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城區崗列街道對岸村,隨處可見的是漁家風情壁畫和美麗的景觀小品,上千畝連片的水產養殖場里魚蝦滿池,對岸水產品加工廠形成完整的“捕撈(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鏈條……近年來,通過開展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對岸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9年的30余萬元躍升至如今的110萬元左右,曾經的小漁村迎來了大發展。
在全市率先開展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
對岸村位于漠陽江與那龍河交匯的金朗島南面,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下轄9個自然村,戶籍人口約1.2萬人,常住人口約1000人。此前,該村集體經濟主要來源于房屋出租、漁圍租金、承包土地出租等。
“人多地少、勞動人口外流現象突出,土地零散化、利用低效化問題顯著,讓對岸村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無法被充分激活。因此,在壯大村集體經濟過程中,對岸村黨委以土地改革作為切入點,重塑土地資源價值,釋放鄉村發展潛力。”崗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對岸村駐村片長雷小楊介紹道。
2021年,對岸村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開展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對岸村堅持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組織近百名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開展覆蓋全域的宣傳解釋工作,將農田、村民房屋和宅基地進行清產核資、成員資格認定、資產量化,社員以自愿的形式按價入股。2023年2月17日,“對岸村南方第一股份經濟合作社”掛牌成立,總結示范經驗后在2023年全面鋪開,目前已完成全村股份制改革任務。通過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對岸村統一運作經營5023.36畝土地,其中已有1280畝以土地流轉形式建成鰻魚養殖場,年租金從每畝250元上升到每畝1950元,每年為村民和村集體增加約280萬元收入。
鄉賢回歸創業帶動群眾就業
隨著土地改革的推進,鄉賢陳二崧也于2020年回到家鄉創業,成立了廣東景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目前,景宏農業公司的水產養殖面積達27公頃,主要養殖南美白對蝦、紅樹林蟹、黃特鯧等水產品,年產量500多噸,年產值約2300萬元。
“公司養殖場前面就是北津港入海口,為我們的魚、蝦、蟹養殖提供了天然的優質水資源。這一帶風景獨好,非常適合打造養生度假項目和舉辦規模性海釣賽事。”陳二崧介紹道。廣東景宏還設有大物釣場、休閑釣場等,是“廣東省釣魚協會比賽基地”“廣東省休閑垂釣基地”“廣東省休閑漁業基地”,多次成功舉辦省級休閑釣魚比賽。記者在養殖園區的大物釣場看到,釣場水質清澈,其中放養著龍躉、石斑等兩三公斤以上大物魚類,每天都有海釣愛好者驅車前來釣魚。
景宏農業公司的成立不僅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二十余萬元租金和分紅收入,還帶動了周邊鄉村近百名群眾就業。村民鄭仕暖此前一直是自己承包漁圍養殖魚蝦,由于規模和養殖方式的限制,產量較低。加入廣東景宏后,他通過進一步學習培訓,成為魚蝦蟹混養綠色健康養殖技術負責人之一,近段時間還被推薦參加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學習漁業相關培訓課程。
“公司和高校院所開展了技術合作,依托規模化的高標準養殖場,現在畝產量比自己承包時提高了六七成,收入也提高了六七成!”鄭仕暖高興地說。
加強合作延伸產業鏈條
為延伸漁業特色產業鏈條,不斷擦亮漁港經濟圈“金招牌”,對岸村下足了功夫。2023年4月27日,對岸村與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簽訂鄉村振興幫扶合作框架協,雙方就水產品加工廠、特色風情街、水產品銷售市場以及粵西片區鄉村振興學院等方面建設開展全方位合作。
2023年10月,對岸水產品加工廠揭牌投產,對岸村再添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新路子。對岸村水產品加工廠建筑面積1180平方米,總投資為393萬元,其中對岸經濟聯合社自籌240萬元、村民籌股57.5萬元。經營利潤由對岸村經濟聯合社每年按照籌股比例進行分紅。
對岸村黨委副書記曾明高表示,對岸水產品加工廠功能齊全,建有最高可冷藏水產品100噸的冷庫,不僅可以對水產品進行加工、銷售,還可以出租倉儲空間。成立至今,水產品加工廠的經營利潤超過了6萬元。最近,加工廠正在與相關合作公司就水產品配送等業務進行優化,經營利潤將進一步提升。
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對岸村成功實現了從資源低效利用到高效開發的轉變,探索出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繁榮新路徑。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