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陽東區新洲鎮東安村的連片稻田里,馮思超種下的數百畝水稻長勢喜人。微風輕拂,片片稻浪肆意翻滾,大地猶如披上綠裝,處處彰顯勃勃生機。
“我們農場現種有700多畝水稻、300多畝香芋南瓜。由于連續一個星期降雨,香芋南瓜畝產約2000至2500公斤,目前市場收購價在每公斤1.4元左右。”“80后”馮思超是新洲鎮東安村的返鄉創業青年。多年來,他以對家鄉的熱愛和埋頭苦干的精神扎根農村,在發展現代農業中大顯身手,為鄉村帶來新理念、新模式、新動能,帶領更多父老鄉親走上科學種田、規模經營的共同致富道路。
現代農業要發展,亟待肯吃苦、有知識、富情懷的年輕力量。和很多返鄉創業青年一樣,馮思超曾在城里有著一份高薪工作。2022年底,他回到新洲鎮老家探親,發現村里大部分青壯勞動力和他一樣外出闖蕩,導致大片農田撂荒。
這讓從小在村里長大的馮思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心想,如果盤活這塊土地,不但能增加自己的收入,還能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經過深思熟慮,馮思超決定返鄉創業。“這幾年國家對農業方面的支持很多,也鼓勵青年回鄉創業,所以我回來了,想把家鄉這片田種好、種美。做農業,需要有一些情懷。”馮思超說。
當時,恰逢新洲鎮政府開展撂荒地復耕復種,大力鼓勵機械化、規模化耕種工作,馮思超和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陽江市一粒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陽江市吉佳利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20天完成首批上千畝農田的流轉,推動長期“沉睡”土地煥發新活力。
初次接觸水稻種植的馮思超,每日摸爬于田間地頭,刻苦學習育秧育種、插秧播種、追肥打藥、農機使用、烘干收儲、加工銷售等各方面的知識。同時,馮思超還積極參加農業培訓,在新洲鎮委、鎮政府的推薦下,2023年,他參加了陽東區“鄉村CEO培育青蜂行動”,并成功入選為第一批“青蜂俠CEO”儲備人選,擴寬了視野。
馮思超返鄉創業后,聘請了20多名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務工,農忙期間聘用的村民可增至30多名。去年,陽江市一粒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約為新洲鎮創造臨時性就業崗位1500人次。馮思超說,他們的農場會優先雇用愿意在這里干活的本地村民。今年作物可能會增多,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將會更多,預計超過2000人次。
區別于傳統單一的農業,馮思超建設了水稻機械化種植示范基地,實現“耕、種、管、收、烘、售”全程機械化,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種糧道路,讓農業實現規模化生產。“我們的核心是要打造1500畝的農業綜合體,現在加工廠項目也在加快推進。等加工廠建好后,我會邀請一些農業專家過來指導,然后通過這種方式去派送訂單給農戶,再回收農戶產出的作物,通過公司和農戶之間的合作,以點帶面振興家鄉產業。”
下一步,馮思超希望依托東安村優質的自然資源,將該村所特有的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與現代旅游、文化研學等產業進行融合,打造集特色農業、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康養農業、文化傳承、農事體驗于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田園綜合體,將共同富裕的夢想播撒入鄉親們的心里,推動青春之花在希望的稻田里綻放。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