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24年第四季度全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現場推進會召開,要求緊盯重點任務全力攻堅突破,推動“百千萬工程”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會上,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圍繞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人居環境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優化提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作了專題匯報,充分展示了我市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探索及成效。各參會代表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以更實的舉措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不斷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 陽江日報記者/楊輝南 張嘉元 ■ 通訊員/施沈成
因地制宜抓產業
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在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中,各縣(市、區)如何抓住產業這個根本,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江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工業方面,該區不斷優化園區空間布局和夯實平臺基礎,新開發園區面積10萬平方米,建成工業企業生產廠房33萬平方米,新引進項目64個,投資總額184.5億元。
在農業方面,該區持續培育壯大禾蟲、白沙鵝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其中,以建設禾蟲研究院為牽引,新增禾蟲養殖5000畝以上。
陽東區則堅持做大“強區支柱”。陽江核電成為國內首個年度上網電量超500億度的核電站,中能建35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建成投產。
同時,陽東區推動優勢傳統行業加快轉型。喜之郎等6個品牌被認定第一批廣東老字號,蘇仕蘭研發的刀具產品獲頒“最高刀刃鋒利度保持力”吉尼斯世界紀錄獎。
縣域經濟要提升,離不開優質的營商環境。
在陽春市,“快辦窗口”最快只需5分鐘,就能辦結單筆業務。優質營商環境促成簽約投資額超30億元產業項目33個,計劃投資總額201.4億元。
此外,陽春奮力做強“一藥一果一魚”產業,推動全國最大堅果加工基地投產,春砂仁、陽春堅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省第一,鱖魚孵化苗種占全國七成以上。
“1+3+X”特色產業集群是陽西縣壯大縣域經濟的底氣所在。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已打造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全球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在陽西海域正式投運,青洲六100萬千瓦今年3月動工,已完成投資83億元。
同時,陽西縣壯大健康食品、臨港工業、現代農業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全國產業聚集度最高的調味品生產基地,今年入選全省首批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
海陵試驗區則“向海圖強”,做強旅游主業,打造海陵國際旅游島。今年成功簽約敏捷·喜來登酒店、好萊塢特效影城等文旅項目,總投資達36億元。閘坡鎮成功入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創先級)。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實現旅游收入63.9億元。
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縣域經濟發展持續向好。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第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6.5億元,連續三季度GDP增速居全市第一。今年前10個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197.32億元,占全市59.7%。該區在賽迪省級開發區潛力百強(2024)榜單上綜合排名全國第三,在高新區分類排名全國第一。
“接下來,陽江將更好承接大灣區輻射,打造西海岸重要支點。”市發改局副局長黃銳國在發言中表示,陽江正加快打造綠能之都、海絲名城,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實現城鄉風貌煥然一新
“百千萬工程”啟動實施以來,各地圍繞人居環境改善這一任務,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優環境,持續改善群眾居住生活空間,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城鄉風貌煥然一新。
會上,江城區委書記李仕鵬表示,該區正不斷擦亮公共空間節點,以“創富+整治”理念盤活開發閑置用地,以“疊景連韻”的創想,建設城東街道幸福里、崗列街道勤力牛、新村“酒香驛站+荷花走廊”等項目,打造一批鄉村文旅新景象,讓昔日的閑置地、垃圾場變成了今日的黃金窩、幸福里。
目前,江城區總長達248公里的11條農房風貌提升示范帶已投入1.13億元,完工率100%,農房新貌正逐步變為“看見漂亮、住著舒心”的幸福實景。
在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平岡鎮,地下管網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
平岡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平岡鎮在投入11238萬元建設鎮區主干道污水管網和雨水管網的基礎上,再投入3000萬元對鎮區管網空白區進行建設,完善雨污分流功能;并對全鎮181個污水設施落實了整治提升和為期三年的運營維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100%。
通過設立問題銷號榜、流動紅旗、“美麗庭院+”等創新方式,陽東區積極推動人居環境整治與綠化美化大提升。
2024年以來,陽東區共打造“美麗庭院”3010戶,其中雅韶鎮笏朝村榮獲2024年全市唯一的省級“美麗庭院”特色村,全區種植苗木7.88萬株,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聚焦塑造農房風貌特色,陽春市多措并舉,農房煥然一新。
陽春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市統籌、鎮組織、村實施、群眾參與、多方助力”思路,由政府自籌部分資金,發動央企、國企捐贈物料、村民捐款籌資、群眾投工投勞,建設風貌示范帶;發動央企、國企全面參與農房風貌提升,累計美化提升農房800多棟、外立面約18.5萬平方米。
通過典型創建,海陵試驗區高質量改善旅游環境,以新風貌展示“大美海陵”。
海陵試驗區已完成典型鎮、村規劃編制,以“綠美陽江、宜居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為抓手,全面整治“三大革命”“六亂”5000余處,村莊垃圾處理率、農村污水管網覆蓋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均達100%。海陵試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用最嚴的措施保護好沙灘等海洋生態,筑牢水上安全防線,遵循漁村特有風貌和肌理推進現代化改造,塑造別具風情的美麗海岸線。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不斷釋放城鄉發展潛能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釋放縣鎮村發展活力潛能,是“百千萬工程”不斷走深走實的“內生動力”。
“陽西縣以‘雙百行動’為牽引,大力推進城鄉教共體建設。”陽西縣委書記張秀潔表示,陽西下大決心抓好老百姓最關心的教育問題,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軟件,近三年投入14億元建設中小學和幼兒園20所,推動3個“外引型”和9個“內聯型”教共體建設。
江城區聚焦惠民生促善治,幸福指數實現新提升,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江城區與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托管模式合作共建陽江醫院,帶動鎮(街道)村(社區)兩級醫療服務整體提升,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省級優質醫療服務;并新建設示范中醫館1家、中醫閣7家,全區中醫館和中醫閣實現全覆蓋、全達標,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75%。
聚焦改革破題,釋放基層發展潛能,狠抓集成式改革,陽春市春灣鎮正有序開展“市—鎮扁平化管理試點”。春灣鎮黨委書記劉志適介紹,該鎮正不斷做好臨時占用公共體育設施審批、建設用地規劃許可等17項下放職權的承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改革,增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著力建設完善的服務圈、興旺的商業圈、便捷的生活圈,增強小城市承載力。
如何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陽東區東城鎮給出了一系列創新探索。
“東城鎮引導各村轉變‘等靠要’的思想,鼓勵支持各村充分挖掘盤活集體資源資產。”東城鎮黨委書記何貽周表示,按照“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宜工則工”的原則,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種發展模式,多元化開辟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2024年,東城鎮8條行政村集體收入均已突破20萬,報平、金村、丹載等3條村集體經濟收入超百萬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128萬元,同比增長25%,實現“村村有物業,村村有租收”的喜人局面。
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陽江城鄉差距的堵點難點正不斷打通,讓城鄉居民共享發展成果。
凝心聚力再提速
形成齊抓共促良好局面
“百千萬工程”的推進,需要集眾人之力、展各家所長。
自“百千萬工程”開展以來,各央企主動作為,以“公益+微利”為我市縣鎮村建設按下加速鍵。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2月初,該區謀劃建設央企助力“百千萬工程”項目73個,總投資約32.17億元。其中,公益類項目57個,總投資約1.14億元。
同時,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將市場化項目梳理入庫,中標單位以“公益反哺”形式助力鎮村項目建設,實現互利共贏良好局面,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新活力。
在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平岡鎮村頭村,中鐵十二局積極參與環境提升項目,制定詳細的建設規劃方案,預計投入約306萬元,利用閑置土地資源,合理布局休閑廣場、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活動場所,讓村民們切實感受到“百千萬工程”為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陽西縣活用央企助力機制,建立“公益+微利”項目庫,入庫項目133個,總投資超56億元,高質高效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和9條風貌示范帶建設,并示范帶動25家本地建筑企業、79家民企結對幫扶鎮村,形成“央企帶動、國企參與、民企跟進”良好局面。
“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是陽東區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陽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推動19家能源類央企國企與11個鄉鎮建立鎮企結對共建,全區結對幫扶項目共有61個,幫扶金額3385萬元。
此外,陽東區通過“百社聯百村”專項行動,推動133家社會組織與陽東區建立聯系,對接各類項目123個,涉及資金2.44億元。
江城區則積極組織本地企業、在外人才援村興村,327個企業結對幫扶482個村,直接投資或牽線引進109個項目,總投資4.4億元。
同時,江城區各鎮村居民發揮主人翁意識,全區2.8萬戶村民認真落實“門前三包”職責。廣大群眾還籌資籌勞投入1.5億元,推動建設青欖基地、油茶產業示范園等5個項目。培育24名鄉村工匠,通過“以工代賑”“以技助農”,引領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高校“智囊團”為縣域發展注入新活力,闖出協同育人新路子。
在“雙百行動”助力下,陽春市與廣州美術學院、陽江職業技術學院聯手開展項目33個,打造美學賦能鄉村建設、移動式冷庫助力農產品“新鮮出村”等省級優秀典型案例。
此外,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陽西教育集團在今年成立,成為省內首個“雙百行動”鄉村教育集團。陽西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還與珠海市建立縣中托管幫扶關系,珠海一中組團式融入式托管幫扶陽西一中已正式簽約。
在市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企業積極投入、社會廣泛參與、群眾發揮主人翁作用的工作格局下,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持續釋放,為我市縣鎮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