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三分,兩分在野。在陽春市陂面鎮聯民村塘寮自然村,連片種植的青椒長勢喜人,綠油油地掛滿了枝頭。
3月20日,村民黎運區和妻子一早來到自家的青椒地里采摘青椒。此前,一名收購商訂購了210公斤青椒,約定由黎運區運到位于陽春市春灣鎮的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交付。上午11時許,夫妻倆剛結束幾個小時的青椒采摘工作。
“這里一共有7筐青椒,每筐大約30公斤,應該差不多210公斤。”黎運區指著新鮮采摘的青椒說,他的估重基本八九不離十,收購商曾以為他是稱過之后才運到批發市場的,實際上并沒有。為什么估算會如此精準?黎運區坦言,沒有技巧,全憑經驗。
2020年以前,黎運區在珠三角城市輾轉謀生,做過工廠工人,送過外賣和快遞,當過銷售員,開過餐館。后來,由于孩子年幼無人照顧,黎運區決定回到家鄉務農。聯民村有種植青椒的傳統,且近年來青椒市場走俏,所以黎運區開始摸索種植青椒。幾年間,黎運區的種植技術不斷精進,畝產量基本保持在4000至5000公斤之間。
去年12月,黎運區種下7畝多青椒,上個月中旬開始采摘,采摘期可持續到6月。近期,青椒的批發價格基本穩定在每公斤3元。去年,青椒的批發價最高時達到每公斤6元,也曾跌至每公斤1元多。只有在忙不過來的時候,黎運區才會聘請日工,平時基本都是夫妻倆忙活。除去每畝約2000元的成本,一畝青椒可獲利一萬多元。
付出有收獲,日子有盼頭,黎運區臉上洋溢著笑容。與記者說著話的工夫,黎運區已經將青椒裝上農用三輪車,并覆蓋上一張遮陽網紗。然后,他在三面光水渠里清洗干凈雙手和雨鞋后,便沿著機耕路駕車送貨去。
此時,同村的黎偉和黃麗夫妻倆還在不遠處忙著給田壟覆蓋塑料薄膜。他們身旁,也是一大片青翠欲滴的青椒。黎偉說,他家的青椒種得比較遲,現在剛進入采摘期,成熟的青椒量還不算大,前兩天已經采摘了一批,獲得幾百元收入。
這時候正空閑,故而夫妻倆抓緊時間管理其他田地,準備種絲瓜。“去年絲瓜每公斤六七元,希望今年也有個好行情。”黎偉憧憬著說。黎運區則準備在采摘完青椒后,接著種植白瓜。
記者采訪結束時,田間的忙碌仍在繼續,一曲“農業興、農民富”的交響曲正在上演。回首處,滿眼生機萌動。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