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事關每一名中小學生。守護好學生成長之路,是每一名心理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走進陽江三中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團體輔導室、同伴互助室、靜心室、舒心室、安心室、談心室等心理輔導場室一應俱全。在心理咨詢室內,淡綠色的墻面,安靜簡潔的環境,讓來訪者感受到安全、柔和、溫馨。陽江三中專職心理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蘇恭華就在這一片天地里,打開了許多學生的心靈秘密花園,并為他們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導力量。
當學生的心靈“秘密花園”被烏云和陰霾籠罩時,如何為他們撥開愁云、引進陽光?面對學生遭遇心靈“感冒”,又如何撫平他們的心理創傷?近日,記者走近蘇恭華的工作和生活,傾聽她與學生們的治愈故事。
學生心事的傾聽者
陪伴學生走出親人離世的悲傷
去年9月,劉月(化名)正式踏入大學校園,成為一名自信開朗的大學生。很難想象,一年以前,正在讀高三的劉月一邊面臨著如潮水般涌來的升學壓力,一邊因奶奶的不幸離世,沉浸在極度悲傷的狀態中無法自拔,給她的生活蒙上了一層灰蒙蒙的陰影。
蘇恭華回憶,初次接觸劉月時,她的性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原本活潑開朗的她,變得不愛與家人溝通,經常收不住脾氣,和同學逐漸疏遠。消極的生活態度、孤僻的性格,讓她的成績也開始一落千丈。“第一次心理咨詢,劉月什么都不肯說,只在不斷地重復和她奶奶之間的往事,陷入回憶里無法自拔。”蘇恭華清楚,那時的劉月不信任他人,覺得沒有人能理解她。這次咨詢,蘇恭華的做法是陪伴她,采用敘事療法引導她,耐心地聆聽她的所有故事,并接納她的所有情緒。
后來,蘇恭華在和劉月媽媽的談話中了解到,劉月的不安全感大部分源于家人的不理解。劉月媽媽說,奶奶的離世,讓整個家庭都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但生活還要繼續,不能因為親人離世而日漸消沉,大人都需要努力賺錢維持生計。“她的媽媽同樣這樣要求她,催著她趕快回到正常的軌道,主動分擔一些家庭壓力。”蘇恭華評估,劉月無法釋然的原因或是情緒沒有得到宣泄。
這一猜想很快在第二次心理咨詢得到了證實。這次聊天,劉月顯然對蘇恭華的信任感增加了,雖然話題中心仍是她奶奶,但她會主動聊一些她們之間美好的回憶、愉快的事情,這一現象說明劉月的心理狀態正往好的方面發展。蘇恭華開始以問題為導向,如“如果那位親人站在你面前,看到你這么傷心,她會想什么呢”“如果有機會讓你寫信,你會寫什么給她呢”等,引導劉月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別再繼續鉆入死胡同。蘇恭華發現,這一次咨詢結束后,劉月是笑著走出咨詢室的。
與此同時,蘇恭華再一次約談了劉月媽媽,了解到劉月在家中會主動和家人說話,幫忙做一些家務了。另一方面,蘇恭華向劉月媽媽提出了要求,要繼續多給予孩子理解和鼓勵,讓孩子有釋放情緒的空間。過了一個星期,第三次心理咨詢時,劉月的話題終于不再圍繞著她奶奶了,開始聊學習、人際關系,以及分享媽媽這段時間以來的改變。“劉月告訴我,媽媽不再像以前那么兇了,也會抽出時間陪她,聽她說話,她覺得很開心。”蘇恭華表示,傾聽和陪伴往往是有力量的。第四次心理咨詢過后,劉月已經完全走出了悲傷情緒,重新回到了陽光開朗的狀態。
家長學生的協調員
為親子關系破冰提供方向
“老師,我的孩子網絡成癮,多次離家出走、自傷自殺。”蘇恭華清晰地記得,黃天(化名)父母找到她時,他們之間的親子關系仿佛成為了“死局”。據黃天父母描述,黃天的性格比較孤僻,成績不算太好,平時喜歡宅在家里玩電子產品。他們不滿黃天沉迷網絡,卻又不知道怎么讓兒子遠離電子產品,教育的方式輕則說教,重則辱罵,但多數換來的是黃天更激烈的反抗,甚至做出離家出走、自殺等極端行為。
了解到以上情況后,蘇恭華對黃天開展第一次心理咨詢時,選擇了上門家訪的方式。初到黃天家中時,蘇恭華觀察到黃天父母在客廳里各自忙碌,對于黃天在房間玩電腦的行為不管不顧。看到老師到來,黃天主動走出了客廳打招呼。“可以看得出來,黃天是一名尊重老師的學生,本性并不壞。”蘇恭華說,這次家訪,她并沒有急于和黃天談話,而是花時間耐心地看完了黃天發表在b站上的視頻作品。“我認為黃天的視頻拍得很好,而且通過每一期更新的視頻,都能看出他的組裝技術正在進步,或許黃天并不是患上網癮,而是父母的否定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蘇恭華認為。
第二次心理咨詢,蘇恭華把黃天約到了心理咨詢室。在這里,黃天說了許多心里話:“我的父母平日不怎么理我,在家無聊,我便錄制一些組裝超人、樂高等視頻發表在b站上,也逐漸得到一些粉絲的關注,讓我十分有獲得感、成就感。但我的父母一直不理解我,認為我制作視頻就是荒廢學業、浪費時間。”
這次談話,蘇恭華明確了解開黃天心結的方法,重點在于搭建起他與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梁。于是,第三次心理咨詢。蘇恭華邀請了黃天與父母一起來到心理咨詢室。在她的協調之下,黃天和父母終于實現了有效溝通,黃天的母親答應每周會抽時間陪他一起看視頻、拍視頻,黃天也同意會控制自己玩手機、玩電腦的時間。“前一段時間,我收到了黃天父母的反饋,他們說,如今親子關系緩和了不少,黃天的性格也逐漸變得外向開朗。”蘇恭華說,父母需做好陪伴及指導的工作,讓孩子明白,網絡不是發泄情緒或尋求獲得感的唯一渠道。
心理健康的守護者
幫助孩子從陰霾走向陽光
從劉月和黃天的治愈經歷中可以看出,解決孩子心理的問題,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能事半功倍。“通常,我們不僅和孩子開展心理咨詢,也會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和家長約談并不是一起找出孩子的問題,而是為家長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向。”蘇恭華表示,家校社有效聯動,協同搭建育人平臺,對于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應隨著孩子的年齡階段而不斷變化,尤其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不再單純是養育者的身份,不能以“過來人的經驗”或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家長既要做一名引導者,帶領孩子往前走,又要做孩子的陪伴者,學會尊重孩子,適應孩子成長的節奏。此外,家長不必羞于承認孩子存在心理問題,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如果孩子的心理問題已經十分嚴重或有惡化的趨勢,一定要及時尋求心理老師或專業人士的幫助。
同樣地,心理老師的角色也是多元的。蘇恭華表示,在劉月的事例中,她是一名傾聽者、陪伴者;在黃天的事例中,她是親子溝通的“橋梁”;還有很多時候,她可能是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人”、心理健康的“守護者”、科普心理知識的“宣講員”等等。“助人之路崎嶇且漫長,每一次成功的心理治愈,考驗的都是心理老師的耐心和愛心。在心理咨詢過程中要為學生傳遞正能量,激發積極的情緒,給予學生戰勝負面情緒的力量,并提供給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指導方法。”蘇恭華認為,心理老師要不斷學習心理健康領域的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并要保持心氣平和的態度,真誠地對學生釋放尊重與善意,讓每一名需要幫助的學生實現蛻變、迎接陽光。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