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為了鄉村振興先行先試;敢想敢為,圍繞“百千萬工程”真學真干!
從第一場村支書的真摯發問:“疫情期間,砂糖桔銷量大大減少,造成村民收益降低,村黨組織如何扭轉這個局面?”到最新一場區委書記的辛辣點評:“首批省級‘百千萬工程’11個典型村的創建歷程、背后的努力和堅持,都講透了嗎?”在場書記們的思維一次次被調動,精氣神一次次被提升……
歷經兩年實踐,陽東三級黨組織書記面對面活動已走遍11個鄉鎮,巧用大樹下、書院里、車間外等空間,共開展12場主題交流,實現了由小到大、由虛向實、學競并行的多維蛻變,形成了基層“以問題為導向、以實效做答卷”的干事創業新格局。
三級書記到一線
“形式新鮮又接地氣”
“如何與最基層進一步接觸,做好四下基層工作的同時,推動鄉村振興出實效?”2022年8月,陽東區委書記李坤將探索搭建“區——鎮——村”三級書記交流平臺的任務給到組織部門。
同年10月6日,陽東區委組織部以那龍鎮為首站試點,在那頓村舉辦“書記面對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活動。這是陽東首次將傳統會議室“搬”到鄉村竹林,標準大長桌由農家小板凳替代,書記們平常緊張的工作節奏突然“松弛感”滿滿。現場變成緊扣鄉村振興大主題的小論壇,聊著聊著,又像是基層干部的談心會。
當日,那龍鎮委書記和15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踴躍發言:“村里的人才外流情況嚴重,如何吸引黨員人才回流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我們村正研究培育家庭農場,如何促進農業發展提效,讓村民荷包鼓起來……”現場,大家圍繞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聯系服務群眾、推進鄉村治理等話題,談想法、提問題、謀對策、抓細節。
按照“一鎮一主題”的設想,2022年11月,緊扣黨建主題的兩場“書記面對面”活動先后走進新洲鎮福楊村、塘坪鎮北甘村古樹公園。2023年,“書記面對面”活動更多聚焦村集體經濟、特色產業發展、土地資源盤活等攸關農民“錢袋子”的話題。紅豐鎮紅五月澳洲堅果基地、大溝鎮徐赤村眾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合山鎮豐垌村龍慶書院、東平鎮碼頭黨群驛站等地,變為書記圍成一圈、協同議事的“臨時會場”。
今年8月19日,第12期“書記面對面”聚焦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培育,召集全區181個村(社區)書記“大家談”,剖析去年優秀村代表的“典型密碼”,也為今年的培育梯隊理清思路、加油鼓勁。區別于前11期,本期面對面實行“以賽代補”,通過組織從全區19個擬推薦創建典型村中脫穎而出的11個村黨組織書記同臺PK,競選出一二三等獎,并獎勵獎補資金。“形式新鮮”“很接地氣”“感覺上了一課,收獲很大”“內容緊湊,開得很成功”……來自鎮村支書們的諸多好評接踵而至。
陽東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組織部部長謝友娣介紹說,按照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區)創建工作相關文件精神,陽東區探討深化定期組織村支書打擂臺機制,將走鎮走村觀摩和四下基層工作相結合,通過集合鎮村支書,到同類鎮村支書、相關區直職能部門一把手參加,推動“問與答”來回交鋒,不少干部反映收獲滿滿。
立足實際解民憂
“氣氛熱烈收獲很大”
“以前在室內開會,大家一般都提前準備好講話稿。但在‘書記面對面’活動中,想到哪講到哪,發問就有回答,這種方式更直接,也可以增強我們發展的信心。”大溝鎮三丫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許秋文清晰記得,去年6月30日在徐赤村那次,李坤書記突然點名讓自己說說村情和產業規劃方面的想法,他至今印象深刻。大溝鎮鎮長梁志光告訴記者,當天大家從下午3點多聊到了晚上7點,氣氛熱烈,收獲也很多。
活動舉辦之際,跨越全鎮五條村的“漁牧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帶剛剛建成,梁志光和沿線五條村的書記都作了發言,探討結合大溝特色,如何利用示范帶引流,最大力度地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讓梁志光印象最深的是:“李坤書記提醒我們,不要所有村都千篇一律搞農文旅融合,一定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大溝的首要任務,還是要把‘種’和‘養’兩篇文章做好。”
許秋文所在的三丫村“兩委”干部有9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跟他一樣的“90后”,平均年齡30來歲,整個班子有活力、有沖勁。他告訴記者:“當時沒想到需要臨時發言,因為對蝦養殖是三丫村的支柱產業,我就講了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通過增加土地收入、做強對蝦養殖特色、做大水產養殖產業,來增強村集體的造血功能。”
三丫村是廣東省對蝦養殖核心區,走進這個沿海小村,最搶眼的風景莫過于一個個高位池蝦塘。“我們養殖戶有130多人,對蝦、文蛤、生蠔等水產養殖基地面積總計約9000畝。”許秋文介紹,村里最大的優勢就是“地值錢,不愁租”,村集體大部分收入也是靠土地租金。在“書記面對面”活動明確方向后,他帶領村干部將到期收回的多塊零散土地“化零為整”再發包,推動村集體收入從2022年的212萬元增至2023年的288萬元,位列全區村集體收入前三名。
在第12期“書記面對面”的典型培育村PK賽中,三丫村憑借最高分獲得一等獎。許秋文表示,“漁牧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帶建成后,來村游客數量顯著增長,進村道路也平整美觀了許多,引得外地來收蝦的車主都贊不絕口。為進一步壯大水產養殖產業,村里計劃新建水產養殖服務中心,為村民提供水產養殖苗藥料購銷咨詢服務和技術培訓。基于三丫水閘有很多游客來觀光垂釣,計劃在周邊建設濱海觀光休閑驛站、垂釣臺和停車場。他自信說道:“等三丫成功評上典型村后,我有信心做成這些事,為村民創造更多收益分紅。”
今年7月4日,第11期“書記面對面”活動走進北慣鎮平地村,專門邀約自然資源、開發區管委會、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一把手參加,直擊這個工業強鎮里,13個村支書最關注的農村留用地問題。
“有些村不理解為什么一些留用地手續長時間辦不下來,加上村民需求與現有土地政策存在沖突,導致心里有情緒,就有人在會上比較直接地質問職能部門,部門當場也作出回應。”北慣鎮委書記杜理想說,本場面對面主題是他強烈要求定下的,一方面希望讓區職能部門知道村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讓各村知道開發利用需要一個過程,不要著眼于廉價出租、建房的短期收益,必須立足長遠,做通群眾工作,引進優質企業,挖掘和利用好北慣鎮區臨近工業園的地理優勢和產業發展長期紅利。
杜理想介紹,目前,北慣鎮已開發利用并產生收益的農村留用地不超過三成,導致村發展集體經濟載體受限。全鎮僅典型村平地村、培育村赤光村的集體年收入超過100萬元。“李坤書記向大家說明了留用地盤活難的背景、原因,也按各村實際提出了發展方向。在職能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包括赤光村、赤平村的9萬多平方米留用地問題正在推進解決,面對面議事后,整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杜理想說。
次次見次次新
“有新感悟更有新的行動”
“定主題、面對面、說到底,是為了集結眾人的智慧,由區委書記當好‘一線總指揮’,11個鎮委書記當好‘一線施工隊長’,村支書隊伍當好‘領頭雁’,互相借鑒學習,理清發展思路,提振大家放手干、大膽干的自信心,同時加強干部們立刻干、抓緊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謝友娣表示,在三級書記面對面過程中,讓每條村、每個鎮找準科學發展路徑,營造創先爭優風尚,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2023年,那龍鎮亨垌村“土地信用中心”發展模式,成功入選全省20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而這一發展模式,正是源自那龍鎮首場活動中,區、鎮、村三級書記面對面熱議后,首次提出的一種土地流轉模式。
那龍鎮亨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鄧伯律介紹,在傳統的土地流轉過程中,村委會根據企業需求,挨家挨戶做工作,最后由村民直接與投資者簽訂流轉協議。這種方式效率低、耗時長,一些農戶擔心吃虧或想自己耕種,多數不愿意流轉。但如果村民將土地“存入”村經聯社,由村統一到“廣東省三資交易平臺”公開交易,村民按比例參與租金分紅。這樣一來,土地規模化流轉和農業規模化發展的難題便迎刃而解。
僅用幾個月時間便順利收儲上千畝耕地,然后招引龍頭企業入村迅速打開局面,荒地復耕、農民就業、集體增收,三大目標一次命中,“土地信用中心”模式一度成為全省學習的先進案例,全村集體收入從2022年的50多萬元增至2023年的130多萬元。截至今年8月,已有360戶農戶將1600多畝土地存入土地信用中心,中農時代(廣東)農業有限公司和廣東景禾農業科技公司進駐后,采取“稻稻菜”輪作種植模式,正大力打造水稻、玉米、蔬菜等優質特色農產品種植示范基地,每年可帶動300多人次就業。
“每次面對面后,都有新的感悟、新的行動。”謝友娣介紹,為了最大程度發揮面對面的優勢,陽東區委組織部著眼于活動主題、參加人員、見面形式等細節,不斷優化改進。其中包括每場主題由區領導的“命題作文”變成了鄉鎮的“自選動作”;在大溝場時,邀請東平、雅韶等臨近濱海鄉鎮派出村支書代表,在跨鎮競爭中互相學習;根據每場主題不同,相關業務部門需安排主要負責同志參加。面對村支書的發問,李坤要求職能部門當場回應,限時處理,組織部門當場記錄并進行后期督辦……
去年11月底,陽東區“書記面對面 破題實打實”模式亮點被《中國組織人事報》選摘刊登。從醞釀到實施,“書記面對面”活動始終堅持“書記抓、抓書記”的工作思路,聚焦鎮村黨組織書記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中出現的“落得不實、抓得不牢、推得不快”等問題,深入鎮村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從解決書記隊伍“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該干什么、能干什么”等角度,積極探索發揮區鎮村三級黨組織書記職責作用的鮮活載體,為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注入全新動能。
截至目前,陽東區共開展“書記面對面”活動12次,參與人數超過600人次。通過“把脈問診”,找準摸透閑置資源利用效能不高、特色產業品牌效應不強等33個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和技術層面上的意見建議52個,推動各項工作有策可依、有方可循。
“我們正在研究建立‘書記面對面’長效機制,明確如何選題、定題、舉辦地點、會中跟進記錄和會后督辦等細節,下一步再深入村民小組層面開展面對面。”謝友娣說,面對面是給大家壓力,倒逼基層和職能部門,也是希望借力打力,推進項目建設立竿見影,把推進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建設落到實處。
■ 記者手記
當面鑼對面鼓,把基層問題講清楚
基層的問題,若能在基層討論解決,效率會更高,針對性也更強。書記面對面,讓村干部有平臺說清楚問題怎么來,再集各方之智,搞清楚干部應往哪些解決路徑中去。相比連線交流、網上辦公等方式,線下面對面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思維和邏輯在你來我往的一言一語中變得更加清晰,這也是書記面對面的最大魅力和優勢所在。
陽東推行“書記面對面”的本質,是分類指導、層層施壓、推進到底。區委書記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責任扛在肩上,通過當好“一線總指揮”,示范帶領11名鎮黨委書記主動履行“一線施工隊長”職責,引導181個村(社區)“領頭雁”理清發展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推動書記隊伍在“書記面對面”平臺上圍繞鄉村建設、鄉村產業、鄉村治理等工作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支招、實打實破題。
在第12期書記面對面時,李坤表示,正值全市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之際,村場宜居情況是典型村創建的基礎性工作,沒有基礎,就沒有典型可言。“典型村的建設要圍繞每條村的肌理和資源去謀劃,發展路徑越多元越好,只要老百姓安居樂業,做強傳統小產業也行,必須找準方向,不要貪大求全。”李坤說。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