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便捷、山海兼優,盡在陽東;漁家風情、現代氣息,還看東平。
今年6月,陽東區東平鎮成功入選廣東省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中心鎮試點名單,成為全省65個試點鎮之一、陽江市3個入選鎮之一。
地處珠三角連接粵西南的重要樞紐,近年來,東平鎮堅持實施“能源大鎮、漁業重鎮、旅游強鎮、宜居名鎮、生態美鎮”的發展戰略,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新能源產業、現代漁農業和濱海旅游業蓬勃發展。
全新時代機遇當前,城鎮品位升級在望。
全國重點鎮、廣東省級中心鎮、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這個榮譽等身的海濱小鎮正錨定打造“六力”強大引擎,在南海之濱建設一個充滿希望的“現代化小城市”。
1全力蓄動能
鎮域發展態勢良好
搶抓機遇,規劃先行。先聚焦高規格加快推動典型鎮建設,后定位高標準謀劃推進小城市建設,由“鎮”到“城”,東平鎮持續激活新動能、煥發新面貌。
東平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為契機,該鎮去年聘請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高規格編制《東平鎮典型鎮建設規劃(2023-2025年)》,高標準完成干凈整潔農貿市場、綠美生態小公園、美麗鄉鎮入口通道、美麗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美麗圩鎮客廳、美麗河道等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
在2023年市“百千萬工程”考核中,東平獲評中心鎮優秀等次。同時,在2023年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綜合評價獲評優秀等次,位居全市第二名。
今年以來,在做大做強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的基礎上,東平圍繞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的主要目標,重點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品質提升、綜合治理等方面,編制出臺《陽東區東平鎮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的中心鎮試點(2024-2026年)》工作方案。
同時,謀劃《東平鎮小城市標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項目表(2024-2026年)》,梳理任務清單,聚焦73個項目,狠抓落實督導,劍指提升“小鎮變小城”的發展水平和建設質效。
2奮力興產業
振興步伐加力提速
能源產業集聚發展;漁業產業縱深推進;文旅產業出圈出彩;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在山海韻、恒洋漁業、允泊允興、瓦北旭輝等一批強鎮富村公司投入運營推動下,2023年,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共有11個,其中大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0萬元,允泊村達到100萬元。
陽江核電是東平賦能產業振興的鮮明標識。為深入做好企業服務工作,東平鎮與陽江核電有限公司深入開展政企共建,推動中廣核陽江核燃料組件廠、中廣核研究院熱室設施建設等項目落地前期工作,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吸引更多企業落戶東平,凝心聚力打造千億級清潔能源產業園。目前,已成功協調深圳淮電檢修有限公司、廣東拓奇電力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在東平注冊,預計可增加稅收約600萬元。
持續優化漁業結構,積極參與海洋牧場規劃設計,強化深藍現代化海洋牧場陸基支撐,東平唱響“產業之歌”,大力推動海產品深加工合作項目,助推16個村(漁)委會與海龍尊水產企業共同合作,以出租允泊村集體土地建設4000平方米廠房和資金入股的方式,參與建設海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打造“藍色糧倉”。目前,該項目一期已投產運營。
以深入推進省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為契機,東平全力推進大澳漁村、珍珠灣等景區市場化運營,重點打造大澳親子營地、允泊村“百美村莊”和珍珠灣特色民宿街區等民宿集群,發展豐富多彩的旅游民宿新業態。同時,積極搭建東平研學旅游會推介交流平臺,打造陽江核電科普教育基地研學品牌。2023年,全鎮接待游客約130萬人次。
3努力優環境
宜居水平明顯提高
今年8月以來,一場場“綠美陽江、宜居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在東平大街小巷鋪開。今年累計投入超過1400萬元,各級社會組織、黨員群眾、鄉賢等群體力量共同參與綠美東平生態建設,并推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圍繞“三大革命”“六亂”整治和危破房等重點任務,東平開好全鎮部署會、動員會、業務培訓會、行業協會座談會、現場推進會等“五個會議”,用好網格包干、清掃管護、先進激勵、績效考核、暗查明訪等“五個機制”,抓好重點任務、黨群共建、積分模式、多向發力、人員管理等“五個措施”,鎮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現“再鞏固、再提升”。
據統計,東平鎮今年共整治“六亂”3318宗,清理垃圾182噸,打造了10個鄉村綠化示范點、94個黨員示范園和268戶美麗庭院,種植樹木逾1.34萬棵。“庭院+黑骨茶”“庭院+民宿”“庭院+餐飲”等多種模式,推動庭院經濟多點開花。
目前,95%的自然村達到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整治標準。全域61個自然村建成美麗鄉村,農村道路硬底化、公廁、雨污分流設施等建設基本完成。
全鎮交通基礎設施更優化、更安全、更便捷。鎮區平安路白沙頭大道、濱海大道等主街道約4公里白改黑升級改造、鎮區主街街招統一等工程已完工。山后園十五巷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項目已完工,龍井南路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項目正在加快推進。珍珠灣停車場及售賣亭建設項目已委托村企山海韻運營,有效改善景區周邊交通環境秩序。
4著力固根基
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鄉村美,勝在風土人情;城市興,則考驗管理水平。
今年以來,東平精準落實網格管理,推動鄉村建設活力增強,各類矛盾糾紛有效化解。
以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為抓手,東平實行“五級網格化”包片責任機制,嚴格落實黨政主要領導任一級、鎮掛點領導任二級、村(漁、社區)黨組織書記任三級、村(漁、社區)“兩委”干部任四級、村民小組長任五級的架構,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體系,明確將矛盾糾紛調解、人居環境管理監督等納入網格員日常工作,全面發揮網格員在農村基層治理、基層建設方面的積極作用。
通過借鑒允泊村、沙坪村經驗,東平先后在良洞村、北環村、瓦北村、口洋村、大澳漁委會建設積分超市,實現典型村培育積分超市全覆蓋。迄今,已累計開展集中兌換活動3場,參與群眾近400人,兌換積分2.7萬分。
在積分超市里,鄉風文明、志愿服務、綠化管護等多個領域工作被納入積分管理范疇,群眾通過“以勞積分、以分換物”方式,不斷喚醒自身參與家鄉建設的內生動力。對積分靠前的村民家庭給予評星定級、榜樣公示等精神獎勵,也在不斷引導群眾從“不愿干”變向“主動干”。
依托“粵平安”平臺,東平全面構建以綜治中心為主陣地,以59個網格為基本單位,以“粵平安”系統為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為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提供“一門式”“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東平今年在“粵平安”錄入網格事件3872件,辦結率達100%。
5傾力辦實事
民生福祉全面增強
在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的推動下,東平公共服務建設卓有成效,“辦實事、暖民心”在干群之間蔚然成風。
通過深入開展“百社聯百村”專項行動,東平把社會組織的優勢與本地資源、產業、文化等優勢緊密結合,積極與省漁業互保協會、省民宿行業協會、省圖書文化信息協會、滿天星公益組織等社會組織結對共建,精準對接需求,拓展合作深度。迄今,共投入約715萬元,在漁業、旅游、體育、文化和教育等領域加強協作,共同推動各項民生事項落地。
一方面,東平致力“老有所醫、老有所養”,積極完善村級衛生站建設,推動陽東區公共衛生醫院落地建設;積極發動群眾線上線下雙渠道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23年參保率達92.31%;按照省一級站建設要求,加快對鎮文化站升級改造,增設體育娛樂、老人娛樂場等設施;完善鎮敬老院配套設施建設,在北邊村新建長者飯堂。
另一方面,強化黨建引領,關注弱勢群體。加快推動東平鎮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改造工程;優化殘疾人服務保障,完成社區康園中心遷建維修項目,實現養老、托育、文體娛樂等功能一體化。
6大力謀發展
示范引領提升能級
以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允泊村為樣板,東平堅持因村制策、分村施策,探索“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的新路徑,積極謀劃推動良洞、北環、沙坪、口洋、瓦北、大澳等6條村建設新一批典型村,為建設現代小城挖掘“典型密碼”、注入“榜樣力量”。
如何打造一批具有標桿示范作用的“典型”?東平謀劃了許多“新標簽”,如允泊村+產業強村、良洞村+社會共治、北環村+庭院經濟、沙坪村+綠美生態、口洋村+旅游服務、瓦北村+鄉村治理、大澳漁村+文旅融合,以“一村一特色”膛出新徑,共同賦能鎮村全域發展。
立足全局,加快打造東平鎮新區,成為其當下建設現代化小城市的迫切任務。
東平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一軸一廊三心四組團”謀劃從邊緣到中心,推動東平區域融合發展。具體而言,是依托國道G228,加快構建以打造“百千萬融合發展軸”為動能,以海岸帶系統串聯形成“山海特色生態廊道”為基礎,以東平城鎮中心、區域服務中心、旅游服務配套中心的三心為核心,以“城鎮傳統生活組團、區域綜合服務組團、清潔能源產業組團、山海休閑度假”的四組團為關鍵的小城市發展格局。
下一步,東平鎮將深入與中廣核集團、陽江核電等企業開展共建合作,共同謀劃將核電生活區打造成為東平新區,進一步重點輻射帶動允泊村謀劃一條鄉村旅游示范帶、一條和美鄉村融合發展環、一條鄉村振興主題廊的“一帶一環一廊”的總體布局,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為這座“宜居、宜業、宜游”的漁家風情小鎮再繪新篇!
■ 新政鏈接——
增強城鄉經濟發展韌性
推動一批“土地有潛力、產業有實力、發展有空間”的中心鎮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是省委、省政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而推進的一項具有先行示范意義的重要舉措。試點鎮主要任務包括六大方面:抓好經濟發展主引擎,提高基礎設施支撐力,增強公共服務供給力,提升人居環境高品質,強化綜合治理高效能,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
根據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城鎮建設專班發布的《關于開展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中心鎮試點的通知》,包括東平在內的65個試點鎮要堅持以人為本、遵循規律、分類施策、集約高效,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加快提高要素集聚能力、產業承接能力和人口吸引力,將試點鎮打造成為縣域就近轉移農民、推動農民市民化的有效載體,拉動內需、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的有效動力,聯縣帶村的關鍵節點和聯結紐帶。
試點鎮建設以3年為一個周期,到2026年,試點鎮建設要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到2035年,一批中心鎮實現由城鎮形態向城市形態的轉變,綜合承載力和發展質量顯著增強,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新經驗、豐富新內涵。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