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貿市場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鏡率”很高,然而在市民的印象中,市場總是和“臟水橫流、垃圾成堆、車輛亂停亂放、攤販亂擺亂賣”等標簽聯系在一起。
自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以來,工商部門既當“指導員”,又當“服務員”,不僅對市場軟硬件進行升級改造,還實行“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級聯動機制,“5+2”“白+黑”維護市場秩序。如今,建成區內28個集貿市場已完成改造實現大變身,甩掉“臟、亂、差、臭”的帽子,換上了整潔、有序、安全的環境。
現場 體驗
市場整潔有序環境舒適
作為創衛“十大工程”之一,集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工作成效如何呢?近日,記者走訪市區多個集貿市場發現,各大市場都是清一色的“潔、整、亮”,購物環境十分舒適。
2月28日下午,記者在沿江市場看到,場外的空地劃上了停車位,摩托車、小車有序停放。走進市場,只見場內墻壁被粉刷一新,上方換上了拱形棚頂,燈光通亮;熟食類、蔬菜類、水產類、肉類等分區明顯,區域標注明晰;攤檔臺排排對齊,臺面是平滑的瓷磚面,邊緣筑起了擋水玻璃,原來的排水明溝變成了暗渠;地面也鋪上了光亮的防滑瓷磚,十分干爽整潔。保潔員來回清掃,管理員忙著指揮車輛停放,維護市場秩序。除此之外,市場還配置了食品安全檢測室、電子顯示屏、市場公示欄、公秤處等設備設施,改造了免費公廁。
位于城西街道的頓缽市場曾是創衛“黑點”之一,如今已舊貌換新顏。據介紹,工商部門組織工作人員,爭取36萬元補貼資金,指導市場開辦者共投入60多萬元進行軟硬件升級改造。上月完工后,頓缽市場以嶄新面貌迎接東缽及周邊村的廣大消費者。
前情 回顧
污水垃圾遍地不堪入目
作為老百姓的“菜籃子”,集貿市場在創衛改造之前卻是另一個樣子。拿頓缽市場來說,經營者李老板就向記者吐槽:“以前真是不堪入目,讓人望而卻步。”
原來,頓缽市場開辦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設施陳舊,環境衛生差。記者從資料圖片了解到,改造前的市場地面坑坑洼洼,滿是黑乎乎的臟水和菜根、菜葉、塑料袋等垃圾。攤檔臺是水泥臺面,不易清洗,角落里藏滿了污垢。
“整個市場臟兮兮的,嚇跑了不少消費者,村民‘舍近求遠’到其他市場買菜。生意淡了,不少攤販因此關門停業,市場的肉菜品種也變得越來越少。”李老板介紹。
除軟硬件設施差外,亂停亂放、亂擺亂賣也是集貿市場的一大“頑疾”。沿江市場北門外有一塊1000余平方米的閑置地,結果流動攤販聚集于此,不進市場經營,令工商部門和市場開辦者頭疼了十余年。經過整治后,如今閑置地上流動攤販已不見蹤影。“過去每天早上6點開始,市場外就亂成一團,車輛行不通,賣菜和買菜的人比市場內的還多。中午攤販收攤而去,留下滿地垃圾和污水。”沿江市場開辦者黃老板說。
群眾 聲音
攤販生意旺顧客夸環境好
自創衛工作開始以來,工商部門牽頭組織打起集貿市場升級改造的“硬仗”,包干督查、掛點幫扶,由6名局領導和機關17個科室分別掛點包干各個集貿市場,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級聯動,成立駐場小組,實行人員天天到、效果日日新的“人員、責任、時間、效果”四到位措施,“5+2”“白+黑”協助推進市場升級改造。集貿市場實現大變身,得到攤檔經營者和消費者齊點贊。
如今的頓缽市場擁有80多個攤檔和商鋪,呈現出購銷兩旺的景象。東缽村村民林女士開心地對記者說:“終于不用天天跑遠路了,以后就在家門口買菜,菜品多、環境好。”魚行檔主洪勇南嘗到了市場改造帶來的甜頭,笑得合不攏嘴:“以前買菜的人少,賣活魚虧本,不敢進貨。現在一天能銷上一兩百斤。”
改造升級后沿江市場同樣得到市民點贊。“菜市場變靚了,逛著也心情舒暢,不用再挑地方走或專門穿雨鞋來了。”前來買菜的市民王女士贊道。見記者采訪,在此經營了十多年的檔主阿云補充道:“以前用的木頭臺子,長年累月結滿了油漬、污水,看著作嘔。現在什么都是新的,垃圾有人定時清理,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感覺很開心。”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