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是“百千萬工程”中的重要節點,發揮著聯城帶村的關鍵作用。俯瞰江城版圖,10個鎮(街道),串連起了城市與鄉村的縱橫線。江城區堅持高位統籌謀劃,因地制宜賦予各鎮(街道)不同的發展定位,全力推動城鎮提能升級。10個鎮(街道)比學趕超、奮勇爭先,在百舸爭流的競爭態勢中實現鎮域發展新突破。
埠場鎮
濱海勝地·文旅小鎮
埠場鎮錨定“濱海勝地?文旅小鎮”發展定位,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
做優農業“土特產”,以“專業合作社+自然村+農戶”模式,培育壯大那蓬肉鴿、山外西青蟹、那棟鮮食玉米等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38家,支持廣東海象有限公司建設萬畝海水養殖示范區。
做實工業“大底盤”,依托陽江環保工業園省級電鍍、制革兩大定點基地,鞏固傳統五金制造業,支持致富皮革轉型升級,引進萬洋眾創城落地投產,招引6家企業入戶園區,實現年產值1.2億元。
做活文旅多業態,依托國畫大師關山月名人資源,打造那蓬村書畫文化休閑旅游片區,建成4.9公里精品路線,與廣州美術學院、廣州大學合作共建關山月藝術教育實踐基地,成功創建山月研學基地。
繪就美麗鎮村新圖景,推進停車場、雨污管網、道路硬底化等17個美麗圩鎮項目建設。
雙捷鎮
農業強鎮·風情小鎮
雙捷鎮緊緊圍繞“農業強鎮?風情小鎮”發展定位,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取得成效,展現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的新圖景。
農業強鎮基礎愈加穩固。全面深化“東糧西果”“綠色養殖”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推動茶水村村辦農產品食品加工項目建成投產,以“村集體+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成功打造“雙水喬”臘味品牌。扶持壯大桑葚、火龍果、黃晶果、黃金百香果等特色農業產業。
風情小鎮發展成效初顯。加快建設“羅琴雅韻”鄉村振興示范帶,樂安村入選2024年全國春季“村晚”示范展示點。樂安村茅田自然村大力打造融合采摘、露營、網紅打卡等文旅元素的茅田田園文旅綜合體建設項目,充分展示茅田村古樹名木、民俗風情、經濟發展等風貌。
崗列街道
五島合一·智慧新街
崗列街道緊緊圍繞“五島合一?智慧新街”發展定位,以對岸國家一級漁港建設項目為契機,結合金朗島“山月江灣”鄉村振興示范帶資源稟賦,著力將金朗島打造成為融科技島、教育島、文藝島、旅游島、創客島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農村綜合改革“立潮頭”。縱深推進“三塊地”改革強村富民,以對岸村為試點,有效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村集體及村民經濟收入預計增長30%以上。探索打造村集體留用地合作開發樣板,目前已開發留用地約163萬平方米,總產值約80億元。
產業融合發展“增動能”。打造濱海旅游休閑產業,對岸村已建成約420畝海釣基地,每年為村集體增收約40萬元。打響金朗島“土特產”知名度,做大做強司村“箱養青蟹”、對岸村“鰻魚養殖”等特色產業。組團推進典型村農文旅連片發展,充分挖掘新村、司村、大村三村的特色資源,制定“122”產業發展規劃。
城西街道
禾蟲基地·電商街區
城西街道瞄準“禾蟲基地?電商街區”發展定位,加快特色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奮力譜寫電商倉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禾蟲種業縱深發展。阮西沖表雙基地聯動年產30億尾禾蟲種苗,聯農帶農在全市推廣禾蟲養殖四種模式。建成全市唯一的禾蟲種業基地——阮西“水稻+禾蟲”生態科技園。今年3月新設廣東稻花禾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加快建設中國禾蟲種業中心及中國禾蟲產業發展示范中心步伐,推動建成“一站兩中心”。
培育農村電商協同發展。第一埒村電商戶超110家,利用閑置小學建設占地5000平方米的第一埒村電商創意園一期。全街中國斗魚產業“霸屏”各大電商平臺,年營業額達2000萬元,正積極打造華南熱帶觀賞魚繁育中心。
白沙街道
美食之鄉·工業重鎮
白沙街道緊緊圍繞“美食之鄉?工業重鎮”發展定位,堅定信心決心、鼓足拼勁干勁,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培育知名品牌,推動“白沙鵝”產業鏈延伸。依托白沙商會、白沙鵝美食街和白沙鵝現代田園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將“白沙鵝”“白沙鵝乸飯”等附上產地標志,搭建品牌帶動發展。2023年,“鵝知健”品牌被評為“中國名優產品”。
建設合作平臺,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和銀嶺產業園區,積極對接珠三角等地的產業轉移,逐步形成以金屬制品、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硅膠制品等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激光增材、智能家電等戰略產業,傳統老字號品牌與新興品牌相結合。結合“羅琴雅韻”鄉村振興示范帶,積極打造銀嶺園區現代工業小鎮,開創產城融合發展新模式。
城東街道
活力中心·城郊商旅
城東街道圍繞區賦予的“活力中心?城郊商旅”定位,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高起點謀劃產業布局。盤活轄區約30萬平方米留用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建成綠美陽江生態建設“七大示范點”之一隨垌油茶樹示范基地,下一步將圍繞隨垌油茶樹示范基地、歷史文物大石崗樓,拓展城郊鄉村休閑產業。
高水平提升城鄉風貌。依托轄區大型商業綜合體帶動周邊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積極引進文化創意園和幸福里綠美庭院等特色餐飲項目落戶鴛鴦湖社區,形成新型文化商圈。優化服務圈,制定城東街道企業服務團隊網格化服務工作方案,積極培養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爭取12個小區年底前完成改造。
城南街道
特色商圈·文化街區
城南街道錨定打造“特色商圈?文化街區”的發展定位,充分發掘特色資源優勢,奮力驅動文商旅融合發展。
產業后勁全面增強。堅持“工業立區”戰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挖掘小升規潛力企業。培育發展夜間經濟,激活“餐飲+夜經濟”發展模式,促進商業綜合體繁榮,新都匯商圈經營逐漸回暖。積極探索發展特色文商旅融合新路徑,先后修繕和改造了河堤路和“鼉城行大運”路線,全面改善老舊城區風貌形象。引導玉沙村探索差異化發展新型農村經濟新路徑,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50萬元。
城區面貌更加靚麗。去年完成6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建設了2個社區體育公園,有效優化城鎮居住環境。完善海庫、塘尾等自然村的污水管網、文化室、小廣場等基礎設施,對村道進行硬底化。
城北街道
幸福宜居·紅色示范街區
城北街道圍繞“幸福宜居?紅色示范街區”的發展定位,全力創建創新創業發展街、幸福宜居生活街、基層黨建示范街。
經濟基礎不斷夯實。去年,城北街道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8.63億元,大小企業超7000家,成為市區民營經濟最活躍的街區。
項目建設亮點紛呈。街道去年謀劃的12個短期項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其中,南排村蔡屋寨斷頭路建成通車,金沙社區工聯會被全國總工會評為“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集體收入提質增效。抓商住盤活,促進馬曹村、南排村集體商住留用地開發利用。抓租賃盤活,完成南排羽毛球館?石灣分館用地、坪郊村南頭坪留用地等6宗集體留用地掛網出租,轄區5條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100萬元,村集體收入位居全市前列。抓改造盤活,推動危舊廠房升級改造出租,其中金郊村金坪自然村去年廠房租金收入接近1000萬元。
南恩街道
老街特色·商貿名街
南恩街道圍繞“老街特色·商貿名街”發展定位,樹立“文化興街、商業旺街、項目強街、舊改美街”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
用好文化底蘊,興旺特色老街。深入挖掘轄區紅色歷史底蘊,打造了“漠水紅堤”新地標和紅色交通站。成功舉辦2023年、2024年江城逆水龍舟大賽等活動,先后創作《西瀨》《詩畫南恩》等多首傳唱度高的歌曲,持續引入流量,活躍街區商業氛圍。
發展街道經濟,帶動轄區商機。推動舊改項目建設,2023年15個舊改項目將全部開工,2024年舊改即將招標。強化招商引資,引進谷豐肉菜市場和盈豐公司商住項目,進一步盤活三江村閑置土地。引進西瀨咖啡、西瀨食堂等30多家商鋪進駐西瀨老街特色文化商圈,積極打造夜市經濟新業態。引進河堤文化街項目,利用31間沿街商鋪打造“河堤人家”美食城。強化商圈打造,堅持打造漠江西路汽車服務商圈。
中洲街道
產城融合·農貿重地
中洲街道圍繞“產城融合?農貿重地”發展定位,堅持產業立街、工業強街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強街帶村,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推動街域經濟提速進位。全力推動五金刀剪、服裝鞋帽等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擦亮麻布演村三大專業批發市場,打造市區重要的綜合批發集散地。將麻布演村北部工業片區西側的6600多平方米村集體用地打造成電商孵化基地,打響中洲電商聚集地招牌。創建“有故事的中洲,有滋味的旅程”近郊農文旅融創品牌,建成華龍星河竹園露營基地、西岸村龍舟文化主題公園,建設潭塘村武術主題公園。制定了麻津社區打造企業服務示范社區方案,發揮麻津社區企業服務功能,培育小升規和下轉上企業,打造更多專精特新企業。
推動街村環境提檔升級。開展麻布演、西岸、和平、津朗、潭塘等5個鞏衛村城中村改造項目。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