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了形成以海陵島為龍頭、陽東和陽西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濱海旅游發展格局。我們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把陽東區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度假勝地……”
2022年3月,陽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洪濤在一份深度調研報告中如此寫道:“當前,要先利用好星港匯的50間商鋪,打造陽東文化產業一條街,先行一步形成氛圍?!?/p>
2022年8月,陽東區廣雅路旁,首批商戶進駐星港匯城市綜合體試業。同年12月29日,陽東文化創意街正式開業。
“人大發起、政府指導、企業搭臺、協會管理、商戶經營、群眾受益、人大監督。”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陽東文化創意街在帶旺周邊經濟、繁榮消費業態、增添文旅氛圍等方面,發揮出“領頭羊”的作用,并為那龍河碧道農文旅融合商圈建設打下基礎。
燎原——人大代表為“文”發聲
陽東區是陽江市的“東大門”,坐山、依海、臨湖、擁泉,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因長期受漠陽文化、龍舟文化、風箏文化、疍家文化、刀剪文化、海絲文化和紅色文化等影響,當地古村落、古遺址頗具歷史底蘊,節慶活動地方特色鮮明,全區基本形成了以山海資源為核心、人文景觀相配套的旅游資源格局。
“然而,旅游發展市場定位不清,旅游項目缺乏影響力,財政和社會資金投入偏少,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和整合資源力度不夠等等,導致陽東文旅融合還處于起步階段,綜合效應未能有效放大。”洪濤告訴記者,當時之所以著眼文旅,是因為覺得陽東的旅游資源豐富、品種多樣,卻未能發揮出應有優勢,加上全區工、農業發展已得到區人大代表們的足夠重視,但在推動農文旅融合方面,建言力度相對“弱化”。
經過一番廣調研、集眾智的深度考量,2022年,陽東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將“把竹篙山森林公園及其周邊地區打造成文化產業聚集區”列為年度重點議案。
“列為重點議案,就是為了賦予這件事一種法律效力。即使在我們陽東區九屆人大不能實現,下一屆、再下一屆人大代表都會前赴后繼地努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向前推,總會有出成果的那一天?!痹诤闈磥?,抓好文化建設,是一件利于千秋萬代的大事、好事,必須盡快找到一個能助力陽東打造文化產業棲息地的“破冰者”。
2022年5月,竹篙山森林公園建成投入使用。距公園約3公里路程外,星港匯坐落于東城鎮廣雅路與迎賓大道交會處,成為陽東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最理想的社會力量”。
經陽東區人大常委會、陽東區府辦多次調研和推進,星港匯企業主自愿“為大局讓利”,推出為期五年“接近免租”的優惠條件,吸引首批目標商戶進駐。
以社會力量賦能公共文化服務,掀起了“燎原”的星星之火。至此,陽東文化創意街成為陽東拓展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新場景的全新據點。
以“政府+企業+協會+商家”四位一體模式打造,陽東文化創意街一期共設50間商鋪共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其中包含450平方米、目前全市面積最大的陽東非遺文化展覽館,業態包括非遺藝術工坊、漆器漆藝、根雕、巖彩、鬆漆、珍貴木材(制香)、茶文化、雕塑、音樂博物館體驗、書畫、文創、本地特色產品、輕飲食等。
集聚——一群人為藝術初心堅守
走進陽東文化創意街,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展銷充滿陽江特色的刀具、茶葉、漆藝、書法、字畫等各式產品的店鋪。
收藏家派駐店員熱情待客;藝術家旁若無人在給漆器盤做堆高處理;書法老師專注一隅磨墨練字;策展人備足點心、好茶待客,店內干凈利落的長桌將創作“氛圍感”拉滿……處處給人一種閑逛藝術展會,或是身居文創小院的松弛感。
細問才得知,是一群身處鬧市而堅守初心、致力于弘揚陽江傳統書畫藝術的志同道合人士在此駐扎。陽江市畫廊協會副會長、鼉陽之光名家書畫藝術館80后館長林志杰便是其中之一。
依靠適宜的溫度、空氣濕度,“鼉陽之光”內收藏了上百幅字畫,其中大部分是陽江本土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陳醉的國畫、岑圣權的仕女圖等等。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基本每天早上八九點開門,一直到晚上十點多關店。
“我們歡迎廣大藝術愛好者和市民群眾、各地游客來參觀交流,無論你來不來,我們都在這里,更多的是為了展示和傳播陽江文化,不以盈利為主。”在林志杰看來,堅持每日開店,就是希望有時間、有空間,讓本地群眾和外來訪客感受到陽江深厚的文化底蘊。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謝克念1982年生于陽春,至今從事漆藝創作約18年時間,作品曾多次入選省級、國家級漆畫展并獲獎。之前,他一直在市區東門路附近租用8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沒有多余的對外開放空間,想創作體型較大的作品也施展不開拳腳。
“陽東文化創意街為搞藝術的人提供了能夠輕裝上陣的好平臺,特別是對現階段的我,幫助很大?!敝x克念說,如今170多平方米的新工作室,不僅讓他能夠比較全面地展示漆藝創作的各種題材和作品,同時有機會和周邊書畫家、收藏家及群眾交流,激發創作靈感。
陳金銘是湛江吳川人,2011年開始從事文藝策展工作,曾探訪過許多地方的藝術館和學院,目前在吳川、廣州都開設了藝術沙龍會所。2023年7月,他受陽東文化創意街吸引,促成“漢洋藝術館”在此開業。按照“以藏養藏”的模式,他一邊帶動外地不同畫派的名家作品來到陽江,一邊挖掘和收購陳略、陳醉等本土藝術名家的作品,同時著眼茶、酒等品牌,累計在陽江投資金額超過百萬元。
“我一直覺得陽江是塊風水寶地,這里藝術氛圍很好,不僅培育出一代大師關山月,很多美術學子的藝術天賦也比較好?!标惤疸懻f,相比一次性銷售,他更注重“養成”客戶,比如通過舉辦茶點會、鑒賞會等,讓畫家與藝術愛好者面對面交流,借此營造濃厚氛圍。他希望多認識陽江的朋友,還計劃在陽江注冊文化公司,舉辦各類畫家展覽等,推動陽江在更多文化領域的探索里“從無到有,從有到精”。
輻射——周邊多元業態蓬勃興起
一石激起千層浪。“近兩年來,廣雅路周邊新添了許多商戶,全區城鄉經濟也浮現各種新業態,陽東文化創意街成功引爆了周邊文旅經濟的蓬勃發展?!标枛|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受疫情影響,前幾年的消費市場低迷,城區街道人流量少,商業氛圍冷清。得益于陽東文化創意街建成,加上部門多次開會、制定刺激消費和招商引資舉措,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后,在政府有序引導下,各種社會資源被有效調動起來。
今年1月27日,陽東區東城鎮石侖村,結合“碧道+都市農業”發展思路而建的宏濤都市農場正式開業。知己好友圍坐一圈享用下午茶;大人和孩子一起在游樂設施上玩耍;趣味采摘區里變身“城市農夫”的快樂蔓延……全市各地訪客慕名而來,尋求全新的旅游度假體驗。春節期間,陽東這個新“打卡點”日均客流量達5000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增加村集體收入,同時為30戶村民提供“家門口”就業良機。
2月10日,農歷大年初一,陽東區濱河大道,美的濕地公園內1600多平方米的營地開業迎客,市民來這里乘坐綠色小火車、夾娃娃,或是進行露營、看書等休閑娛樂活動。每逢入夜,這里都會吸引周邊住戶和城區居民來休閑散步,周末、節假日消費者更多,營地客流以親子家庭和90后、00后等年輕人為主。今年“五一”假期,營地單日最高客流量超過4000人。目前,已有7家餐飲類商戶入駐。
廣東金誠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金誠文旅公司”)經理馮萬松介紹,這是他們首次探索利用公園文化和商業孵化二者相結合,打造全新發展模式,運行三個月來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該公司計劃利用鄰近的1500平方米地塊,打造美的濕地公園藝術研學基地,提供藝術寫生、水上親子樂園、垂釣、咖啡餐飲等服務。同時,將這種融合創新模式推廣到燕山湖廣場,持續帶旺城區經濟。
“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市民消費趨向多元化、集聚式發展,東城持續涌現出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網紅店、打卡點?!瘪v東城鎮幫扶工作隊隊員梁揚柏介紹,去年9月,陽東區龍塘路,英村村一塊3000平方米撂荒地被盤活,90后返鄉創業,投資建設“青塢”咖啡基地,激活城鄉美麗“夜經濟”。
3月,東城鎮石侖村的一棵“畫中樹”在陽江人的朋友圈里走紅,吸引不少市民前去打卡。據主創團隊設計師梁遠苗介紹,這是一棵牛筋樹,10年前隨一片果林被栽種在此處。“畫中樹”是參考深圳的公園設計理念,當時在鄉村建設過程中,發現石侖村的這棵樹生長形態特別適合這樣的藝術形式,于是憑借人的奇妙構思、嚴絲合縫的線條與畫布合為一體。
竹篙山森林公園山腳下,80后創業青年鄭敏聯合金誠文旅公司,填補水塘后建成半開放式寫生空間,并利用邊角地塊改造成“大山美術館”,于2023年10月開業。6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內,每逢周末,這里都會舉辦不同年齡階段的美術培訓班,滿足了周邊學生家長群體的藝術培訓需求。下一步,這里還計劃舉辦藝術沙龍,助力陽東文化傳播和青年人才交流。
延伸——管理規范有待強化
“陽東文化創意街運行了一年多,已經成為一個微小的發端,讓我們看到陽東文化持續繁榮發展的態勢。”隨著二期30間商鋪的招商工作完成,洪濤建議,接下來政府部門和協會要合力加強對商戶的規范化管理,充分發揮陽東文化創意街的示范引領作用,將其打造成“有得看、有得買、有得玩、有得吃、有得發呆”的城市文化棲息地和展示陽東文化的“會客廳”。
據悉,陽東文化創意街二期將打造陽東區少兒文化藝術培訓基地。目前,部分商家已完成裝修,并積極投入招生經營工作,新增業態包括美術藝術培訓、樂器培訓、陶藝體驗、農耕陶藝文化展示、奇石展示、科技科普教育等。
作為運營管理機構,陽東區文化旅游協會今年在陽東文化創意街內新設“游客服務中心”,為商戶和來訪群眾提供服務。陽東區文化旅游協會副會長葉堅冰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宣傳推廣工作,持續提高陽東文化創意街的影響力。
據悉,星港匯城市綜合體的無動力游樂場預計在今年6月開業,有望為陽東文化創意街聚人氣、引客流。多名受訪的進駐商戶表示,除了舉辦各類活動或節假日期間,陽東文化創意街的日常來訪人流量仍相對較少,建議部門多舉辦主題活動、文藝培訓或承辦大型展會,進一步推動陽東文旅事業繁榮發展。
陽東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得益于陽東文化創意街發揮出的強大文化產業資源吸附力,加上東城鎮以那龍河碧道東城段為紐帶,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旅游業態,陽東區如今已培育形成了美的濕地公園、宏濤都市農場、十八子四合院、古玩收藏館、華科國際美食街、雅韶鎮笏朝村“瑪仔”美食街等文旅新地標。
接下來,陽東區文廣旅體局將加強對陽東文化創意街的運營管理指導,以那龍河為核心,北至北慣鎮龍舟公園,南至北津港出??诙?,西至廣雅路、東至笏朝村,利用龍舟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打造全國研學基地、東部文旅融合商圈和“百千萬工程”示范點。
那龍河碧道(東城段)是省級試點項目,為城鎮型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為一體,起點于端陶村,終點至英村水閘,全長約6.5公里。陽東區委副書記、區長胡志方表示,要進一步完善那龍河碧道農文旅融合商圈規劃和那龍河周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那龍河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區。
具體而言,將結合具有當地特色的紅色革命文化、龍舟文化、傳統鑄鐵工藝文化,以及時興的露營文化等,按照“碧道+都市農業”“碧道+文化旅游”的發展思路,以連片稻田等自然風光點綴兩岸,將那龍河碧道打造成一個集“農文旅食游購”于一體的文旅融合體,吸引更多人流,帶動鄉村產業振興。
人大力量持續助力陽東文旅融合
陽東文化創意街是城市探索文旅融合新形態的創新之舉。借力延伸打造那龍河碧道農文旅融合商圈,東城段建設是一大關鍵。
繼2022年建言在竹篙山森林公園周邊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后,2023年,陽東區九屆人大三次會議將“加強東城萬里碧道文旅融合建設”列為年度重點建議,推動在那龍河碧道(東城段)風貌帶原有基礎上,完善停車場、公共廁所、路燈等配套設施,努力將碧道建成集旅游觀光、文化休閑、體育健身、生態保育于一體的人文自然生態河道景觀帶,帶動當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產業振興,交通先行。2024年,陽東區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三度聚焦農文旅融合大計,將“打通東城英村水閘至舊325國道”列為重點議案。東城英村水閘至舊325國道聯接線是那龍河防洪堤圍道路,為緩解城區南北向出行交通擁堵難題,李超穎等代表建議,以江臺路尖山橋頭為起點,沿原先修建的貫穿英村、丹載村、石侖村、端陶村、金村、那味村的防洪堤,高起點規劃,按雙向四車道的要求進行設計,分期推進,首期新建一條長約11公里、寬8米的雙向兩車道,接通至舊325國道。
這樣一來,將通過連接星港匯的陽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陽東文化創意街、竹篙山森林公園、多館合一及中共陽江縣委舊址等豐富的沿線文旅資源,形成文化集聚區,對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整體提升那龍河碧道沿岸風貌,有效展示東城段生態文明示范帶風光,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樂,
洪濤表示,將全力推進重點議案建議的實施情況,以持續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起點規劃、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實現陽東文旅融合發展,以文化賦能“百千萬工程”。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