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驅車行駛在陽春市馬水鎮東風村的鄉間小道上,成片茂盛的番石榴樹映入眼簾,青翠欲滴,儼然一片綠色的海洋。下車漫步其間,陣陣果香撲鼻而來,飽滿的番石榴綴滿枝頭,宛如“綠珍珠”。果農們忙碌著采摘、分揀,豐收的喜悅洋溢臉上,一幅鄉村豐收美景圖徐徐展開。
“這批西瓜紅番石榴產量達到2500公斤,收購價上漲到每公斤8元,產銷兩旺。”東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嚴文欣介紹,心中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咔嚓”一聲,一顆手掌大的番石榴落入嚴文欣的手中,只見他褪去外層白色的果膜,劈開兩半,紅色的果肉晶瑩剔透,“這個品種的番石榴果肉清脆、入口甘甜,最重要的是,一年四季都能采摘、出售,解決了農作物輪作或土地閑置的難題。”嚴文欣說。
嚴文欣告訴記者,早些年,他是一名砂糖橘收購商,不僅走遍了陽春市的各個鄉鎮,還到廣西學習了各種農作物種植技術,積攢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持續推進,嚴文欣對助農增收有了更深的思考:一直以來,東風村以種植香蕉、火龍果、馬水桔等農作物為主,易受土壤侵蝕、病蟲害多發、收獲時間限制等因素影響,導致農戶前期投入大、后期回報不及預期,提高農作物種植效益迫在眉睫。
如何幫助農戶實現降本增效?嚴文欣在廣西考察時了解到,番石榴的市場前景廣闊,種植、管理難度不大,只需要4至6個月便可以結出果實,每個季度都能有收成。“我是地道的農民,研究農業是我的興趣。”嚴文欣說,擔心村民種植有風險,他于前年10月承包了約50畝地,帶頭試種番石榴。
閱讀相關書籍,上網查閱資料,到外地學習先進技術……嚴文欣學習的熱情絲毫不減。他摸索出種植番石榴的3個“訣竅”,一是保持土地濕潤,二是施用有機肥,三是防治地下蟲害。經過精心的打理,去年2月,他迎來第一批番石榴豐收,并與周邊鎮村合作社建立了合作關系,吸引電商企業走入田間地頭直播賣貨,有效打通了銷售渠道。
果好自然引客來。有了成功的案例,東風村的村民紛紛到基地里參觀,學習種植技術。目前,該村已有近20戶農戶種植番石榴,種植面積共200余畝,每畝的年產量約4000公斤,主要銷往江浙滬一帶。同時村民還可以參與種植園果苗種植、幼果套袋和果實采摘等工作,該村番石榴種植帶動周邊100余名村民就業。
呂文璽是當地的番石榴種植大戶,主要種植紅寶石番石榴。相比于西瓜紅品種,紅寶石番石榴個頭更大、口感更細膩,收購價每公斤12元,但坐果率低、抗病能力差,種植難度大。“嚴書記一有空就會來我們基地,及時排查病蟲害,了解采摘情況。”呂文璽表示,村中有了“領頭雁”,他的心里更有了底氣。去年,他把種植面積增至60余畝,畝產量約3000公斤,較往年提高了1成,每年可增收10萬余元。
嚴文欣表示,接下來,他將充分挖掘村中閑置及低效利用土地的潛力,帶動村民持續擴大種植面積,促進全村農業增效。他還要引入先進的種植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推動番石榴種植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