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根本在于為民惠民。我市開展創文工作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為民惠民作為創文的價值追求,今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市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以群眾所思所盼為努力方向,要求各地各單位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系列為民、惠民、利民的民生實事得到解決,以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創文成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省委賦予的“兩個定位”戰略要求,堅持“向海發展、工業立市”,著力建設“三個體系”,全力推動市委“123+N”工作安排,以新思路、新擔當、大格局打造國際風電城、陽江港億噸大港、陽江科學城、海陵國際旅游島等,同時緊扣建設“宜居生活體系”,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不斷夯實城鄉文明基礎,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推進宜居城市建設,是省委賦予陽江的“兩個定位”戰略要求中,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的重要內容。市委主要領導以上率下,把“進一步提升主城區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宜居城市建設”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之一,親自掛帥督辦,要求用繡花的功夫抓好城市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不斷提升陽江城市功能品質。
市委主要領導還主持召開市委書記專題會議,專門研究我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和城市規劃建設重點專項工作,謀劃制定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十個專項規劃,多次對城市建設和管理進行研究部署,帶頭深入大街小巷、城鄉接合部參加全市環境衛生大清掃活動,調研打通市區斷頭路、改造瓶頸路和建設“口袋公園”等工作,以實際行動帶頭推動相關工作落實。
我市高度重視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加大城市垃圾清運力度,改善市場衛生環境和經營秩序,深入推進“廁所革命”,確保城市衛生干凈整潔;加強城市修補工作,修補主城區破損道路、完善交通標示線、加強道路護欄維護管理,確保群眾出行安全;提升市容市貌,開展“六亂”整治,對街道“三線”亂拉亂掛問題開展集中整治,完善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養護……
通過組織召開農貿市場開辦者和經營戶約談會,落實紅黃牌、保證金制度,推進農貿市場治理常態化、制度化。以衛生保潔、病媒防制、內部秩序、消防安全、公廁管理等十項內容為重點開展農貿市場內部環境專項治理,以清理亂擺亂賣、亂搭亂掛、亂停亂放等“六亂”行為為切入點常態化整治市場周邊亂象,大力營造整潔衛生、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在城區范圍的主次干道、商業大街、公園廣場、背街小巷設置2100個分類垃圾桶和117個垃圾分類收集點;改造市區4座老舊垃圾轉運站,扭轉垃圾轉運站“臟、亂”面貌。
在農村,我市大力推進舊村改造、“廁所革命”。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專項治理,完成全市717個行政村村莊規劃,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村莊保潔員配備實現全覆蓋,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9.8%。每個鎮建成1個以上垃圾中轉站,每條自然村建成1個以上垃圾收集點,全力推進雨污分流管網建設、自然村污水設施建設、村道硬化、農村集中供水等,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我市還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由市領導牽頭推進社區體育公園建設、陽西縣危橋改造項目、雙捷鎮街心公園和雙捷二橋建設、交通事故多發點(段)治理以及解決部分村行路難、便民利民小廣場建設、休閑活動廣場硬底化等38件重點民生項目,以“小切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了群眾廣泛好評。
城鄉文明基礎不斷夯實
為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我市全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等“四辦”服務模式,廣東政務服務網(陽江)“一網通辦”市級事項共1818項,網上可辦率達94.5%,市級政務服務事項80%以上實現“一窗”分類受理,節省企業和群眾辦理審批事項時間。推動“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目前已初步完成50個“一件事”導辦指南工作,實現3個“一件事”在線申辦功能。
與此同時,我市還深化文明窗口創建,在全市各類服務窗口開展“黨員服務示范崗”和“文明服務崗”等評比活動,提升窗口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意識。完善窗口單位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等各類便民設施,推動行業規范、投訴處理機制上墻,安排志愿者提供咨詢導辦、窗口指引。
針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我市組織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督查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考評。發布紅色研學地圖,廣泛組織青少年學生走進紅色革命遺址,在思想深處接受黨史和革命傳統的教育洗禮。組織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系列活動,參加人數30多萬人次,持續開展戲曲、書法、傳統體育等進校園活動,開展“紙鳶飄飄放飛理想”風箏制作比賽,各地各學校舉辦各類中華經典誦讀活動3200多場次,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大力開展“新時代好少年”評選和學習宣傳活動,今年評選20名陽江市新時代好少年,推薦選樹2名廣東省新時代好少年。推進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創建文明校園的學校參與率達到100%。同時,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全市280所中小學校均建立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全市社區(村)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909個,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實現鄉鎮全覆蓋。
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方面,我市致力提升街面“見警率”“管事率”,全市“雙搶”案件同比下降50%。加強消防安全防控體系建設,開展打通生命通道、重點行業達標準創建、“三小”場所出租屋、中小微企業等專項整治工作,對6個高風險區域及18個重大火災隱患實施政府掛牌督辦。
大力推動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全市文明村鎮創建的覆蓋率達92%,全市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提質升級了10個文化場館,打造17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省級示范點,建設“粵書吧”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點。
市民文明素質全面提高
開展創文工作以來,我市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向制度化、常態化發展。目前,已注冊了148支黨員志愿服務隊伍,600多支村(社區)志愿服務隊,全市注冊志愿者總數達34.87萬人,其中建成區注冊志愿者與常住人口占比已達到16.7%,有志愿服務時間記錄的志愿者人數占注冊志愿者總人數比例為61.9%,均已超出創文有關指標要求。今年以來,全市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近1.2萬個,參與志愿者超18萬人次,服務時長達155萬小時。
目前,全市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1850支,覆蓋率100%;成立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專業應急救援志愿者協會等隊伍51支。市區內新建鴛鴦湖志愿服務站、城南志愿服務站、揚愛志愿服務站、青少年宮志愿服務站、青年之家志愿服務站等。
市揚愛志愿者協會會長許和,投身志愿服務15年來,策劃組織活動多達百余場,參加各種服務活動數百次,服務領域涉及助學、敬老、助殘、環保等。2020年,許和在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單位主辦的評選活動中獲評“最美志愿者”。同年,他還榮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
市紅十字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隊長黃秀芬,13年來累計獻血量近5000 毫升,志愿服務總時長達6000多小時,動員獻血人數達1500多人,動員1800名志愿者加入中華骨髓庫,先后獲得了“廣東好人”“廣東省最美志愿者”“中國紅十字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優秀志愿者”“全國紅十字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等榮譽。
在今年9月7日至9月9日的騰訊99公益日中,市紅十字會發動全市單位、企業、團體和市民廣泛參與,三天的公益活動中共有46440人次參與捐款,共籌得善款555639.27元(含配捐),累計420個單位、企業、團體組建“團隊”參與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市以創文為契機,推出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惠民利民舉措,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創文帶來的變化和實效,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市民將支持創文、參與創文變成了自覺行動,陽江城鄉文明基礎不斷夯實,文明之花在漠陽大地絢麗綻放。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