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記者來到海陵試驗區閘坡鎮南村村委會谷寮村,入口處綠水環繞,道路兩側樹木成蔭,沿途分布著釀酒坊、糧倉、南宋古井等仿古建筑。沿著石板路向前,16棟“修舊如舊”的民宿漸漸映入眼簾,或精巧清幽,或古樸大氣,不時有游客駐足拍照。作為海陵島的旅游名片之一,“十一”黃金周期間,谷寮藝術度假村迎來了8000多名游客住宿、打卡。
“我們立足區位優勢,整合自然資源、存量資產和人力資本,不斷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南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仕開表示,2016年,南村村引進谷寮藝術度假村項目,由企業出資租賃閑置舊民房進行改造,打造集休閑、藝術、文化創作、住宿、展示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每年村民租賃分紅收入約120萬元。隨著精品民宿集群發展,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
村民郭達培是土生土長的谷寮村人,一家五口都從事旅游服務行業。“旅游旺季工作會忙一些,在度假村搞衛生,平均一天有200元收入,離家里也近。加上出租農房的收入,總體還是很不錯的。”郭達培表示,近些年村里變化很大,很多人建了新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南村村位于海陵島西南部,三面環山,村口便是聞名國內外的十里銀灘。
上世紀80年代,由于道路不通,村民要翻越幾座大山才能去鎮上,當地人用“島中之島”來形容村里閉塞的窘境。隨著“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出水,海陵島旅游業迎來大發展,地處旅游資源核心區域的南村村也站在了發展的風口上。
然而,在征地過程中,由于村民思想不統一,南村村內矛盾糾紛頻發,成為了“軟弱渙散村”。2016年,在閘坡鎮委、鎮政府的支持下,南村村黨組織大刀闊斧改革,撤支部建總支,成立了南村村黨總支部,建立南村、稠灶村、谷寮村等3個村民小組黨支部,實行村民小組“黨建+”一線工作法,推動組織在一線建強、骨干在一線鍛造、黨員在一線奮戰。村“兩委”干部牽頭,對村里每一筆賬目、每一筆征地款的分配和使用、每一個項目的建設等,都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并公開,推動歷史遺留問題逐一得到解決,村民意見不一、阻撓項目推進等不良局面得到扭轉,南村村集體經濟發展逐漸步上了“快車道”。
現在的南村村找到了文旅融合發展的“金鑰匙”,通過經濟聯合社,將村里的閑置土地和沙灘資源進行集中流轉,引入谷寮藝術度假村、南村海鮮市場等項目,與客商合作開發旅游項目置換商品住宅和商鋪,帶動村民多元化發展產業,不斷增強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2023年,南村村集體經濟收入420萬元,村民人均分紅達到2500元。
集體經濟“火”了,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有盼頭。70多歲的村民廣叔閑來無事,喜歡在村里到處轉轉。“周圍環境挺好的,多轉轉心情也好。家里人有的在景區賣東西,有的在酒店工作,收入都還行,也不用我操心。對生活要求不高的話,可以在旅游旺季工作,淡季休息。”廣叔笑著說。
今年7月,南村村獲評廣東省“美麗庭院”村,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又增添了一個招牌。郭仕開介紹,南村村通過構建“黨組織+企業+村集體+農戶”聯結機制,采取資金投入、土地流轉、盤活資產、產業帶動等模式,將旅游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集體經濟優勢,接下來將繼續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引入文旅項目,推動自留地發展綜合商業體,促進村集體經濟增長、村民增收致富。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