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筐筐青瓜、絲瓜、茄子分類裝車,準備從陽春市春灣鎮運往珠海市、中山市,實現了產銷對接。近日,在陽春市昌民種養專業合作社,看著忙碌的村民、滿車的蔬菜,即將返回珠海工作的駐春灣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廖文感慨:“幫扶是為了讓產業在市場競爭中‘自力更生’。”
2021年,我市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進駐全市48個鎮街,圍繞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鎮村公共基礎設施水平、鎮域公共服務能力、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水平五大主要任務開展幫扶。
如今,駐鎮幫扶工作已開展將近3年,第一批隊員即將輪換回崗。經過近3年的探索積累,產業幫扶該怎樣開展,如何實現產業“自力更生”?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逐步形成了一套立足當地產業基礎、不干預生產經營的幫扶模式,讓產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惠及一方群眾。
以扶為主
發展地方特色產業
一天運2萬多斤蔬菜到珠海、中山銷售,陽春市昌民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基光滿懷感激:“春灣蔬菜到珠海、中山的銷路打通了,這要感謝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為我們來回跑腿,解決了許多運輸、銷售問題。”
春灣鎮是傳統的蔬菜種植大鎮,這是當地的產業基礎。廖文不僅看到了春灣蔬菜產業的基礎,還看到了產業劣勢:流通銷售不完善。這也有了進一步幫扶的必要性和施展空間。
對于產業幫扶,駐春灣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是慎之又慎,花了半年時間開展產業調研,做可行性分析,并主動聯系全鎮77家合作社的農業產業帶頭人,聽聽他們的需求和建議。
“其實就是找能人。”廖文的思路很清晰,首先你要有能力做這個產業,而且是積極主動愿意做的,工作隊才會進行幫扶,“不然,我們也怕錢打了水漂”。工作隊“慎之又慎”的目的在于,希望找到當地有基礎、有前景的產業,以及能帶動這一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能人。
發展蔬菜產業,葉基光就是工作隊需要的能人。經過雙方多次洽談,工作隊利用珠海的資源優勢,幫助葉基光在珠海、中山租賃了4個市場攤位,并購置2輛貨車負責運送蔬菜,逐步打開了珠海、中山的銷售市場。
記者走訪發現,開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以來,產業幫扶的思路跟過去精準扶貧時發生了明顯變化: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以“扶”為主,挖掘當地的產業資源,進一步扶持壯大當地的特色產業,很少會自行創辦新的產業。
為什么會選擇以“扶”為主?廖文坦言:“我們要承認一點:工作隊員并不是創業專家,也沒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些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的工作,促進產業的穩定發展,這是較為便捷、穩定、高效的產業幫扶模式。”
“本地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市農業農村局扶貧科科長林良蘊表示,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沉淀的本地產業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之所以沒有發展壯大,可能是因為種植、管理、加工、運輸、銷售這條產業鏈存在困難和問題,這也正是產業幫扶的意義所在,通過幫扶讓本地特色產業煥發生機,并保障幫扶資金的投資更加安全高效。
當好“店小二”
不干預生產經營
“在產業幫扶中,工作隊要盡可能教會村民到政府部門如何辦理相關業務。”近3年的幫扶工作,讓駐陽西縣程村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羅暉摸索出了許多門道,“在開展產業幫扶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讓難辦事、不會辦事的經營主體順利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業務。”
程村鎮是傳統的養蠔大鎮,但蠔加工產業一直是短板弱項。瞄準蠔產業以“家庭作坊”“零散式”發展的實際情況,羅暉將產業幫扶的重心放在了發展蠔加工產業上,支持引導鎮上的養殖加工大戶,創辦專業化的蠔加工企業。
經過調研,工作隊選擇了陽西縣程村金質原生態蠔業有限公司作為黨建引領重點企業,立項投資200多萬元參與打造陽江市蠔產業龍頭企業暨3A級旅游企業,協助其從國內外引進先進設備,建成首個程村蠔現代化全產業鏈加工車間。在工作隊的幫扶下,近3年來,公司廠區面積擴大了8倍,日生蠔加工量提升至5萬公斤,年純收入增長了4倍。
投錢而不參與生產經營,如何才能平衡好各方利益呢?這需要處理好工作隊、村委會、經營主體三者之間的關系。例如,駐程村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幫扶陽西縣程村金質原生態蠔業有限公司的200多萬元,用于購買生產設備,支持企業發展壯大,設備的產權歸當地村委會所有,企業以租賃的形式使用設備。
如此一來,企業得到了發展資金,村委會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工作隊完成了產業幫扶任務。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的產業幫扶項目都以這樣的模式確定幫扶資產的產權及收益,從而規避幫扶資金產權不明、過多參與企業股權結構等問題。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大部分村委會沒有生產經營能力。”廖文補充道,這就需要從產權收益的角度避免村委會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所以工作隊出資建設的物業設備,產權歸村委會后,村委會與企業簽訂穩定的租賃合同,以收租的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而不是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分紅。
“我們做這么多服務工作,是為了保障經營主體能夠順利開展生產經營工作。”羅暉說,專業的事情應該讓專業的人去做,不能因為工作隊的幫扶、村委會的介入,而擾亂了經營主體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完善產業鏈
在市場中生存下來
離開了幫扶,企業能不能生存下去?這是廖文這些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一直思考的問題,幫扶產業最終要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才能生存下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陽江38個鎮,每個鎮開展的產業幫扶項目在3個左右。各工作隊也意識到,產業幫扶是駐鎮幫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把產業這塊蛋糕做大了,聯農帶農、提高村民收入才能有效落實。
與精準扶貧相比,駐鎮產業幫扶工作有了更廣的范圍、更多的資源,可以從全鎮的角度篩選有基礎、有特色、有發展前景的產業,支持該產業完善產業鏈,提高市場競爭力。
“因此,駐鎮產業幫扶工作應該更多地聚焦于‘一鎮一業’上。”林良蘊表示,我市許多鄉鎮產業存在產業鏈不完善、規模小而散、沒有品牌影響力等特點。因此,在幫扶的過程中,可以從龍頭企業帶動、形成規模效益、打造特色品牌、完善產業鏈條等角度,扶持壯大“一鎮一業”。
春灣鎮的青梅產業曾經因為產業“短”、只有種植環節而面臨發展困難,導致青梅收購價格波動較大,部分種植戶甚至不愿意管理青梅。工作隊意識到這個問題后,聯系有想法、有能力的種植戶,支持建設青梅加工廠,為青梅種植戶提供穩定的銷路和價格。得益于加工廠的建設,春灣鎮的青梅產業也逐步發展壯大。
“工作隊更多的是給予我們產業發展的思路。”春灣鎮青梅加工基地負責人方洪余表示,大部分青梅種植戶,既沒有長遠發展的眼光,也缺乏產業發展壯大的資金和資源,所以導致了春灣鎮青梅產業一直缺乏加工環節。
針對青梅產業的現實情況,工作隊做了青梅產業發展規劃,并到云浮市的涼果加工企業考察學習,為種植戶提供專業的指導意見。正因為工作隊的指導,讓方洪余轉變了思路,開始從市場的角度思考青梅產業,也讓他看到了青梅產業的市場前景。
“工作隊要想著幫扶產業怎樣才能生存下去。”珠海市派駐陽江市幫扶指揮部指揮長黃聰靈表示,在開展產業幫扶的過程中,首先市場定位要準確,要以市場為導向開展產業幫扶,避免盲目地開展沒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其次要選準經營主體,經營主體必須具有市場經營能力,才能帶領幫扶產業走上正軌,“等工作隊離開后,產業依然能夠‘自力更生’”。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