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從來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2023年以來,我市巡察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下聯動、同向發力,下大力氣排查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實際行動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涌現了不少暖民心、順民意的巡察故事。
深入田間地頭,助力“水到渠成”
風吹稻浪香,農忙好“豐”景。今年7月,陽東區東城鎮丹載村千畝稻田間一片忙碌,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稻浪中穿梭,廣袤的田野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荒地變‘糧倉’,還得謝謝巡察組的幫忙,要不是新架設好的抽水電纜大大方便了抽水灌溉作業,大家也不敢復耕復種,往年這里都撂荒長滿了雜草。”丹載村干部群眾喜笑顏開,紛紛點贊。
事情還要從陽東區委第六村級巡察組對丹載村開展巡察時說起。此前,該巡察組在下沉一線走訪時發現,丹載村5個自然村有570余畝農田因缺水灌溉而撂荒,村民對此反映強烈。巡察組隨即與村“兩委”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進一步了解情況,并按規定向東城鎮黨委反饋相關意見,要求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按時按質落實整改,盡快解決村民生產灌溉難題。
經巡察組多方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在丹載村上寨、三舍、下寨、石巷、竹洛等5個自然村的田埂邊安裝多個二相電表,架設多處電纜,便于農戶從村中內河抽水,從而順利解決了周邊1100余畝農田灌溉用水問題,廣袤沃野重新奏響田耕歡歌。
“目前稻苗長勢喜人,今秋有望再次豐收。”夏收過后,丹載村千畝良田再染新綠種上了晚稻,農戶信心滿滿地說道。
同樣因缺水灌溉而影響農耕生產的還有陽春市馬水鎮新風村委會白鶴塘自然村。去年6月,陽春市委第五巡察組到新風村委會走訪入戶、詢問民情,其間有群眾向巡察組反映白鶴塘自然村因抽水泵房閑置導致灌溉水渠無法通水,村民只能依靠移動水泵灌溉,耕作非常不便。
巡察組隨即到實地察看,了解到在上世紀80年代初,相關部門在馬水鎮罌煲河堤基圍邊建設了一座面積約30平方米的水泵房,用以解決農田用水灌溉難題。2005年水泵房在設備被盜后,一直閑置至今,水渠無法通水,村里480多畝耕地只能依靠村集體的移動水泵抽水灌溉,導致曾經有92畝田地撂荒。
“水都沒有,群眾怎么耕種?要保障農業生產、糧食安全,水利灌溉問題必須盡快解決!”核實情況后,巡察組及時按規定向馬水鎮黨委反饋意見,要求立行立改。在巡察組的推動下,相關職能部門迅速行動,在收到反饋意見一周后就開始動工加裝抽水泵,并對周邊水渠的雜草進行清理,“沉睡”了18年之久的水渠終于重新通上水。
“推動保障農業生產、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是我們開展巡察監督的重要著力點。”陽江市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強調,目前,市委正在開展陽江市“百千萬工程”專項巡察,各市委專項巡察組將繼續以務實作風深入群眾生產一線,聽民聲、巡民情、察民意,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持續提升巡察質效,確保實實在在解決群眾困難,持續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聚焦集體資金,保障“顆粒歸倉”
“雖然每年的分紅都能如期到賬,但是如果本金長期不能收回,我們村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計劃就亂了,也沒法向上級組織和村民交代。”陽東區大溝鎮大溝村委會干部群眾激動地說道。
去年11月,在與大溝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座談時,陽東區委第四巡察組了解到,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大溝村委會在2016年5月將扶貧專項資金20萬元投資到當地某水產養殖公司,為期五年,每年可獲得分紅收益2萬元。按合同約定,村委會本應于2021年5月收回本金20萬元,但截至2023年10月底,該公司仍未歸還投資本金,大溝村干部群眾對此十分擔憂。
詳細了解情況后,巡察組積極當好“調解員”,組織大溝鎮政府、大溝村委會與水產養殖公司進行協商,并多次主動致電該公司負責人釋法明理,督促其盡快償還投資本金給大溝村委會。“由于水產養殖公司經營不善,尚未有能力一次性歸還本金,我們建議采取分期償還的形式,既減輕公司的負擔,也能讓村委會盡快回籠資金。”經過巡察組多次協調,大溝村委會在近日與水產養殖公司成功簽訂《解除合作經營債務轉移還款協議》,約定該公司將26萬元投資本息分三期償還大溝村委會。在協議簽訂次日,大溝村委會順利收到2萬元利息款。
“感謝巡察干部用心用力用情,讓我們順利收回了‘遲到’兩年多的產業扶貧款,幫助我們卸下這塊心里的大石頭。”大溝村干部群眾難掩內心的喜悅。
村集體資金“歸倉難”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的突出問題。今年5月上旬,陽春市委第二巡察組在春灣鎮廖施村與村民開展訪談,發現該村新車、大垌、垌寨等3個經濟合作社集體資金長期存放在村民小組長私人賬戶且資金數額較大,群眾對此反映強烈。
公款姓“公”不姓“私”,公款私存極容易滋生利用職務職權侵占、私吞、挪用等腐敗行為。巡察組對此高度重視,立即將情況通報給春灣鎮黨委,并督促立即整改,同時協調陽春市農業農村局、陽春市財政局迅速作出處理,共同推動問題解決。
通過調閱資料、談話了解、實地走訪并多次與村民小組長談心談話后,巡察組協同鎮黨委和有關職能部門召開現場辦公會,就“公款私存”問題宣講政策法規、梳理資金收支、商定解決方案。巡察組約談相關責任人,向涉及問題的3個村黨組織發出《立行立改通知書》,責令相關村委會采取有效措施追回集體資金,并持續跟蹤督辦問題整改情況。
在巡察組的有力推動下,短短1個月內,3個經濟合作社追回集體資金共98萬元。“集體資金追回來了,村集體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巡察工作真管用!”經濟合作社集體資金回歸公賬“懷抱”后,村民對巡察組同志連連稱贊。
“針對村級巡察所發現的問題線索,我們將及時移交紀檢監察機關,深化‘巡紀聯動’、凝聚工作合力,推動織密‘三資’監督網,保障集體資金‘顆粒歸倉’,守好村集體‘錢袋子’。”陽江市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統計,2023年以來,全市已對433個村級黨組織開展巡察,發現問題7840個,其中涉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279個,向紀檢監察機關移交問題線索164件,立案316件,處分220人。同時,推動完成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類資產清查核實工作,共核實集體資產總額60.77億元,經營性資產14.29億元。
解決關鍵小事,守護“老有所養”
“韋大爺,您的低保申領已經辦理成功,從這個月開始您就可以領取低保金啦!”去年6月,陽春市委第三巡察組在幫助崗美鎮那旦村年近八旬的韋大爺解決低保申領問題后,特地帶著好消息到其家中進行回訪。
工作人員剛進門,韋大爺便熱淚盈眶,握著大家的手激動地說道:“謝謝!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有了低保,我的生活就更有保障了。”
此前,第三巡察組接到韋大爺反映自家門口自來水管道滲水問題的電話,便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實地察看了解情況。在解決完滲水問題后的閑聊中,工作人員得知韋大爺早年喪偶,獨生女兒已經外嫁,79歲高齡的他一人生活,并且喪失了勞動能力,僅靠微薄的儲蓄維持生活,但是他卻不在低保名單之列,工作人員對此不禁心生疑惑。
巡察組立即向那旦村委會了解老人的具體情況,確認相關情況屬實后,巡察組及時聯系了崗美鎮民政部門,督促該部門入戶核實。相關部門經過走訪、實地調查,確認韋大爺符合低保申領條件,隨后依規為其辦理了低保手續。
“敬老院有多少位特殊供養人員入住?今天的食譜是什么?每人每天的就餐標準是多少錢……”今年6月,陽西縣委第一巡察組工作人員不打招呼、趕在“飯點”到溪頭鎮敬老院食堂進行突擊檢查,并對敬老院相關負責人拋出一連串提問。
心系老人溫飽冷暖,巡察組通過進食堂察看老人就餐,與食堂管理人員、護工和老人進行談話了解,現場檢查食堂食譜、食材采購原始單據及食材72小時留樣等,詳細了解老人伙食費支出、配餐標準等方面情況,查找是否存在違規將伙食費用于敬老院日常支出及食堂相關支出、擅自降低老人伙食標準,從老人口中“搶食”等問題。經過深入了解,巡察組發現,該敬老院入住老人有31人,每人每天伙食費20.8元,伙食費相對偏低。
“看似簡簡單單的一日三餐并不是一件平常小事,而是關乎養老生活質量的民生大事。”針對上述問題,巡察組立即向溪頭鎮黨委反饋,要求及時整改。經過巡察組的監督推動,溪頭鎮積極落實整改措施,決定每年撥款2萬元用于改善鎮敬老院老人伙食,將伙食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天30元,并制定每周豐富多樣且營養均衡的菜譜。此外,食材采購采取跟超市合作的模式,由超市每天定時供貨配送,并嚴格執行食材72小時留樣制度,進一步提升餐飲服務質量,守護好老人“舌尖上”的安全與健康。
“民生工作就是民心工作,做好民心工作,就要將心比心,有些事情看似問題不大,卻是最能讓群眾可感可及。我們要時刻想想,如果自己遇到群眾所面臨的困難該怎么辦?”陽江市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化解民生“小問題”,才能贏得民心“大政治”,巡察工作將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厚植人民情懷,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整改實效解民憂、紓民困、惠民生、暖民心。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