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西縣程村鎮素有“中國蠔鄉”的美譽,程村蠔更是中國唯一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牡蠣活體水產品。這里數百年來孕育著肥美鮮甜的程村蠔,也催生了一個又一個勵志的創業故事。90后“蠔四代”謝廣仁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年僅24歲的謝廣仁大學畢業選擇了回鄉創業養蠔,投身鄉村產業發展。不同于父輩對蠔的初級加工,謝廣仁創立了公司、建設了廠房、注冊了商標,帶領企業不斷創新突破,走品牌化路線,將企業發展為陽西縣蠔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不斷擦亮“程村蠔”金字招牌。
謝廣仁,1991年出生于陽西縣程村鎮紅光村。大學畢業后,謝廣仁放棄留在珠三角大城市就業的機會,選擇回鄉創業做一名“新農人”,并于2015年創辦陽西縣程村金質原生態蠔業有限公司。謝廣仁在夯實傳統蠔產品的基礎上堅持科技賦能,大力引入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推動程村蠔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轉型。公司日生產加工能力達5萬公斤,年產值3000多萬元,是當地生產、加工蠔產品規模最大的企業。
返鄉創業 讓更多人品嘗到“家鄉的味道”
記者:您大學畢業后為什么選擇回鄉做一名“新農人”?
謝廣仁:我是土生土長的紅光村人,家里養蠔傳到我這一輩,已經是第四代了。我7歲開始便跟著父親到外面賣蠔,最遠去過廣州。那時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程村蠔很出名,很多商販指定要買我們這邊的產品。在吃過各地的蠔后,我覺得程村蠔是最好的。
不過,與蠔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父親,卻不希望我回來養蠔,在他看來,做蠔農太辛苦了。父親一直大力支持我讀書,希望我能上一所好大學,畢業后留在大城市發展。
2014年大學畢業后,我如愿留在珠三角工作。那時國家正大力支持大學生回鄉創業,關于大學生創辦企業的利好政策讓我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創業,意味著未來有更多可能。家里幾代人養蠔,不能到我這就斷了。加上程村蠔的發展前景比較好,又是我熟悉的領域,也增強了我返鄉創業的信心。
我們這一代人受互聯網的影響比較大,當時我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將家鄉蠔與互聯網相結合,把我們“程村蠔”的品牌推廣出去,讓全國人民都能嘗到程村蠔的味道。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辭掉了工作。2015年4月,我創辦了陽西縣程村金質原生態蠔業有限公司。這是當地第一家有國家生產許可證的蠔企業。
記者:返鄉創業初期您遇到了什么困難?
謝廣仁:當時程村鎮主要以蠔養殖為主,蠔加工這塊比較薄弱,基本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產蠔油、蠔干,沒有行業標準,產量低,品質參差不齊。從一開始,我就給自己定位,要在父輩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優化蠔加工這一領域。而我們第一個要克服的就是蠔生產加工標準化問題。
我剛回來的時候,程村蠔生產加工方式還很原始,沒有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做蠔油用的是傳統的大鐵鍋,人工撈出來過濾再放回去熬煮,產能非常低效,無法形成規模。于是,我們決定實行標準化生產,每一個步驟做什么,制定詳細的工藝流程,再根據流程引進自動化設備。
以前,蠔農從養殖場收蠔后一般直接賣給批發市場的檔口,價格比較低。我們購進清洗設備后,對蠔進行自動化清洗、分揀,根據蠔的大小、品相分等級售賣,每公斤從8元到20多元不等。經過精細化、標準化生產加工,蠔的“含金量”得到了提升,產能也提高了10倍。
這也迎合了市場的需求和發展趨勢。現在市場對食品衛生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們對海產品進行清洗、分級、包裝等處理,有利于產品流通。目前,我們和木屋燒烤等連鎖企業及廣州海寶灣海鮮市場等大型市場保持長期合作。
創新發展 推動蠔產業標準化品牌化轉型
記者:公司突破了哪些蠔產業“卡脖子”難題?
謝廣仁:長期以來,村里的蠔主要以生鮮銷售為主,但蠔季節性強,不易儲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開發了速凍蠔產品。我們加大技術投入,建設了液氮冷凍生產線,采用當前最先進的冷凍技術,從而能夠在短短的8分鐘將生蠔的溫度降到零下40℃,最大程度地把蠔的新鮮度保存下來。我們進行過實驗,這樣的速凍蠔能夠冷藏保鮮一年左右,有效破解了蠔保鮮技術難題。
速凍蠔的開發,一是解決了蠔的季節性問題,保證4至10月本地蠔產品的供應。二是解決了長途運輸帶來的損耗問題,減少供應商和商家的經營成本。
除液氮生產線外,我們還引進了自動蒸煮、蠔油包裝等生產設備,清洗、冷凍儲藏、蒸煮提煉、過濾等工序已全部實現機械化、智能化,生蠔日均生產加工能力從5000公斤提升至5萬公斤。
這幾年,我們的技術和設備投入超1500多萬元。在同村的蠔農甚至家人看來,新的技術、新型設備投入大,風險自然高,他們的傳統觀念更傾向于把資金用來加工更多的產品出售。但我不這么認為。
企業要規模化生產,就必須配備標準化、自動化的生產設備,這樣才能保證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質量和產量提高了,才能進一步實現品牌化發展。這是企業必須要走的路子。我們早一點做,就比別人領先一步占領市場,因為我們做出來的產品肯定更具競爭力。
我希望我們這一輩年輕人,不僅要一步一步做大做強程村蠔這個產業,更要朝著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記者:在推動產品多元化、品牌化方面做了哪些新嘗試?
謝廣仁:我們堅持在傳承程村蠔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積極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在深加工方面,我們主推的產品分別是傳統的程村蠔油、金蠔干和金蠔臘腸。金蠔干是經過天然曬制而成的半干蠔豉,同時具有蠔干的香脆和鮮蠔的鮮甜口感,在香港和深圳很受歡迎。相比傳統臘腸,金蠔臘腸口感不那么油膩,可以當零食吃。我們還研發推出新品刺身蠔,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凈化車間,新品預計今年10月上市。
在品牌建設方面,我們已有“蠔韻”“紅樹島”“程村灣”等注冊商標14個,實用型專利8個。我們還積極布局電商,開設直播間,通過直播推廣我們的產品。
整合資源 以農文旅融合講好“程村蠔”故事
記者:近年來程村蠔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謝廣仁:相比其他產區,程村鎮所在的水域處于咸淡水交匯處,特別是陽西縣一直非常注重生態建設,加強萬畝紅樹林保護,海域水質好且富含微生物,產出的蠔肉質肥美、味道鮮甜、營養成分高,被譽為“海中牛奶”,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近年來,陽江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蠔產業發展,積極引導程村蠔走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道路,成功創建了程村蠔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程村蠔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程村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同時,積極推廣新品種、應用數字生產技術、優化養殖方法、延伸深加工產業鏈,程村蠔的品質、產業規模和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升,年產值達6億元。程村鎮的蠔產業鏈已比較成熟,形成了生蠔集散中心,除了本地生蠔外,全國各地的蠔都會流入到這里再交易出去。
回顧公司的創業歷程,其本身也可以說是陽江蠔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短短幾年,我們公司從1000多平方米擴建到近2萬平方米,年產值從800多萬元增加到3000多萬元,這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記者:您對陽江蠔產業發展有什么期待和想法?
謝廣仁:接下來,我們要強種苗、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程村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程村蠔產業發展首先要抓好源頭,即種苗培育。我們要積極對接專家學者,提高人工蠔苗培育技術,培養更高品質的種苗品種。同時,推動養殖、加工技術迭代升級,提高產量。深加工方面,除傳統蠔干、蠔油外,要開發蠔保健品、藥品等附加值高的產品。
陽江蠔產業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短板,就是比較依賴傳統銷售渠道,電商發展相對滯后,相比山東乳山生蠔等電商做得好的產區,物流成本也比較高。當前,很多市民的消費已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更多人選擇通過互聯網去認識這個世界。我們要營造良好的電商環境,加強電商人才培養,通過培訓孵化更多網紅IP,把家鄉的農產品、風土人情推廣出去,提升曝光率和知名度。
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的火爆出圈,說明人對新鮮的事物都是比較好奇的,好的東西通過包裝策劃、運營推廣,就會產生非常大的效應。程村鎮有著200多年的養蠔歷史,底蘊深厚,飲食文化豐富。當前,程村鎮正積極創建程村蠔地理標志小鎮、程村鎮3A級景區,程村蠔文化示范推廣基地、紅樹林觀光碼頭等多個項目加快推進。我們公司也正加快建設文化展廳和觀光通道,開發工業旅游路線。
我們要利用好這些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加強策劃推廣,通過互聯網短視頻平臺,把這些好的內容傳播出去,講好“程村蠔”故事,吸引更多人過來品嘗美食,感受“中國蠔鄉”風光,從而帶動蠔產業拓展延伸和地方經濟發展。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