更多賠償。
閘坡鎮司法所受理該案后,為避免矛盾升級,邀請了從事30多年漁業工作的老漁民老楊一起對該案進行調解。老楊從漁業行規、作業習慣、媽祖庇佑等角度搭建起雙方溝通的橋梁,最終使矛盾雙方達成一致協議,船主陳某同意一次性賠償余某15萬元。如今,有糾紛找“老漁民”,已成為生活在漁港碼頭的疍家人共識。
為進一步滿足漁民法律服務需求,海陵試驗區司法局與閘坡鎮漁民委員會聯合成立了閘坡漁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置公共法律服務室。通過邀請村(居)法律顧問定期坐班服務、開展送法上漁船、法治講座、參與漁業糾紛調解等,為當地漁民提供法律服務。
“我們告訴漁民,有法律問題就找漁委會,可以調解糾紛,也可以咨詢法律問題。”閘坡鎮漁委會負責人梁月紅表示,目前,漁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有效提升海上社會治理水平和預防各類社會風險能力。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