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陽江法院了解到,今年以來,陽江法院深入踐行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實施“立審執協調配合”“預拘留、預罰款”“信用承諾修復”和“激勵懲戒結合”等四項機制,積極推進司法信用修復,打出助企惠民“組合拳”,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今年以來,共排查失信企業314家,完成企業失信屏蔽45家。
自出臺《關于加強立審執協調配合促進糾紛一次性解決的工作意見》以來,陽江法院著力構建糾紛一次性化解、案件順利執行到位的工作機制,對于被執行人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案件,堅持“和解前置、以執促和”。今年以來,執結涉企業被執行人案件443件,執行和解及到位金額1.48億元,大量涉企業糾紛通過和解方式實現多方共贏。
近日,在李某等16人訴甲建材廠買賣合同糾紛系列案中,陽春法院判決甲建材廠分別返還預付貨款18萬元給16名原告。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16名申請執行人申請查封了甲建材廠約2萬噸黃泥。然而查封后,案外人乙建材廠稱甲建材廠已將這批黃泥對其轉讓,企業急需該批黃泥,否則無法開展生產。
為保障各方當事人和案外人的利益,執行法官趕赴現場核實情況后,與16名申請執行人商量,暫不處置查封的黃泥,同時查控甲建材廠4名合伙人名下財產,依法對他們發出預拘留、預罰款決定書。在執行強制措施的威懾力下,4名合伙人當即籌款向16名申請執行人償清了貨款,乙建材廠也恢復了正常生產。
在辦案過程中,陽江法院嚴格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執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意見》,全面推行預拘留、預罰款機制,對擬納入失信名單的企業,向被執行企業負責人、協助義務人發出“懲戒預警”處罰決定,以正式文書將口頭警告書面化,預留處理空間,增強執行威懾力,督促被執行企業主動糾錯。今年以來共發出預拘留、預罰款決定書4068份,通過預拘留、預罰款措施達成和解及執行完畢的案件931件,執行到位金額6250萬元。
近日,在一起涉及某企業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江城區法院為企業開出我市第一份《自動履行證明書》,努力將被執行人因案件受到的影響降到最低,以實際行動“暖企”“護企”。
信用是企業的“生命線”。近年來,陽江法院主動下沉被執行人企業了解生產經營狀況,對轄區納入失信名單三年以上的涉企案件集中“銷號”。執行中,對有發展前景、有履行意愿,如實申報財產作出履行承諾的企業,酌情給予財產處置“寬限期”,力促執行和解或引導企業制定履行方案、還款承諾。同時,及時向主動履行完畢的企業出具信用修復證明,消除企業在融資信貸、招標投標、市場準入資格等方面的限制。通過“信用承諾和修復”機制,激勵被執行人盡快履行法律義務,不斷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