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區白沙街道的馬崗村,過去因農村人居環境欠佳帶來發展之困。今年,馬崗村被確定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典型培育村。白沙街道便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在馬崗村落地見效,在該村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徹底提升鄉村風貌。
隨后,該村沿路可見的農房外立面實現改造,前街后巷鋪上了混凝土,凌空布設混亂如“蜘蛛網”般的“三線”全面清除,村口池塘加上了護欄,護坡種上草坪……一茬接一茬的施工隊進場,馬崗村用3個月時間,實現了它的蛻變。
12月5日,記者一行坐車前往馬崗村,路上所見皆是宜人的田園景色:郁郁蔥蔥的樹木,開闊的田野,遠處還有起伏山巒映襯。直至成排的房屋出現,記者來到了馬崗村委會大村。這里農房的外立面統一“上新”,刷成了暖黃色的墻面。這讓矗立在田野間的村屋,成為一道亮眼的風景。
馬崗村黨群服務中心設在村場一旁,是一棟兩層的小樓房。記者到訪時,馬崗村黨群服務中心十分熱鬧,四五名村干部坐在辦公電腦前忙碌工作,不時接打電話,處理工作事宜。馬崗村黨總支書記曾獻來此時在另一個會議室,接待來訪的群眾。“七嘴八舌”的講話聲,在這不大的空間里,顯得“鬧哄哄”,一派忙碌景象。
一處理完手頭的工作,曾獻來便邀請記者一行到村場逛逛,看看村子的變化。“如果你三個月前來,看到的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曾獻來說,以前村場的巷道還是泥路,供電、通信、有線電視等線路在空中散亂交錯。眼下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馬崗村也迎來了它的發展機遇。經過3個月的施工建設,馬崗村村場環境大變樣,處處干凈整潔,一步見一景。
青磚、古井、池塘,白鷺翩躚、杉木倒映,馬崗村處處彰顯出宜居的悠閑。
記者留意到,在加上了護欄的池塘邊,有一塊圈起來的方形地塊,上面種著名為臺灣草的植物。對此,曾獻來解釋稱,馬崗村已鋪設好污水處理管網,這塊圈起的地塊下面即是污水處理裝置,而污水處理效果如何,可通過觀察臺灣草的長勢得知。這樣的監測手段簡單直觀,普通群眾也可實時監督。
84歲的村民張紀元白天喜歡在村子里到處溜達。說起村場環境的“變美”,他臉上滿是驕傲,心中充滿歡喜。“現在的村子最靚咯。”張紀元對池塘新裝的護欄尤為贊嘆,并感嘆如今的日子好,老人、小孩各得其樂。
隨后,記者走訪馬崗村委會曾屋村。記者看到,曾屋村8480平方米閑置地全部安裝圍欄,并見縫插綠,種上蔬菜、花卉、果樹等,還配套建設小公園、圖書館、籃球場、休閑運動器材、兒童戶外游樂場等設施,打造成設施齊全、文化濃郁、環境優美的花園式村莊。
村場環境改善宜居后,還吸引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輕人返鄉居住。“過去一年,村子里接連蓋起了5棟樓房。”曾屋村村民小組長曾廣戰告訴記者,其中有一位村民花了上百萬元在村子里蓋了一棟鄉村小別墅。他們都看中村場和居住環境的提升變化,還有推門即見綠的自然風光。
“你現在所坐的石凳處,原來是一個大的紅火蟻窩。”市直駐白沙街道幫扶工作隊隊員兼馬崗村駐村第一書記吳偉建表示,曾屋村完全是從“無”到“有”地實現居住環境轉變。此前,幫扶工作隊的隊員們走遍了白沙街道111個自然村,最終將幾乎是零基礎條件的曾屋村作為鄉村振興示范村進行改造。歷時四年,幫扶工作隊成員與街道干部職工及村兩委干部同檢查、同治理、同勞動,帶動村民自覺參與人居環境鞏固提升,才有了如今的成效。村民們樂于返鄉居住,于吳偉建他們而言,便是付出得到了回報。
引人才、謀產業,吳偉建和曾獻來等扎根在基層的黨員干部,個個抖擻著精神,一心為馬崗村的未來謀發展。“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吳偉建說,目前幫扶工作隊與白沙街道聯合開展招商引資、致富帶頭人工程英才計劃、信息員上崗培訓以及返鄉創業等先進事跡宣傳工作,以充分發揮民眾內生動力投入鄉村振興。隨著村場環境的改善提升,馬崗村也將煥發出新的活力。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