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畝豇豆基地里,一根根翠綠細長的豇豆掛滿藤蔓,工人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熟練地采摘、挑揀;寬闊的柏油馬路兩旁,房屋整潔有序,女工們修剪著茂密的綠植,鄉村風貌煥然一新;新修建的廣場上,村民和孩子們聊天玩耍,享受著悠然寧靜的幸福時光……短短四年,陽春市三甲鎮大垌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的4萬元躍升至如今的40余萬元,近日,記者走進該村,了解村集體“致富”背后的故事。
豇豆基地旁,大垌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藍天明正在向合作社了解今年的市場情況。“現在是采摘期,價格賣到每公斤7元,收益還不錯。”藍天明告訴記者,2020年,在三甲鎮委、鎮政府和珠海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指導下,他帶隊去廣西的豇豆種植基地進行考察,了解豇豆產業種植技術和發展經驗。“我們的氣候和土壤都適合種植,而且村里還有大片交通方便的耕地,這是個好項目。”
說干就干,回來后村干部們就開始著手推進豇豆種植產業。然而,土地整合發包成為了一個難題。縣道旁,交通便利的220多畝的耕地是最優選擇,但這并非一片平整規范的耕地,除了分割形狀雜亂,還有50畝撂荒地被一塊塊田基隔開。“村民們主要擔心耕地重新平整規劃后分不清楚自己的田,不同意租賃。”藍天明說,為了解決村民們的疑慮,村黨委經過多輪討論,最終用航拍拍出村民們耕地的位置,計算出面積,待租賃期滿后,采取就近原則,歸還給村民方正平整的土地,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就這樣,220畝土地以年租金800元每畝的價格承包給合作社,每年為村集體增加2萬元管理費收入,并帶動了當地50多名村民就業。
豇豆產業發展起來了,但是,大垌村2023年集體收入僅為10.06萬元,仍然十分薄弱。“這主要歸因于我們村在產業結構、資源利用等方面的不足。”面對這一現狀,藍天明和村干部們認識到,必須根據村里實際情況,拓寬收入來源,提高集體經濟實力。
2024年3月,大垌勞務服務有限公司成立。這是家名副其實的“村企”,管理人員以村“兩委”干部為主,聘請和培訓當地村民從事勞務工作。在三甲鎮委、鎮政府以及兄弟村委會的支持下,公司承接了人居環境整治相關業務,包括三甲鎮及其下轄村的道路養護,周邊村的污水池清潔等業務,截至10月,公司簽訂合同總金額達43萬元。
不僅靠政府扶持,公司還在有計劃、有目的地拓展周邊鎮、村業務,如雙滘鎮政府的農房風貌管控外立面粉刷項目、潭水鎮兩個行政村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等,“預計年底,勞務公司的營業額將累計達到70萬元,村集體收入超40萬元。”藍天明高興地說。
保潔員王大姐主要負責村里的道路養護工作,除了清理垃圾,她還要定時修剪道路兩旁的綠植。“工作強度不是很大,每天工資150元,在家門口工作既方便又有保障。”她向記者介紹,公司會在村里宣傳發布勞務人員需求通知,大家自行報名,公司再根據年齡、身體狀況等條件進行篩選。“目前提供的崗位婦女占比居多,一些用到機械工具的工種則安排男性。”藍天明介紹,普通環境整治的工作每天工資150元,特效工作能達到每天250元至300元,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公司目前可提供60個崗位。
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路燈、籃球場、小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村里的節慶活動愈發豐富多彩,村民生活越來越幸福。大家干勁十足,大垌村又有了創新管理的新計劃:接下來,村黨委將利用上級下撥的扶持村集體經濟項目部分資金建設廠房,用于出租,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同時,還將系統排查村里耕地、林地、魚塘資源情況,借助三甲鎮“資源超市”平臺向外發包,不斷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